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婕
摘 要:隨著中國與世界文化交流的日益推進,國家對當代青年的發展做出了進一步的規劃,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培養文化意識,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發展,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擴大自已的視野。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國外進行學習和深造,但是由于不夠充分了解當地文化,在生活中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響,所以,在高中階段,教師應重視文化意識培養的教育,英語作為世界通用語言,是文化交流和傳承的橋梁,在同學們文化意識的形成中更要起到帶頭作用。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學;文化意識;培養
英語作為高中階段的必修科目,在教學改革中應走在最前端,面對新型的國際形勢,英語在教學方法上要做出改變。高中是一個人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學生一方面要面臨決定人生的大考,另一方面也要為將來做出規劃,部分同學在結束了高中的學習生涯后選擇出國學習,另一部分則留在中國發展。所以,在課堂中滲透文化意識,不僅可以充分了解其他國家在發展的歷史上出現的大事,還可以幫助同學們熟記不同國家的禁忌,減少問題的出現。
一、轉變教學思路,營造文化氛圍
高中課堂的氣氛相對初中略顯沉悶,同學們大多采用題海戰術來進行知識點的復習總結,很少在課堂中與老師進行互動,傳統教學模式以老師作為課堂主體,學生被動接受,不進行自我思考,這樣的教學模式嚴重影響了學生自我思考的能力,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最重要的是要同學之間進行交流和思維的碰撞,從而掌握書本內容[1]。高一學生在英文的學習中經常出現不用西方思維進行思考,很多句子的句型結構為中國式英語,這是英語的一大忌諱,所以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動轉變教學思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Annes best friend這篇文章時,利用五分鐘時間進行提問,大家作為高一新生,有沒有感覺一見如故的新朋友或者之前的好朋友中你認為誰是最了解你的等問題,緩解課堂的緊張感,也對同學們的英語口語有一定的了解。之后結合文章中講述的Anne的家庭背景進行介紹,在介紹中重點講述在二戰時期荷蘭阿姆斯特丹中生活的猶太人的居住背景,和當時荷蘭地區的文化,使學生在了解文章背景的情況下進行學習在介紹背景時可以進行估計對比,當時留下的文明遺產對如今的荷蘭有什么影響,滲透了文化背景之余也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利于教學環節的開展。
二、豐富教學內容,滲透文化思想
英語和漢語的學習在某種程度上是相互聯系的,作為語言,想要熟練地掌握和運用,就要積累一定的歷史,在文化的熏陶中適應這門語言。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一個人語言能力的發展離不開從小所在的環境,學習中文要學習中華文明,同理,學習英文也要了解西方文明,體會西方人的思考方式,從而掌握這門學科。課本中的教學內容大多針對語法和句型,對于選取文章的背景沒有過多的說明,在授課時若直接進行文章教學難免有些突兀,一時間思維不太好轉變,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豐富教學內容,找些和文章相關又可以吸引到同學們的小故事或者視頻在班級集體學習,或者訂閱一些關于西方歷史的讀本從而滲透一些西方文明,加快學生的思維轉化。在學習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這篇文章時,老師在課前可進行一定的知識拓展,可以向學生推薦好看的美劇英劇來鍛煉口語和了解不同文化,高一階段課程內容不算緊張,可以利用空閑時間補充知識。文章主要講述了以英語作為母語的人,即使他們所講不是同一種英語,他們也能彼此聽懂,例如British:Would you like to see my flat? American:Yes Id like to come up to your apartment.句子中同為“公寓”卻有兩種不同的詞匯進行表述。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教師在授課時可抓住這一內容進行拓展,比較英式英語與美式英語之間的同意不同詞,豐富了教學內容的同時也吸引了學生對于不同國家文化的好奇和不同語言方式的表達。
三、開展活動,體驗文化
文化意識的培養除了在課本中進行滲透外,還要有實踐進行輔助教學。一門學科不可能是只占用課堂時間而掌握的,它需要在實踐中積累經驗,歸納總結,從而成為自身的一項技能。實踐包含了語言,思維和文化,在綜合運用中提高學生的綜合實力。外語這門課程更多的是要求同學之間相互交流討論,它更看重語言的交際能力和文化的傳播,在課堂上,有多種不同的學習方法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外語的能力,例如,選取部分文章進行情景展示,請班級成員進行任務分工,進行表演,在不改變原文的情況下適當發揮,既然是情景表演就需要一定的故事背景,演員也更要深入了解自己扮演的角色所經歷的事情和人物關系。如此,課堂變得不在沉悶,文化也隨之滲透于表演中,在同學間的交流中進行思想的碰撞,調動出學生的積極性,從而熱愛外語這門學科,并愿意主動探索其中的奧秘,形成獨特的思維方式。
四、結束語
文字是語言的載體,而語言則是文化交流的載體,只有掌握好基礎,才能進行深入的研究,所以在高中階段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應積極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拓寬學生的視野,進行文化的融合和思維的碰撞,改變以往的傳統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轉變授課思路,從而使學生自主探索文化與學科之間的聯系。
參考文獻
[1]許國華,張姣.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8,3212:107-111+117.
[2]高研.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調查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
[3]龐帆.談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英美文化意識的培養[J].英語教師,2016,1607: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