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瑩
【摘? ? 要】? 在幼兒早期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立足幼兒的發展,注重氛圍的創設、形式的多樣,增進幼兒對閱讀內容的理解,促進他們閱讀興趣的提升。本文主要從創設閱讀環境、強化文字意識、開展共讀活動等角度闡述幼兒早期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 幼兒;早期閱讀;閱讀能力
早期閱讀能以書面語言的形式將信息傳遞給幼兒,提升他們閱讀的興趣,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要引導幼兒去接觸兒童文學,感受形式之多樣、語言之優美、活動之多彩,從而增進自己對作品的理解。教師要將多種活動融入到閱讀之中,對幼兒進行多感官的訓練,從而達到培育語言意識、提升口語能力的目的。
一、創設閱讀環境,提供適宜材料
環境對幼兒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要為幼兒打造良好的閱讀環境,調動他們參與閱讀的積極性,推進閱讀的順利進行。教師要合理布置,充分利用樓梯、墻壁、拐角等空間,設計圖書角、閱讀墻等,營造書香文化的氛圍,讓幼兒產生閱讀期待。教師可以在班級中設置公共閱覽區,光線要充足,并有放置書本的架框,在椅子上放上小軟墊,幼兒可以圍坐在一起閱讀,這樣能營造和諧溫馨的閱讀氛圍,可以提升他們的閱讀興趣。當學生在閱讀作品后會有一定的理解、感悟,他們會對自己喜愛的書感興趣,一些故事性強的童話、卡通能引發他們的閱讀期待,激活他們的思維,讓他們產生豐富的想象。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一些貼近生活的作品,要圖文并茂、淺顯易懂,能促進幼兒生活經驗的積累;也可以向他們推薦一些情節多變的作品,引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如,在閱讀《想吃蘋果的鼠小弟》教學中,教師出示圖書封面,介紹鼠小弟并引導幼兒觀察,再出示圖片,讓幼兒了解故事內容、模仿鼠小弟的樣子,這樣能引發他們的閱讀期待,吸引幼兒去閱讀。
二、強化文字意識,提升閱讀能力
很多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會讓孩子去誦讀學過的書籍,但往往忽略了幼兒的認知發展規律,因而難以產生良好的效果。很多家長將早期閱讀與認字聯系起來,沒有對早期閱讀形成深刻的認知。其實,文字不僅存在于書本之中,廣告牌、商店名稱以及各種標志都傳遞著文字信息,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呈現文字,能滿足幼兒的閱讀需求。文字只是“造房”的基本材質,有效的閱讀離不開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教師要培養幼兒的文字意識,讓他們通過與有趣閱讀材料的接觸獲得字詞的積累。父母不僅要向孩子提供閱讀的文本,還要引領他們去圖書館、車站、超市等可以閱讀的地方,或借助于字謎等激發他們學習字詞的興趣。在閱讀區角,教師依據閱讀內容為幼兒設計合適的閱讀活動,與他們進行交流,促進他們對閱讀材料的理解。
人的大腦中的信息有4/5是依賴于視覺的方式獲得的,因而圖文并茂的材料可以刺激學生的視覺器官,能促進大腦的發展,促進他們認知水平的發展。幼兒在閱讀中要將圖與詞建立聯系,能將圖像與文字對應起來,從而準確地感知故事內容,也為以后文字的學習打下基礎。大班幼兒雖以形象思維為主,但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也有了一定的發展,教師要減少他們對圖片的依賴,引導他們去認識文字、字母,提升他們對抽象內容理解的能力。幼兒能從字詞中理解圖像,也可以從圖像中找尋文字的意思,為促進他們對故事的深度認知,讓他們閱讀邏輯性強的故事,就要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讓他們能理解更深層次的內容。在早期閱讀中,教師要依據圖畫故事創編游戲,讓幼兒在閱讀后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讓他們在使用書本語言的基礎上融入自己的理解與想象大膽發揮,從而能提升他們的理解能力。如在早期閱讀《艾瑪與風》教學中,教者引導幼兒欣賞故事,感受艾瑪帶來的樂趣,說說朋友們是想了什么方法走出山洞的,猜測故事情節并進行交流,說說艾瑪是真的被風吹走了嗎?為什么?教師要依據閱讀內容設計有趣的活動,能促進幼兒的表達,發展他們的思維,加深他們對閱讀材料的理解。
三、開展共讀活動,培養閱讀習慣
幼兒往往受興趣的支配,對閱讀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能積極地參與閱讀。很多家長會注重幼兒閱讀興趣的培養,對幼兒信息的了解不作強制性的要求,讓興趣成為支撐他們閱讀的動力,讓他們在專心閱讀中理解內容。幼兒模仿能力強,他們能通過模仿來獲得知識的建構,父母要以身作則,要向孩子傳遞喜歡讀書的信息,讓他們樂意讀書。如果父母缺乏閱讀能力,也缺乏足夠的耐心閱讀,孩子也自然會受到影響,會逐漸失去閱讀的興趣。在睡前,父母要與孩子共讀,讓孩子暢所欲言,分享自己的體驗,這樣能發展孩子的口語能力。在幼兒園的閱讀活動中,教師要通過提問活動引導幼兒表達自己對閱讀內容的理解,探討喜歡的書籍,能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教師要開展多樣的閱讀活動,與幼兒分享自己的生活經歷、閱讀感想,或續編故事,或依圖講故事,或依故事畫圖,這些活動能激發幼兒的創造潛能,讓他們以清晰的思路、流暢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理解。如在早期閱讀《走開,綠色大怪物》教學中,教師引幼兒集體講述故事,感受害怕與勇敢的情緒,并利用廢舊紙袋制作“怪物面具”與老師一起扮演,玩“我和怪物跳個舞”的游戲。教師可以開展共讀活動,讓幼兒參考圖像,將文字所表達的信息說出來,或讓他們融入自己的理解,為其他小朋友講故事。教師要營造友善的氛圍,拉近教師與幼兒之間的距離,以活動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教師要規范幼兒的閱讀行為,通過標語與圖標提醒幼兒,要考慮他人的感受,在他人閱讀時要保持安靜,不能發出噪音影響他人。教師要培養幼兒愛圖書的良好習慣,讓小小志愿者與老師一起管理圖書角,讓他們學會分類、整理圖書,掌握運用膠水、膠帶、訂書機等工具修復書籍的方法,讓他們學會愛惜圖書。幼兒在閱讀時要掌握正確的閱讀姿勢,要身坐直、眼平視,與圖書保持一定的距離。
總之,在幼兒早期閱讀中,教師要立足幼兒本身的發展,為他們提供良好的閱讀環境,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增進他們對閱讀內容的理解,提升他們的閱讀興趣,促進他們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
【參考文獻】
[1]翟曉云.人文視界中的早期閱讀教育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8.
[2]唐鳳玲.兒童早期閱讀能力培養的家庭調查分析[J].山東教育,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