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妮
摘要:素質教育要求全體學生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但是,學習過程中難免會有一定數量的學習障礙學生。學習困難學生的存在影響著教學質量的提高和素質教育的引入。學生成為數學科目差生的原因有很多。學習數學不僅僅是背公式和定理,更重要的是建立數學思維模式,掌握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理解公式和定理的原理,而不是死記硬背。教師應分析學習困難學生成績不佳的原因,不斷自我反省,不斷改進,提高教學技能,激發學習動力,在學習數學的同時培養自信心。本文將從分析小學生數學難點形成的原因入手,并提出可能的對策。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學困生
前言
學習障礙學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在性格、習慣、知識、方法、能力等方面存在缺陷,導致學習困難的學生。這些學生往往學習習慣差,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力薄弱,心理慣性弱,但自尊心很強,內心極其敏感。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這主要表現在基本數學概念和定理的含糊不清、計算能力差、解題邏輯模糊、不愿動腦筋等。因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必須從學生心理入手,找出學生學習困難的真正原因,對癥下藥,從根本上改變教與學的現狀,提高教學效率。
1小學數學教學中學困生的成因
1.1教師因素
由于傳統觀念的影響,一些教師仍然關注招生率和學生成績,而忽視了學生發展的其他方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方法來完成學習任務。學習節奏太快,讓學生理解和同化的時間少,導致部分學生接受能力差,跟不上老師,逐漸失去學習興趣,甚至產生抵觸情緒。此外,教師缺乏對學習障礙學生的了解,將問題與學習障礙小學生的態度聯系起來,沒有考慮自己的教學方法。有些教學方法落后于教師,往往采用滿堂灌的機械訓練。課程內容枯燥乏味,自然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2學生自身因素
一項針對學習困難學生的調查發現,很多學習困難學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認為自己是在為老師或家長學習。由于缺乏學習的內在動力,他們經常被動地學習;部分學生缺乏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導致課堂上的學習內容無法順利展開,更談不上將所學內容應用到問題解決中,例如出現學習困難的小學生。大多數有學習障礙的學生數學基礎薄弱,知識空白,結合不恰當的教學方法,跟不上老師的表現,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注意課堂前的預習,做課后不知道如何總結和思考。忽略重復地學習,作業正式完成,所以他們的學習問題越來越多,他們逐漸失去了學習的信心。
1.3社會因素
與繁瑣的求學相比,互聯網的虛擬世界變得豐富多彩。許多小學生沉迷于網絡聊天和網絡游戲,無法擺脫游戲。此外,小學生對網絡信息沒有一定的識別能力,利用一些不健康的網絡信息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導致他們抑郁、不愿學習、精神衰退、學習興趣逐漸喪失。
2小學數學教學中學困生的轉化策略
2.1培養學困生的自信心
教育是培育"愛",需要教師的情感投入。從有學習障礙的小學生的角度來看,他們確實希望改變現狀,希望得到認可。然而,由于成績不佳,他們嚴重缺乏安全感,擔心被老師批評或鄙視,從而在不知不覺中疏遠數學老師。數學教師要樹立"為了所有學生,人人都能學好數學"的理念,特別關注學習困難學生的心理狀態,在日常生活中接近學生,消除學生對老師的恐懼,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感受。在課堂上,數學教師也應該關注學業困難學生的學習狀況。不要"忽視"這些學生。可以降低他們的學習門檻,故意給他們一些他們可以做的學習任務,這樣他們也可以在課堂上大膽展示學習成果。在設計練習時,要注意作業的差異,根據學習能力相應降低難度,灌輸學習的信心,讓他們在課堂上有任務要做,教師在參觀指導時,要時刻關注學習困難學生的學習情況,給予適當的指導,讓他們有收獲,能學有所成,逐漸樹立信心。
2.2培養學困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習慣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態度或行為,會影響學習效果,也會影響小學生的學習能力。良好的學習習慣會影響小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起到促進作用;相反,會影響學生對數學的學習。通過研究和理解,學生的很多問題學習困難的學生與其不良的學習習慣密切相關,因此,要轉學化學困難的學生,一定要注意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并指導學生注意課前準備。課前準備是有效講課的開始,只有在課前對教學內容有很好的理解,課堂教學才會更加清晰;養成認真聽課的習慣。同時,要積極參加各項活動。聽從老師的要求。任何需要寫下來的東西都必須記下來并寫得清楚準確。養成課后勤做功課的習慣,對于作業中的問題或困難,學生應積極主動提出問題。可以向老師和同學提問,盡量解決問題,不留隱患。同時,要加強補短板準備工作,及時分析、總結和鞏固所學。
2.3分層教學,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自信
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避免單一"大鍋飯",將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學習障礙相結合,適當降低學習困難學生的起點,力求精通。例如,在學習"列方程解決問題"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將課堂學習問題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基礎能力層次,由學生寫出六個方程式組成。解方程。有了先驗知識,學生可以解方程。這部分任務可以留給學習困難的學生酌情處理,讓學習困難的學生在課堂上做一些事情并能夠完成。這對培養他們的自信心非常有幫助。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提出第二層次的問題,即根據材料信息制定方程。這對于有學習困難的小學生來說有些困難,但也可以通過跳躍來解決。教師可以在第一階段跟隨學生的進步,鼓勵學生挑戰,逐步提高學生的水平,從而逐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提高學習效果。
2.4家校合作,促進學困生的轉化
轉化學習困難的小學生,離不開家長的支持與配合。首先要了解學生家庭的基本情況,以便制定整體方案。數學教師應有效利用學校家長會、教師開放日等活動與重點學生家長進行溝通,并在此基礎上建立常態化的溝通機制。其次,必須達成教育協議,幫助學生共同學習數學。家校之間的交流不僅限于交換學生學習狀況的信息,還應包括學生學習方法和習慣的交流。在此基礎上,家校共同制定適合學生的教學輔導方案,共同監督實施。要更加重視家長的家庭教育工作,對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給予方法論指導。尤其要鼓勵父母的耐心,因為改變孩子需要一個過程。只有長期的堅持,才能逐漸改變現狀,帶來學生的轉變。既鼓勵了學生的家長,也增加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重視,從而促進了學生的進步。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中學困生的出現不僅來自學生家庭、學校和教師,也來自學生自身。小學數學教師要認真分析原因,培養他們的自信心;為有學習困難的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技巧;多層次教學,以激發有學習障礙學生的學習信心;家校合作,凝聚共識。
參考文獻:
[1]李艷.小學數學學習困難學生的心理研究[J].新課程,2021(28):18.
[2]凌菊紅.激發小學高年級數學“學困生”學習興趣的研究[J].讀與寫,2021,18(4):170,172.
[3]郭玉娜.淺談小學數學如何開展學困生教育[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1(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