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不斷發展,英語作為應用范圍最廣的一門語言在高職院校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應通過多元評價的方式來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社會培養更多實用型的英語方面的人才。本文通過介紹多元評價的重要性,并對高職英語教學中評價體系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同時探討了多元評價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多元評價;高職英語教學;運用策略
【作者簡介】張毅,江蘇航運職業技術學院。
【基金項目】2021年度江蘇航運職業技術學院教育教學類研究項目“高職院校航海英語融入課程思政教育的探索與思考”(項目編號HYJY/2021A02)。
多元評價是當前一種有效的評價方式,是評價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應用情況等方面入手,以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表現為目標,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評價。多元評價不僅能夠提升教學效率,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高職院校應當將多元評價積極的應用到英語教學工作中。
一、多元評價概念以及重要性
1.概念。學習者的能力是由多方面因素組合而成的,每個學習者都有自身獨特的優勢,學生在進行意義構建的時候,其具有的能力并不是單一維度的數值體現,而是多維度的、綜合能力的反映,因此,對于學生的學習評價也應該進行多元評價。多元評價教師在教學和學生學習過程中,對學生的表現進行多方面考慮,對其學習效率和質量進行驗收及評價。以方法、內容和主體的多元化為學生的主要表現形式。高職英語教學重視社會性和實用性,從英語角度出發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教學,旨在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英語素養。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英語口語交流和知識拓展訓練不僅可以提高自身的英語語言表達能力,還能提高在實際生活中的英語運用能力。
2.重要性。我國當前在培養人才的時候重視人才的全面發展,高職院校在建立評價體系的時候也應該更加全面化,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方面得到全面的發展。人類的智力是多方面構成的,包括空間想象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等,教師在對學生的能力進行評價的時候也應該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這樣才能對學生的學習成果和效率給予正確的評價。將多元化評價應用到英語教學中不能可以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自信心,還能促進學生在學習上的發展,使學生的長處得到發展。
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他們學習的重點是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而用來學習英語的時間和精力都比較有限。當前,多數高職院校的學生由于專業課程的作業較多,壓力較大,無法將有限的精力分配到英語學科方面。因此,傳統的英語教學方式根本不適用于高職英語教學,教師需要根據高職院校英語專業的學生狀況制訂出最符合學生學習的教學評價方法,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吸引眾多的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英語課堂教學中。當教師能夠解決傳統的單一化的評價方法問題后,學生的學習壓力就能得到很大程度上的緩解,在英語學習壓力得到降低的基礎上就能更好地參與到英語教學活動中。
二、高職英語教學中評價體系存在的問題
高職院校在以往的英語教學評價體系中總是采用終結性評價對學生的學習表現進行評價,而學生的學習表現又總是將英語等級考試成績和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這對教師的晉升以及學生的優良評價具有直接而關鍵的影響。所以,教師為了提升學生的各種成績開始重視習題的練習和講解,為了應試放棄了教學。學生更是只重視分數的提升,而不重視能力的培養,結果造成了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卻缺乏相應的能力,而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開始自暴自棄。許多高職院校畢業的大學生,雖然學習了多年的英語知識,但是在與外國友人的交流中相當吃力,這種教育下培養出來的人才令人惋惜。而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則是評價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評價方式單一化。在以往的高職英語教學過程中,評價工作總是更加重視學生學習結果方面的評價,而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就未加重視。上文已經說過,多數高職院校采用的是總結性評價方式,這種評價方式只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而對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和英語口語交流能力未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基于此種評價方式背景下,學生就會只重視專業能力的提升,而將眾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到專業知識方面,在學習英語知識的時候只是為了成績而學習,通過機械式記憶法來提升英語成績。師生都為了完成“任務”而忽視了學習英語的目的金額語言功能。即使最后取得了較高的英語成績,也并不代表具有較強的英語溝通能力,不一定能將英語知識應用到實際的情境對話中。當前,教育部門已經針對高職英語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必須在“夠用、應用和會用”的思想支配下,對教學工作進行相應的調整和優化,以便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通過制訂有效的評價方式鼓勵學生學習英語知識。
2.評價功能較為片面。高職英語教學中應用的終結性評價往往以學生的成績為主,重視甄別和選拔的功能。這種評價方式對成績好的學生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對于成績不好但在其他方面具有潛力的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消極作用。由于學生具有多樣化的特點,他們在每個方面的特長不同,因此采用終結性評價方式進行甄別和選拔,無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評價體系的功能是為了讓學生能夠自主的進行學習,激發各種潛在能力的發揮,而片面的評價功能不僅不能提升英語教學的效果,還不利于培養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3.評價內容單一。高職英語教師往往是通過對教學工作進行考核評價的方式來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教學效果。但是教師過度重視信度問題,所以,使考核評價偏重于學生的知識技能和認知情況的掌握。通過筆試成績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卻未對學生的英語口語和交際能力等實際技能進行評價和考核。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和交際能力,評價內容單一化使得無法對學生的實際交際能力給予正確的評價,也使得教學評價工作缺乏客觀性和全面性。
4.評價主體單一。在高職院校的英語評價工作中任課教師是評價主體,學生是評價對象和學習主體,一直處于被評價的地位。由于任課教師面對的學生和班級較多,無法對學生進行全面而客觀的評價,很容易使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受到傷害。不利于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和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因此,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生放到評價的主體中,改變評價主體單一化的現狀。
三、多元評價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1.評價方式多元化。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其主要任務是培養實用型人才為主,因此,英語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專業來制訂相應的英語教學內容,有效地加強二者之間的聯系,重視英語教學的實用性。英語教師再對學生學習行為進行評價的過程中要采取全面的評價方式,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高職院校可以采用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并將這兩種評價方式有效地結合到一起,從而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給予全面客觀的評價。
例如,高職英語教師在采取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時,首先要在形成性評價中進行合理的分配,學生的課堂表現占30%,課堂測試占10%,作業占10%,課外創造力占30%,課外自主學習能力占20%。形成性評價的主體不像終結性主體一樣單一化,其具有師評、互評和自評等多元化主體。教師每周開展一次評價活動,而對于學生的成績計算方法采用的是:形成性評價的成績=每周的(師評+互評+自評)分數/周數/3。終結性評價的成績只與口語成績和期末成績相關,為成績=(口語成績×40%+期末成績×60%)/2。通過將另種評價方式相結合對學生進行評價,最終學生的成績=終結性評價成績×60%+形成性評價成績×40%。通過這種多元化的評價方式能否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同時對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2.評價內容多元化。高職英語教師只對教學效果和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評價,而不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具備的能力,因此,這種單一的評價內容缺乏對學生學習態度和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全面評價,對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具有消極作用,同時還不能使學生進行良好的自我認識。英語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高職英語教師只把對知識的掌握作為唯一的評價指標完善不符合當前教育發展的需求,嚴重影響了英語教學的發展。應該將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態度以及知識測驗等全面納入評價內容中,才能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實現全面、客觀、準確的評價,只有使評價內容多元化,才能促進英語教學的發展,幫助高職院校培養出更多應用型人才。
3.評價主體多元化。當前,教育部門已經對評價主體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就明確指明了形成性評價的主體應該包括教務部門、學生、教師等。英語教師應通過檔案記錄、課上及課下記錄、學生仔細記錄等對學生實行全面評價。學生可以通過評價結果進行自我認知,對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行有效的改進,以此來提升英語水平。而教師只有掌握了學生的不足,才能對教學工作進行調整和優化,制訂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來提升學生的英語成績。
教師通過調整和改變單一的評價方式使教務部門、學生、教師等主體參與到教學評價中。學生是最了解自己的人,通過與其他同學的接觸,既能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也能發現其他學生身上存在的缺點,通過相互評價,能夠對自評進行完善,從而使評價工作的準確性更高。與此同時,教師也要參與到評價工作中,發揮有效的監督作用,以教師的角度對學生給予評價。這樣才能為評價工作的準確性和全面性增加保障。
例如,高職英語教學對某個學生的筆譯情況進行評價,其過程是:首先,讓學生自己先對筆譯情況進行評價;其次,讓其他同學針對此同學的筆譯情況進行評價;最后,教師再做出最后的評價。這種評價方式對于學生來說,不僅可以掌握自身實際的翻譯水平,還能了解其他學生的英語翻譯水平,汲取他們的優點,彌補自身的缺點。
4.評價對象多元化。在以往的高職英語教學評價中,知識是主要的評價對象,主要對學生掌握英語知識的情況進行評價。由于評價對象太過單一化,使得評價結果不具全面性和科學性。因此,高職院校需要豐富英語教學的評價對象,不僅要重視學生對英語課堂知識的掌握,還要重視學生對英語應用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的掌握,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完善評價功能。例如,學生的智力是由多方面構成的,因此教師可以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創新能力、合作能力等作為評價的重點。另外,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來制訂相應的評價標準,使評價功能變得全面化。
綜上所述,相對于傳統的教學評價而言,多元評價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高職院校應該積極地將多元評價應用到英語教學中,通過構建多元化評價內容、評價方式和評價主體等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解和掌握,并做出全面、客觀、準確的評價。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內在學習潛力。
參考文獻:
[1]申一寧.信息化背景下多元評價體系在高職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包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56-58.
[2]熊莉.多元評價體系在高職英語視聽說教學中的運用[J].鄂州大學學報,2015(4):81-82.
[3]阮芳.多元評價理論在高職英語視聽說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初探[J].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5):95-97.
[4]劉永麗.多元評價體系在高職英語專業閱讀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3(91):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