孫彩芬
【摘要】在小學語文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關注課堂上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的提高,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從而來提升學生對學習積極性和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但目前師生互動仍存在部分問題,本文就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提出了部分解決策略,為小學語文教學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 師生互動?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46-0083-02
前言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和完善,小學語文在教學方式和方法上進行了不斷改善,素質教育也開始對學生和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背靠互聯網時代下的素質教育要求老師運用現代化技術手段,建立新型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要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頻率,改變師生間的互動方式,從而極大程度上促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讓學生在校園能夠與老師和諧共處,在家中能夠和父母進行更好的交流,從而提升整個課堂的教學效率和質量,為我國小學語文的整體發展方向提供新思路。
1.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
在新課標教學背景下,各個學科教師開始注重對學生素質教育的培養,并且在小學階段的素質教育培養顯得尤為重要。所以對于小學語文的課堂互動方式,相關教師也進行了不斷地優化處理,從而改善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環境。對此,教育部門還通過設立相關的語文教育目標,對小學語文的授課方式展開深入改革。盡管新課改的推行為小學語文帶來了許多益處,但仍然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師生在課堂中的互動就存在明顯問題。據此,筆者通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并提出相關解決策略[1]。
1.1課堂互動過于片面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交流相對較多,但大多都是教師主動進行交流,學生相對較為被動,學生與學生在課堂上的交流也比較少,并且從目前絕大多數的教學方式可以看出,絕大多數老師都是通過問題以及其他簡單的活動與學生整體產生互動,只有少部分學生能積極參與進來,其他學生卻并未參與,而缺少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使得學生在學習中閉門造車,不具備和他人學習和借鑒的機會,并且,部分教師為了加快教學的進度,在課堂提問的時候,只針對基礎較好的學生,忽略基礎較差的學生,這樣就會造成了基礎以及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成績以及學習能力久久不能提升。所以,針對小學語文在課堂上的教學,需要老師充分與學生進行交流,并且提供學生間相互交流的機會,同時為學生留足學習和交流的空間,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從而營造一個更良好、更活躍的上課氛圍,使小學語文教育能夠適應新課改的步調,學生也更愿意加入到課堂的學習之中,并且,語文本身就是一個語言類學科,不能增強師生以及生生之間的交流,也就不能借助課堂學習來培養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
1.2教學方式較為單一
在當代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教學仍然延續傳統的教學模式,基本圍繞以下幾點進行教學:預習新課、講授新課、鞏固新課(主要以課堂練習和作業的形式進行)、復習舊課,沒有太過于創新的部分,針對目前的發展形勢,這種方法不能達到實際的教學效果,并且,這種傳統固化的教學方法多使用敘述和描述的形式,即使在多年的課程改革中,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稍有變革,但始終脫離不了這兩種形式,不能夠完全地脫離傳統固化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案單一,長此以往,學生對于語文的興趣度沒有提高,甚至降低,自然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不強,對于語文知識的吸收度自然也不會高,最終教學質量沒有提高,教學目的也就無法達到,學生的語文素養也得不到提高,使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一直停滯不前[2]。
1.3教學內容比較偏頗
在如今的小學語文課本當中,涉及情感的課本內容較少,學生在課堂當中表現出的認知互動較多,行為互動卻很少,因此,這就在客觀上造成了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情感體驗不強。在小學語文課堂當中,師生以及生生間的互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師生在交流過程中應通過不同的方式與途徑進行,從而打造多種互動模式,教師也應該側重學生情感方向,讓學生有較強的情感體驗,喜歡表達情感的過程,喜歡語文的學習過程,參與到課堂之中,從而提升自身的語文學習能力。但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來說,老師過于專注學生知識掌握情況以及認知程度,卻對學生價值觀以及情感的養成缺乏培養,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對自身情感的真實表達,會使學生逐漸形成單一的學習習慣,情感不能交匯,因此,對于學生的個性化表達無法全方位展示,容易出現“閉門造車”等思想閉塞的情況,不利于學生的自我發展以及長久的學習發展。
1.4課堂互動深度不足
不難發現,小學語文課堂的實際教學過程中,即使存在師生與生生之間的互動,很大程度并且許多課堂之上都存在著互動層次過淺的現象,尤其是對于部分深層次的問題缺乏更加深入的探討,為了加快學習的進度,老師往往點到而止,或者互動只針對部分學生,很難讓學生展開更加深入的交流,從而在交流熱烈之時,溝通環節戛然而止,很大程度上會使學生產生抗拒心理,也會使后續的教學內容變得索然無味,久而久之,學生也會喪失學習語文的興趣。小學語文需要更加深入的探討,以求得出更為完善的課堂教學方式,有始有終,每一次探討都給學生帶來啟發,學生自然也就會樂此不彼,對于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也需要通過老師引導,學生參與來達成最終知識學習的目的,正確的引導能讓教師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遇到的難題,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并且自己思考無解后尋求幫助[3]。
2.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問題解決策略
2.1提升課堂教學樂趣
建議教師應該加強自身教學技能,開展多方位、多角度的多元教學方式,采用趣味性、邏輯性的引入,多結合提問、討論的方式進行授課,盡量把學生帶入情境之中教學,讓學生能夠享受課堂,愜意地感受課堂,更愿意積極地參加課堂的學習,增加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比如,在講解相關故事情節時,通過角色扮演,可以找學生扮演各自喜歡的角色,讓學生分成表演小組將需要講解的故事中的情節表演出來,能夠增強學生的語言以及肢體表達能力,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學生對課本知識的了解,在表演完畢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教學方式的趣味性有助于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也有助于學生更加容易理解課文內容,學生會對教學內容的印象更加深刻,更有助于他們對于知識的長遠記憶,從而提升教學質量,以及實現小學語文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為學生的后續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4]。
2.2創新教學方式方法
小學階段的學生知識理解能力較弱,無法深刻理解文字性的內容,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多采用通俗易懂、較為生活化的語言為學生講解知識內容,越貼近生活的學習內容越能促進學生的理解,學生也更加感興趣,直接就能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效率。同時,也需要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多列舉生活中的例子,將課本知識摻雜在生活之中,幫助學生理解和消化知識內容,潛移默化地增加學生的語文能力,增強學生對于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還需注重培養學生對于語文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能力,注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發揮出語文作為語言學科的優勢,增強學生的語文能力。學習語文不止要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還要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因為語文學科相對于其它科目來說是基礎,且只有學生具備了較強的語文知識學習素養,才能更好地與他人進行交流,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質量,同時,對于小學生來講,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更加有效,小學生普遍都具有喜歡與人進行交流的特性,很容易就能勾起其交流興趣。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上臺表現自我以及互相交流的機會,也可以開展有趣的講故事大會等等,鍛煉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并且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之中,更利于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學習,學生也能將語文知識與實際的生活建立聯系。
2.3增強教師互動意識
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就要調整自己對小學互動思想的看法,引入新的教學理念,明確師生之間進行互動的必要性,增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意識,此外,教師也需要對自身的授課方式進行改變,在實際的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刻意進行師生與生生之間的交流,并且為此留出充足的討論時間,使學生的思維能夠盡量發散,促進自身的實際發展,更重要的是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討論的頻度,著重培養學生在語言組織和情感表達上的能力,讓學生能在潛移默化中實現能力的增長。并且教師要對比不同教學方式下的教學效果,通過不斷比對不斷完善,找出適合教師自己和學生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的自我發展,同時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以及效率[5]。
2.4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是建立在師生關系平等的基礎上進行的,在傳統的思想中,教師的角色都歸于威嚴,學生也懼怕挑戰教師這樣的“權威”,因此,即便是學生有不同的學習意見,也不敢在課堂上提出,學生的思維也會遭到一定的禁錮,大多都被教師帶著走,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刻意找到與學生充當同樣角色的機會,站在和學生同樣的角度看待問題,同時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使師生之間的交流更加充分,學生也不再懼怕教師這個“權威”,雙方之間交流維持平等,學生能夠在課堂上進行積極地提出問題,提升學生自身思考問題的能力,也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使得學生與老師的互動更加頻繁,也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
總結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課程教育過程中,老師需要改善教學方式,轉變傳統固化的教學思想,將新的教學理念帶到小學語文的課堂,基于書本上的知識,以書本知識為出發點,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狀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制定個性化的教學方案,刻意增加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并為此設定不同的情境,讓學生能夠在不同的情景之中掌握到語文知識,在更加合適的環境也能使學生的思考能力得到飛速提升的同時,不斷完善自我情感體系,從而為日后的學習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成長為社會需要的綜合性人才。
參考文獻:
[1]高愉清.交流與互動平臺的創設應是語文教學的取向[J].考試周刊,2017(05):62-63
[2]潘水文.運用對話策略,實現教學互動,精彩語文課堂[J].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04):70-72
[3]陳觀發.淺析小學語文課堂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長治學院學報,2017(05):62-63
[4]孟曉燕.師生互動增強小學語文課堂的活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7(08):48
[5]馮瑩瑩.繽紛互動,感性教學——小學語文課堂師生互動策略的探究[J].課外語文,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