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向輝
摘 要:通過對小學語文新課標第二學段的分析,從識字與寫字、閱讀、習作、綜合性學習等四個方面論證混合教學的優勢。針對混合教學的組織形式詳細介紹了導學階段、辯學階段、整學階段和拓學階段的內容和要點。最后對在小學階段開展混合教學模式提出的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混合教學模式;新課標
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帶來了教學模式的巨大變革,微信、慕課、翻轉課堂等一系列新的教學理念給教育界帶來巨大的沖擊,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引入也為教育帶來了無限的可能性。相對于日新月異的高等教育來說,小學教育似乎還在沉睡。新型的理念和技術并未在小學教育的沃土上生根發芽。
具體到小學語文教育,對于信息技術的應用還停留在使用即時通信軟件發發作業,在網上收集一些教學案例的原始階段。2019年新課標的提出,對于小學語文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也對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將高等教育中較為成熟的混合教學模式引入小學語文教育,嘗試利用立體化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自主完成課前、課中、課后緊密銜接的立體化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中心實施各種教學環節的基礎上,充分挖掘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差異化的完成不同的教學目標,以期達到人人滿足、人人提升的學下效果。
一、混合教學的優勢
部編版2019年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對新時代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針對課標的研讀我們能夠發現,目前實施的以課堂為載體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授課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新的要求。混合教學模式在相應新課標的具體需求上有著較大的優勢,以第二學段為例。
(一)識字與寫字
新課標對鍵盤輸入漢字有了明確的要求,傳統的課堂無法滿足學生鍵盤錄入的需求。在混合教學模式中,可以采用微課的方式錄制教學視頻,學生在家里完成鍵盤錄入的學習、練習與考核。
(二)閱讀
在閱讀中新課標要求學生能夠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感情,展開想象,領悟內容,在傳統教學中只能采用教師引導的方式進行教學,較為單調,不直觀。在混合教學模式中可以采用視頻、音頻、圖像對經典文章形成立體化的展示,將想象具象化,便于學生理解及領悟,拓展學生的想象力和藝術鑒賞能力。
(三)習作
在習作中要求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小學生作文中學生沒有畫面感是一個較難破解的難題,由于年齡較小,學生對生活的觀察不夠細致,沒有順序性,混合教學模式采用信息技術能夠引導學生形成畫面感,進而以動畫形式體現順序行,最終提升學生的習作水平。
(四)綜合性學習
新課標要求學生有目的地搜集資料,共同討論,傳統課程中討論由教師主導,在課堂上提出小問題學生進行幾分鐘的討論,學生交流的僅僅是對問題的初步看法,對溝通能力學習能力的提升有限。混合教學模式中,可以將問題以任務書的形式提前群發學生,學生利用網絡、書籍等形式廣泛收集資料,整理思路,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確定方案,進而形成較為完整的解決方案進行網上提交,最后在真實課堂上想全班進行方案展示,互評互該,教師點評,全部過程資料在網上均可查到,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性學習能力。
二、“混合教學”組織形式
(一)導學階段
導學階段在課下進行,此步驟主要內容為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引導了解任務背景,明確任務目標,組建團隊,協作收集任務信息,進入任務情景。教師了解學生學情,收集任務問題,有針對性的進行準備。
本階段一般在課前的兩到三天會向全體學生發出教師提前設置好的導學任務書,學生通過對任務書的閱讀,進入到教師預設的情景中,按照要求結合自身特點完成自由分組,選擇各自分工,依照任務書要求進行前期準備。在反復的模擬過程中,發現問題,嘗試解決問題、提交問題及解決方案。
(二)辯學階段
此階段以課堂教學為主,在完成了導學的準備后學生對課程教學的內容有了初步的把握,也提交了自己難以解決的各類問題以及嘗試解決的方案,教師此階段應當突出以學生問題為導向,引導各組學生對問題進行辯學,在激烈的討論中完成教學內容的學習。此時,教師的主要任務為確保討論不偏離主線,引導辯論走向,將知識技能與行動統一起來。
(三)整學階段
在經過辯學階段后,學生對絕大多數問題達成了共識,學生也基本上完成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此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分組將解決方案整理完善形成報告,并在學生整理的基礎上進行拔高,為學生指引出下一步學習的方向。報告的完成和評價也是學生知識技能固話的過程,在此階段依然以學生為主導,由學生分組討論實施。
(四)拓學階段
線下課程結束后,學習進入第二次線上階段。此階段學生主要任務是嘗試知識遷移,將課程學到的知識技能向其他項目進行遷移和固化,做到靈活掌握。教師主要任務為整理教學過程資料,將各類資料數字化,上傳到平臺補充完善教學資源。對課程過程中使用的各類教學資源進行整理修改,使之更加符合學情,適應學生使用。
三、結束語
小學階段教育區別于其它階段教育的一個顯著教育特征是家長的深度參與,由于小學生認知水平的限制以及現階段家長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在小學階段家長參與教育過程對學生進行輔導的程度較多,即使家長由于受教育程度及空閑時間的限制也會委托“小飯桌”等社會輔導機構代為進行輔導。所以,在混合教學模式實施中家長這一環節必不可少,必須充分調動家長的積極性,形成教師、學生、家長三方共同努力推薦的局面。
參考文獻
[1]基于項目學習的課程設計與實踐——以數字教育資源設計與開發為例[J].周媛,韓彥鳳.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22).
[2]擁抱混合式學習,從容應對“互聯網+”[J].胡小勇,吉豪嬋.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6(05).
[3]陳彩鳳.微課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基礎教育研究,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