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灝 余靜

[摘要]目的:分析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應用培美曲塞聯合順鉑治療的效果。方法:時間確定是2018.1~2020.3,對我院治療的42例患者進行治療觀察,依據數字表法劃分兩組,即多西他賽與順鉑治療的基礎組(n=21)與培美曲塞聯合順鉑治療的實踐組(n=21),觀察患者治療效果。結果:實踐組NSE(15.28±2.74)ng/mL、CYFRA21-1(9.62±2.14)ng/mL、CEA(5.62±2.30)ng/mL等多項指標均優于基礎組患者,基礎組患者實踐組NSE(18.30±3.42)ng/mL、CYFRA21-1(12.73±1.96)ng/mL、CEA(8.41±1.58)ng/mL,P<0.05;治療過程中,實踐組出現惡心癥狀的有2例患者、脫發癥狀的有1例患者,占比14.3%。較基礎組不良反應產生率33.3%小,基礎組患者出現惡心癥狀的有4例患者、脫發癥狀的有3例患者,P<0.05(c2=0.748)。結論: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經過培美曲塞聯合順鉑治療效果顯著,可更好的調整腫瘤標志物數值水平,控制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安全可靠,值得推廣。
[關鍵詞]培美曲塞;順鉑;晚期非小細胞腫癌;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73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24-0086-01
肺癌成為臨床醫學上的常見惡性腫瘤,病死率比較高,非小細胞肺癌占據主要地位[1]。早期非小細胞癌癥患者沒有特殊癥狀,在腫瘤進展之下,患者表現出咳嗽與呼吸困難,這時患者病情已經處于中晚期。隨著肺癌惡性程度加深,嚴重威脅到患者生命。為了更好的研究晚期非小細胞腫瘤治療有效方式,對我院治療88例患者視作研究對象,開展一系列醫學分析與調查,具體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時間是2018.1~2020.3,對42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進行觀察,隨機劃分基礎組與實踐組,每組人員21例。基礎組包含女性12例與男性9例,年齡在34~77歲之間,均數(54.03±4.99)歲。涉及15例III期患者與6例IV期患者。實踐組包含女性10例與男性11例,年齡在35~79歲之間,均數(55.33±5.21)歲。涉及8例III期患者與13例IV期患者.納入依據:經過細胞學診斷是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簽署知情書。排除伴隨腎臟功能障礙的患者與內科疾病患者。兩組患者基礎資料進行對比,不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可比性較強。
1.2方法在化療一個星期之前口服葉酸片(常州制藥廠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32023302),每次5mg,每天口服一次,一直到化療結束。并且進行維生素B12肌肉注射[2],每次1000μg,三個星期一次。以此為前提給予基礎組患者加以多西他賽與順鉑治療,每個星期給予75mg/m2的多西他賽(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20543)、25mg/m2的順鉑(齊魯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37021357);給于實踐組患者加以培美曲塞聯合順鉑治療,順鉑治療方式與基礎組相同,針對培美曲塞(齊魯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103287),選取500mg/m2對患者靜脈滴注[3]。對兩組患者均治療三個星期,記作一個療程,共治療兩個療程。
1.3觀察指標對兩組患者在化療之前與化療兩個星期之后進行空腹靜脈血3mL取樣觀察,離心取血清完成后,通過電化學發光分析儀對血清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細胞角抗原21-1和瘤胚抗原進行檢測。化療過程中檢查患者腎臟功能與血常規檢查,統計不良反應。
1.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20.0軟件,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值檢驗。計數資料則用(%)表示,采用c2值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比較兩組患者腫瘤標志物數值變化實踐組NSE(15.28±2.74)ng/mL、CYFRA21-1(9.62±2.14)ng/mL、CEA(5.62±2.30)ng/mL等多項指標均優于基礎組患者,基礎組患者實踐組NSE(18.30±3.42)ng/mL、CYFRA21-1(12.73±1.96)ng/mL、CEA(8.41±1.58)ng/mL,P<0.05,如表1。
2.2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治療過程中,實踐組出現惡心癥狀的有2例患者、脫發癥狀的有1例患者,占比14.3%。較基礎組不良反應產生率33.3%小,基礎組患者出現惡心癥狀的有4例患者、脫發癥狀的有3例患者,P<0.05(c2=0.748)。
3討論
非小細胞肺癌是一種肺癌類型,死亡率以及發病率均比較高,嚴重情況下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多西他賽與順鉑結合是肺癌治療的常用方案,順鉑具備耐受性好與作用強的優勢,損傷腫瘤細胞膜,控制癌細胞增殖[4]。多西他賽是半合成衍生物,具備抗瘤譜廣的特征,強化微管蛋白聚合作用,實現抗腫瘤目標,可臨床實踐中無法保證所有的患者均能夠取得良好成效。而培美曲塞是多靶點化療類型藥物,控制嘌呤和嘧啶合成需求的甘氨酰胺核苷酸甲酰基轉移酶以及DNA復制過程,抗腫瘤成效更為顯著[5]。本次醫學研究中,對42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進行醫學觀察,結果是實踐組患者不良反應產生率比較小,且腫瘤標志物水平數值變化優于基礎組患者,P<0.05,基于此,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上,要首選培美曲塞聯合順鉑的治療方案,縮短患者治療時間,最大化提高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更好的推動醫學領域發展。
參考文獻
[1]白云鵬,許順.培美曲塞聯合鉑類一線藥物治療晚期非鱗型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J].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19,48(05):91-93.
[2]唐洪君,鐘海鳴,陳景勝,等.對比分析培美曲塞聯合奈達鉑與聯合順鉑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J].中國保健營養,2018,28(25):140-141.
[3]邱培,張清峰,陳林,等.培美曲塞聯合順鉑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療效及對患者毒副反應及1年生存率的影響[J].河北醫學,2020,26(03):506-510.
[4]楊健,陳世唏,徐衛東.培美曲塞聯合鉑類一線藥物治療晚期非鱗型非小細胞癌的療效觀察[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8,22(01):65-67.
[5]遲洪亮,匡如,姜燕飛.培美曲塞聯合奧先達或順鉑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探討[J].醫藥前沿,2018,8(03):167-168.
[1]韓瑜.培美曲塞聯合順鉑治療老年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臨床分析[J].河南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9,31(06):36-38.
作者簡介:張灝(1985.03-),男,漢族,江蘇太倉人,本科學歷,主治中醫師,研究方向:肺癌及介入綜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