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教學評價成為當前教育教學中的重要研究內容,在以往教學評價中,由于受到應試教學思想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中將目光更傾向于優等生,主要以學生的學習成績來衡量學習成效,導致班級中產生了兩極分化的現象。因此,在現代化教育教學中,初中數學教師在評價機制上要有全新的思路和模式,以積極樂觀、鼓勵贊賞的姿態關注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了解學生的真實學情,針對性地進行指導,關注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全面發展。在教學期間采用多元化評價方式,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自信、成功和喜悅。基于此,文章主要對多元化評價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進行探究,以期幫助學生實現更好的提升。
關鍵詞:多元化評價;初中數學;學習興趣
一、 引言
新課標中提出課堂教學的評價方式和手段要多元化,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的想法,以及學生之間的個性化差異,不斷挖掘學生身上的優勢,使學生充分展現自己,尋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評價在教育教學中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環節,也可以說是教學中的最后一道關卡,評價能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并作出反饋。良好的教學評價是積極向上、促進成長的,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自主能力,能使課堂上的學習氛圍變得輕松有活力,能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因此,數學教師應當告別以往傳統形式的評價方式,與題海戰術、學習成績說再見,在教學中進行多元化評價,幫助學生重拾自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他們身上的潛在能力,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學科素養。
二、 多元化評價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在初中階段教育教學活動中,評價體系是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教學評價是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環,良好的教學評價能夠使課堂教學更加高效,其在教學中能夠發揮監控、調節、促進的積極作用,不斷優化教學,提升初中數學教學效果,使學生的數學素養得到有效提高,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產生濃郁的興趣。反之,如果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不當的教學評價,在無形之中會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增加一些學習上的負擔,讓學生從內心對學習產生排斥和恐懼,使他們不能專心投入學習之中。言歸正傳,科學的教學評價方式是以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為核心的,將教學評價運用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重在學習這一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指導、鼓勵、肯定,讓學生在這樣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并在學習中獲得成功和喜悅,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教師要從學生學習結果中反思教的過程,結合學生的學習學情來調整教學活動,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積極探索教學中的規律,運用全新的教學理念,科學合理地對學生進行評價。
三、 初中數學課堂評價現狀分析
隨著我國教育教學的不斷改革與發展,在初中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學評價也有了一定的革新,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學評價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評價方式過于單一,教師往往拿學生的學習成績來作為衡量的標準,看重學生的學習結果,忽視學生的學習過程,這就使一些優等生心中有優越感,學習成績低下的學生會受到打擊,對學習失去自信心和興趣。在評價過程中,很多教師只抓住一個層面去看待問題,使一些學生在學習上的努力沒有被肯定,將學生對學習的那把熱情之火澆滅了。評價體系的不完善、不合理會影響整個教學質量,容易給學生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還有部分教師曲解了課堂評價的含義,他們認為只要運用表揚之詞進行評價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導致課堂上表揚之詞泛濫,學生在盲目的表揚中不僅體會不到學習的快樂,反而會對教師的專業水平產生懷疑,致使課堂效率越來越低下。
另外,在課堂教學時,教師設置問題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引出下面的教學環節,所以問題的答案對教師來說至關重要。每個學生對同一問題都有不同的想法,在師生互動過程中,教師通常提問多名學生才能得到想要的答案,而教師過分關注答案本身的后果就是對學生答案進行評價時,不能正確指出學生的錯誤,而是采用含糊不清,偏離主題的方式進行評價。還有部分教師不能正確認識課堂評價的作用,其單純把課堂評價當作一種激勵制度,賦予了課堂評價豐富多彩的形式,例如:給予學生物質獎勵,獎勵學生小紅花等,這種評價機制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但是卻容易偏離主題,讓學生把心思全部放在如何獲得獎勵上,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反而越來越不集中。這種本末倒置的課堂評價,不僅不能達到優化課堂教學的目的,反而會使課堂教學逐漸變得功利化,致使學生漸漸失去學習的興趣。
四、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采用多元化評價的有效方式
(一)多元化評價——主體性
在實際教學活動中不難發現,教師在講授過程中都會摻雜一些課堂評價,評價的方式單一、簡單,有表揚、有批評,通常主要以教師為主,只有教師單方面的評價。通常情況下,教師會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態度、作業完成情況進行一個簡單的評價,對學生而言并沒有顯著的效果,評價的內容、方式都較為單一。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在教學評價中更加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在課堂上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打造一個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要求對教學模式、評價方式大膽革新,使評價體系向多元化發展,為數學課堂增添新的活力、新的希望。
例如,在進行《一次函數》數學單元測評中,教師在這次評價環節中設置了以下三個環節,第一,要求學生之間進行相互評價。學生總結習題中出現錯誤的原因,并及時改正和分析,相互探討一下錯題類型、查找出錯的原因,及時將這些問題記錄下來。一般情況下,教師會安排學生進行分組合作,每個小組安排一名小組長,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學生們進行相互評價、查漏補缺,相互之間取長補短,進一步優化自己的學習方式,獲得更加良好的解題思路,在相互評價中獲取新的思路,摸索新的突破點,使學生得到更好的提升。第二,家長評價。由于初中生學習緊張、壓力較大,學習的時間也非常緊湊,每天都在爭分奪秒中度過,再加上絕大多數的家長工作繁忙沒有辦法來到學校參與評價活動。因此,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在家校群、微信群中與家長溝通交流,在班級微信群中及時更新學生的測評試卷,讓家長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對自己孩子的試卷進行測評,讓家長能夠掌握孩子的學習進度和學習水平,并起到監督學生的作用。第三,教師的評價。教師可以邀請其他班級的數學教師共同對學生的測評情況進行探討和分析,做出合理的試卷評價,實現教學評價多元化。通過這樣的評價方式,能夠有效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家校之間的溝通交流,為學生增添新的學習動力,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今后全面的發展。
(二)多元評價——動態性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常用的評價方式一般是根據學生作業完成情況,訂正作業中存在的問題,在課堂上進行一些隨堂反饋等。這樣的評價方式從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出發是有一定意義和價值的,但是對學生而言沒有太大的效果,反而會使學生對教師的評價不太重視,對學習的熱情也不高漲,這種處于靜態狀態的評價會使學生越來越消極。因此,數學教師要將“靜態”轉變為“動態”,在評價過程中不能只抓住學生的一個側面,而是綜合性、全面性的進行整合,將學生的學習實情、學習態度、學習過程、學習水平等各方面進行梳理和有機結合,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整體表現,確保評價向綜合型發展。
例如,數學教師在參與課堂活動過程中,一定要做到全面、綜合、認真地觀察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動態,將學生們在課堂上的表現一一記錄下來,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客觀性評價。在評價過程中,注重學生數學學習的每個環節,對學生參與意識、互動行為、自主探究、相互交流、自我評價等多方面內容進行系統性的分析。接下來,教師再把觀察到的結果進行合理分類,進行匯總和整理,并將具體評價內容反饋給學生,并給學生們提出合理化建議。通過教師客觀指導和點撥,學生可以接受教師給出的意見或建議,這樣可以不斷改進使評價呈現出一種動態化趨勢。
(三)多元評價——長效性
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都是學生完成知識學習之后的評價,一般不會給學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因此,要使評價對學生產生長遠的影響,教師必須學會注重學生的長效發展,促使教學活動更為完整,使教學評價對教學產生持久性促進作用。
例如,在班級內可以制定“積分制度”,對學生的聽課習慣、作業完成質量、小組交流學習情況等日常學習活動進行評價激勵。教師也可以通過學習小組的形式進行評價,對每組學生的課堂表現,給予公正客觀的評價,進行一周一點評,一月一總結,使得這些評價切實與教學活動相結合,讓小組間處于長期的競爭狀態,并引導小組間的同學互相學習、揚長避短,真正地發揮評價的內在激勵作用,實現長效評價。
多元化評價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不僅提高了教師教學水平,還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它的重要作用和意義不言而喻。但多元評價模式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踐性,因此教師需要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不斷對其進行總結與優化,促使評價更有效并向精細化發展。
(四)多元評價——預設性
課堂評價并不是隨機生成的,這樣的評價效果會影響到整個課堂教學的質量,如果想要在課堂中具有精準、貼切的評價,那么就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精心設計評價方式是關鍵的一步,教師一定進行預設。因此,在課前準備中,教師一定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度了解和鉆研,全面掌握教材內容,并對學生們的學習情況了如指掌,分析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綜合水平,不斷思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的問題和困難,預設出不同的情況,并假設出解決方案。教師只有通過預設多樣化的課堂評價,才能在課上評價時從容不迫,實現初中數學教學的優化。將“教學與評價一體化”貫徹于數學課堂之中,教師一定要把控好教學與評價兩者之間的關系,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下,教師要系統性、針對性、全面性地設計教學目標與評價目標,在教學與評價融合下促進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通過對初中數學教學中評價分析,初中數學教師要將教學中多方面的內容融入教學評價中去,注重階段性評價與綜合性評價的整合、理論知識與實際問題的結合,這樣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學習效率,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在教學評價中對學生給出的答案不用做出正確或錯誤的判定,需要提前預知學生存在的可能性,容易出現的問題和遺漏的問題,讓學生在學習中能夠自主探究、獨立思考,從而實現最終的教學目標。
五、 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階段是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黃金時期,這一時期對學生今后的身心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采用多元化評價,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多種評價形式積極引導,使學生能夠全身心投入學習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從而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整體水平。
參考文獻:
[1]石小琦.以學生為中心視角下初中數學有效評價體系的構建策略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1):136.
[2]陳升輝.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多元化評價論述[J].新課程,2020(36):204.
[3]柯毅力.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數學多樣化評價策略初探[J].考試周刊,2020(34):84-85.
作者簡介:卞柳,江蘇省南京市,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永寧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