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月圓
摘 要:核心素養理念對小學生感悟數學美能力的發展有新的要求,教師應在教學內容中各部分挖掘和滲透數學美思想,充分發揮數學美思想的教育功能。通過情境創設、概念構建及問題解決的方式,更好地激發學生發現美、感悟美和創造美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數學審美能力,促進小學數學審美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數學美;小學教學;教學方式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數學教學由傳統的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加強數學美思想的滲透刻不容緩。
1? ? 數學美的本質
張奠宙教授認為,“數學美的描述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在課堂上展現數學美,使學生能夠欣賞數學的美學價值。”[1]無論是語言美、對稱美還是奇異美等,都不能反映數學美的本質,數學美不僅美在其外在形式,更多體現在其科學理性之美、抽象概括之美以及邏輯嚴謹之美,是在變化作用之下來探究不變性的特殊規律之美,這才是數學美的本質屬性。
2? ? 數學美思想的教育功能
2.1? 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
滲透數學美的思想可以使學生以全新的視角學習數學,在邏輯推理和解題過程中,感受其科學理性之美。教師在教學時應注重挖掘小學數學教材中的美學因素,將教學組織轉變為學生發現美、感悟美和創造美的過程,運用數學美強烈的感染力,引起學生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激發內在的學習動力。
2.2? 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創新精神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成為教育的重要內容,培養學生初步具有創新意識和獨創精神已成為小學數學教育的重點之一。在教學過程中,要教會學生善于發現數學獨特的美,引導學生使用多種解題方法,開闊學生思維和豐富、創新學生的解題思路,從而實現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2.3? 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和問題解決能力的提高
數學美思想與數學思維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數學美思想不僅有助于學生直覺思維能力的發展,還有助于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在教學過程中,對于一些數學問題考慮到數學的對稱美、簡潔美與已知條件或結論的結合,之后在數學知識經驗與數學美思想的引導之下,可以幫助學生找到問題解決的突破口,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美思想在分析解決問題方面的作用,從而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品質,提升數學素養。
3? ? 小學數學教學滲透數學美思想的方式
3.1? 在情境創設中體驗數學美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在“教學建議”部分提出“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學習數學”[2]。教師在課堂初始的首要任務是有意識地為學生創設美的數學教學情境,陶冶學生的審美情趣,引導學生學會科學審美,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情境的創設內容應來源于與學生生活經驗相聯系的素材,使學生對數學美的體驗有經驗的支持,更容易走進數學美的活動。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時,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富有探究性的學習材料,促進學生的審美體驗,感受數學的對稱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此外,在信息技術的支撐下,更好地優化數學審美教學過程,推進教學進度,在體驗美的動態過程中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3.2? 在概念構建中感悟數學美
數學概念是由數學語言組成。數學語言作為一種科學的語言,具有獨特的簡潔、嚴謹等美學特征。數學語言雖然簡潔,但邏輯嚴密與內涵豐富,有一定的科學美感。教師一方面要教會學生掌握和運用數學語言,另一方面還應將數學語言的簡潔性呈現出來,讓學生通過概念的建構感悟數學的美感。在教學中教師有時過于關注結論,強調數學結果。概念教學可分為兩個過程:概念同化和概念形成。教師在形成概念階段往往過于倉促,當學生還在初步建立概念時,教師已經開始進行歸納總結的步驟了[3]。數學概念和結論雖然簡潔,但是,將這些概念構建的來龍去脈向學生解釋清楚,學生真正消化理解這些知識的意義和產生過程,在情感上何嘗不是一種數學美的享受。
3.3? 在問題解決中探索數學美
讓學生在問題解決中經歷由“理”到“用”的創造數學美的學習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解答問題,對“一題多解”的重視具有重要的美學意義,是數學美思想的具體應用。在探索問題結論的過程中通過靈活多變的解題方法,最終又能回歸于結果統一的和諧美。在問題解決中,教師若能從學生多種解題方法中歸納出統一的解題思想,對于一些類型的題目,能夠進一步的綜合概括與提煉,從整體上把握所學內容,不僅有利于完善學生數學知識體系和結構,在頭腦中建立數學知識鏈,而且可以更好的感受數學的和諧美。在學習小學數學運算定律時將復雜的數學語言向簡潔的數學符號轉化,體會數學的簡潔美,將復雜的數學問題簡單化。同時為了尋求最簡解法,學生會努力思考,積極構建新的解題模式,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
4? ? 結語
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該站在數學思想的高度進行教與學,在抽象的數學教學過程中領悟數學美思想,深刻理解數學美思想的本質。教師要重視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審美體驗,寓教于美,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挖掘教材中的審美因素和滲透數學美思想,使作為主觀審美者的學生,從接受美到欣賞美,直至最后參與創造美,從而實現教學的根本目的。
[參考文獻]
[1]張奠宙,木振武.數學美與課堂教學[J].數學教育學報,2001(4):1-3.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3]尹春曉.淺談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2(19):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