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圓圓 萬武 趙琦 李中元
摘 要:會計人才培養對于推動未來會計行業的發展至關重要。產教融合是一種教育與生產深度交叉融合的培養模式,對于人才培養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基于對產教融合內涵及高校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現狀的相關思考,構建高校會計系和企業相關會計部門雙向有機聯結,高校會計系教師、高校會計系學生、企業會計高管和企業會計員工四維緊密配合的會計人才培養模式,以期推動協同育人在高校會計人才培養上有效落實,謀求產教雙方利益共贏。
關鍵詞:產教融合;高校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協同育人
中圖分類號:G642?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33-0113-02
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進入21世紀以來,受體制機制等多種因素影響,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在結構、質量、水平上還不能完全適應。《意見》指出,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支持引導企業深度參與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促進企業需求融入人才培養環節[1]。產教融合成為當下我國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新常態。由此可見,高校革新傳統人才培養模式,面向社會培養符合需求的高層次人才勢在必行。
產教融合是指產業企業與教育教學的結合,即產業企業和教育單位有效發揮各自優勢,彼此協作支撐,實現共贏發展而構成的深度交叉融合。產教融合順應當前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創新的基本要求,同時也符合行業企業對人才素質的需求。我國產教融合的發展模式在為企業提供技術技能人才、促進地方經濟繁榮發展、提供教師業務水平和學生綜合素質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2]。加強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旨在促進該模式與傳統教育教學模式有機結合,形成人才培養新模式,通過建立全方位的保障來推進產教融合的創新與實踐。
一、高校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現狀
長期以來,我國高校在會計人才培養模式設計上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會計知識的傳授上,而非強調會計工作實踐經歷的積累,使得許多會計專業畢業生走出學校后面臨著如何將會計知識有效、順利地應用于實際工作中這一難題,高校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可從中窺之一二。
其一,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存在重理論而輕實踐的現象。基于會計學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特性,高校會計系應在會計人才培養上將其實踐教學置于顯著地位,結合社會對會計人才的實際需求來確定實踐教學內容比例。然而,目前在很多高校,會計專業的課程設置仍存在不足,會計人才培養仍然重理論而未給予實踐教學足夠的關注和重視。目前很多高校之間對于會計實踐環節的安排基本類似,主要包括認識實習、流程實驗、畢業論文設計等,僅僅是局限于在學校范圍內給學生提供一定程度的訓練。同時,很多高校會計專業學生實際參加實踐的時間很少,在有限的實習中,要使學生達到對會計實際操作能力的準確把握較為困難。
其二,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存在與市場需求不匹配的現象。經濟社會越發展,大量高素質的會計人才越被社會所需要。會計專業畢業生對實際會計工作的適應能力和用人單位對會計專業畢業生的滿意度是檢驗高校會計人才培養模式質量的重要標準。許多會計專業畢業生在面對企業經濟活動中出現的新問題常常束手無策,主要原因在于其對工作適應能力不強,這直接暴露出高校會計人才培養一定程度上脫離市場需求的問題。
二、產教融合下“雙向四維”高校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一)“雙向”有機聯結
在“雙向四維”會計人才培養模式中,“雙向”指的是教育端主體高校會計系和產業端主體企業相關會計部門,它們是產教融合的關鍵實踐主體。學生專業基礎知識、理論知識等傳授由高校負責,學生專業技能、職業規劃、職業能力培養等由企業承擔[3]。
高校會計系聯合企業相關會計部門設置負責產教深度融合工作的專職辦公室,此辦公室工作職能包括:聯合企業專任教師共同探討并審核會計專業課程標準、師資隊伍建設、平臺建設等問題;制定高校會計專業的發展規劃;通過廣泛吸收企業人士共同制定并論證會計人才培養方案、互派制度、實習方案、考核標準等;開展會計人才市場調研,及時為企業輸送更多更好的會計人才。
(二)“四維”緊密配合
在“雙向四維”會計人才培養模式中,“四維”指的是高校會計系教師、高校會計系學生、企業會計高管、企業會計員工這四個維度。這四個維度的有效運行離不開以下平臺的搭建:用于教學研學訓練的校內實踐教學基地、用于會計高管對會計員工進行培訓指導的企業內部實訓平臺、用于會計員工對會計專業學生進行實習指導的校企共建實習基地、用于科研技術成果共享的校企共建研發中心、用于校企雙方對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反思交流改進的產教交流培訓中心。通過平臺的搭建,推動高校會計系與企業相關會計部門協同育人,有力開展人才培養的創新,將人力、資源、科技等加快轉變為現實生產力,促進產教深度交叉融合。
從高校會計系教師維度看,教師應努力將自身往“雙師型”教師的方向發展,即在擁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較強的實務操作能力[4],為深化產教融合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師資基礎。傳統會計課堂教學模式需要被革新,高校會計系教師在校內實踐教學基地對學生進行教學實訓,通過產教交流培訓中心對企業會計員工進行理論培訓,通過校企共建研發中心將人力、科技研發資源等有利的科研技術成果共享給企業會計高管。
從高校會計系學生維度看,學生通過校內實踐教學基地將實踐教學所學反饋給教師,通過產教交流培訓中心將培訓所學反饋給企業會計高管,通過校企共建實訓基地將實習反饋給企業會計員工,在與高校會計系教師、企業會計高管、企業會計員工的深入交流中不斷加強對會計實踐知識的學習,豐富會計工作實踐經驗。
從企業會計高管維度看,高管通過企業內部實訓平臺給予員工實務培訓,借助校企共建研發中心為進行會計前沿科技研究的高校會計專業教師提供經費支撐、人力支持、業務輪訓等,通過產教交流培訓中心為高校會計系學生加強有關崗位的專業培訓。企業會計高管可以到高校會計系承擔兼職教授或學業導師等職務,與高校會計系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共同制定合理的符合實際的會計人才培養方案,策劃好每個實踐培訓環節,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綜合性較強的實踐環境,讓學生在會計專業學習中能經過多輪實踐的培養和訓練。會計高管還可現身說法,就財務機器人對企業會計的沖擊、業財融合等會計行業熱點問題開展講座,實現會計課堂與企業現場合二為一,激發學生關注企業會計實際,使得學生對財會工作的領悟力有所提高,為高校會計系培養高素質的會計人才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撐。
從企業會計員工維度來看,員工通過企業內部實訓平臺將培訓所學反饋給會計高管,并且在校企共建實訓基地里給予高校會計系學生實習指導,傳授實際的會計工作技能,在數次實踐中進一步提升會計專業學生的業務能力,還要通過產教交流培訓中心將培訓情況反饋給高校會計系教師。
(三)“雙向四維”協同育人
“雙向四維”協同育人模式的宗旨是產教深度融合、雙向參與、四維合作,注重教學端主體高校會計系與產業端主體校企合作企業的資源、信息共享與反饋,通過深度融合實現利益共贏,促進會計人才培養向全方位、深層次、緊密性的方向發展。此模式強調通過產教融合,充分了解和把握行業企業技術要求、工藝流程、管理規范、設備水平[5],建立多種實訓交流平臺,有效實現高校會計人才培養的目標。在這種模式下,高校可實現教育的縱深發展,企業可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高校會計系與企業相關會計部門凝心聚力實現“利益共贏”的目標,成為“雙向四維”產教深度融合育人模式源源不斷的動力和緊密的聯系紐帶。這種模式具有協同性、互利性和多樣性等特征,充分實現高等教育與產業企業的有效銜接。當然,必須指出的是,產教深度融合的最終實現需要政府、高校、企業等共同發力,使得“雙向四維”協同育人模式獲得更充分更全面的保障。
總之,產教融合下高校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緊緊貫徹了新發展理念,打破了高校教學與行業企業之間的界限,有利于合理配置高校會計教育資源,完善現代高校會計專業教育治理體系,深化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教育組織形態和服務供給多元化。同時,此模式使高校會計畢業生更快實現高效就業,引領和支撐相關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產教融合和經濟社會進步協同發展。因此,產教融合下高校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值得進一步實踐,在與現實的不斷碰撞中,推動其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95號)[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門戶網站,2017-12-05.
[2]? 王輝,陳鵬.地方深化產教融合政策的話語分析——以江蘇省為例[J].職教論壇,2019,(2):80-87.
[3]? 童洪志.高校人才培養校企合作博弈研究[J].中國高校科技,2019,(3):52-54.
[4]? 劉家瑛,陳一平.會計專業雙師型教師的培養[J].教育與職業,2016,(11):56-58.
[5]? 石偉平,郝天聰.產教深度融合 校企雙元育人——《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解讀[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7):93-97.
[責任編輯 曉 群]
收稿日期:2020-04-19
基金項目:江蘇大學第18批大學生科研課題立項資助項目(18C147);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與研究課題(重中之重)“基于四融合的高校雙創人才培養鏈條研究與實踐”(2017JSJG004)
作者簡介:魏圓圓(1999-),女,江蘇宿遷人,學生,從事財會教育研究;萬武(1977-),女,江西南昌人,副教授,從事財會教育研究;趙琦(1999-),女,江蘇揚州人,學生,從事財會教育研究;李中元(1998-),男,江蘇連云港人,學生,從事財會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