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乙濤 李芹
(泗水縣泉林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山東泗水 273206)
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的主要致病病毒就是豬繁殖與障礙綜合征病毒,也就是PRRSV,患病之后,根據患病豬的類型不同,癥狀表現也會有所差異,如果是母豬的話,那么容易早產、流產、死胎或者是木乃伊胎,如果是仔豬的話,呼吸道癥狀顯著,而且死亡率比較高。
豬瘟的致病病毒就是HCV,也就是豬瘟病毒,是一種高接觸性、致死性的傳染病,發病后,體溫迅速升高,伴有出血和流產等癥狀,而且死亡率是非常高的,另外就是這種疾病不分年齡階段、不分品種、不分性別發病,而且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
豬偽狂犬病的致病病毒就是偽狂犬病毒,也就是PRV,發病之后,主要的癥狀表現就是發熱、奇癢、急性的腦脊髓炎,總的來說,神經癥狀顯著,致死率高,是一種急性的傳染病。
該病致病病毒屬圓環病毒II型,斷奶仔豬感染,表現為多系統衰竭癥。懷孕母豬感染,表現為繁殖障礙性疾病、豬皮炎與腎病綜合征等等。此外,此病極易造成免疫抑制,加重與其他病毒病的混合感染幾率,而造成免疫失敗,誘發多病原的混合感染。
豬繁殖障礙性疾病給母豬生產造成的沖擊很大,當前以妊娠母豬流產、死胎、木乃伊、產出無活力的弱仔、畸形仔、少仔和公、母豬的不育等為特征的疾病越來越多,成為制衡豬場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因素之一。以往的繁殖障礙性疾病多數為單一、典型病例,但是,隨著養殖環境惡化、致病菌源耐藥性增強等因素影響,當前更呈幾種常見繁殖障礙性疾病混合感染高發態勢,表現為上述幾種常見疾病的二重感染、三重感染,甚至是四重感染。在本地一次流行病例調查中,發現繁殖障礙性疾病混合感染三重感染占到31%,四種感染占到7%。由此可見,本地豬場常見繁殖障礙性疾病混合感染已呈普發態勢。
分析繁殖障礙性疾病混合感染癥的發病誘因,與日常喂料、營養調配、環境管理不善等有著直接的關系。由此,處于控制此類疾病考慮,一定要注意選料的營養全價、注意環境的穩定,以健全豬場生物安全體系,降低繁殖障礙混合感染癥的發病幾率。
“病從口入”。加強喂料管理,要能根據品種、生理、營養等需求變化,制定合理的飼喂管理標準。同時,注意合理組群,淘汰先天不孕個體。營造好的生長環境,多組織陽光下運動,以補充鈣質。第二,注意改善場內環境衛生。定期清潔衛生,嚴格消毒管理,清滅體表寄生病原微生物。注意,清潔是消毒前提,做好場內糞污清理,徹底消毒以保證好的效果。同時,執行嚴格的場區封閉管理,禁止外來人員隨意進出。第三,規范繁殖操作。完善生殖檔案,健全防疫制度,建立繁殖檔案。規范人工授精,嚴格助產操作,制訂動態監控程序,避免人為不規范操作誘發的繁殖障礙。
健全豬場生物安全體系,是防控豬病基礎性工作項目。規范接種防疫工作,是強抗病體質的一次再提升。
為此,做好本地繁殖障礙性疾病流行調查,在取證取樣的基礎上,強制將豬瘟、豬偽狂犬病、豬圓環病毒病、豬藍耳病等納入免疫程序中去。同時,結合病情危害輕重、免疫期長短、發病集中期等等情況,執行有計劃、有步驟的程序化免疫。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定期檢測抗體情況,根據監測結果,合理調整免疫程序,以確保接種強免疫效力。
針對豬繁殖障礙性疾病混合感染病例,當前尚無特效治療藥。匯總以往臨床施治給藥經驗,主要是以對癥治療為主,效果同樣不是很好。為此,針對此類疾病的藥防,應重塑“防重于治”的理念,提倡提前藥防,重施早期藥物預防。
由此,建議生產前后1周,母豬料中加土霉素250mg/kg;或金霉素300mg/kg,拌料喂服。產后,根據患病流行情況,適量用阿莫西林注射,以起到不錯預控效果。
考慮到混合感染癥難治愈性,對于沒有治療價值的病殘豬,應及時淘汰。輕癥病例,可用磺胺類抗菌劑施治,重在預防并發感染。防脫水、酸中毒,可用3~10%碳酸氫鈉注射。同時,加強養護,補充足量清潔飲水,飼喂用柔軟易消化飼料,以起到預想的控病效果。
上述為常用西藥療法,這些年,中草藥用于此類混合感染癥的預控研究越來越普遍。在推廣實踐中,如下方劑用于此病預防取得不錯療效。用粉劑——忍冬藤,每次60g;益母草,每次40g,自產后頭天起,開始拌料喂服,持續用1周。或:黨參、黃芪、茵陳、板藍根、蒲公英、穿心蓮、甘草等,研磨成粉,自產后頭天起,開始拌料喂服,持續用1周。上述處方,用于預防繁殖障礙性疾病混染效果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