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菁
摘 ?要:小學語文詩性化教育打破了以往那種單調、固化、乏味的課堂教學模式,為學生營造出充滿詩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沉浸在這種氛圍之中,享受學習的樂趣,體驗各種文學意境。本文首先闡述了小學語文詩性化教學模式,之后針對具體教學策略進行了相關探究,希望所述觀點能夠為小學語文老師帶有一些啟迪與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詩性化教育;策略研究
引言:在探索小學語文素質教育改革的進程中,開展詩性化教育融合了以人為本、尊重學生教學主體地位、注重培養(yǎng)和開發(fā)學習興趣、構建高效課堂等一系列新型教學思維,賦予小學語文課堂更高的內涵與價值。在探索相關教學策略的路徑中,需要小學語文教師盡快更新教學理念,依據新型教學要求調整教學策略,提高教學過程中的創(chuàng)新能力,早日發(fā)揮出“詩性化”教育的核心價值。
一、小學語文詩性化教育概述
(一)基本概念
小學詩性化教育的核心在于結合教學內容營造出一個充滿詩意的課堂氛圍。這里所說的“詩意”并不僅僅針對詩歌教學,而是結合各類課文內容及文章主旨營造出一種帶有豐富情感色彩和人文色彩課堂氛圍。使學生在這種氛圍之中形成閱讀興趣,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提高學習能力,從而促進課堂教學質效以及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整體提升。
(二)教學意義
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下,教師過于注重教學的學科性和理論性,忽略了語文學科所特有的藝術性和人文色彩。在這種情況下,小學生語文教師大多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導致課堂氛圍異常枯燥乏味,絕大多數學生都處在學習興趣低下、聽課質量不高、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之中,有些自律性較強的學生逐漸養(yǎng)成不良聽課習慣,非常不利于小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完善與提升。然而,在小學語文詩性化教學模式下,賦予小學語文課堂較強的吸引力,使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有效的調動,課堂專注力獲得大幅提升,逐漸走出被動學習的境地,在充滿詩意的教學情境和氛圍之中,快樂的學習,使語文核心素養(yǎng)獲得全面提升[1]。
二、小學語文的詩性化教育路徑研究
(一)教師更新教學理念
詩性化教學本身具有較強的創(chuàng)新性,與傳統(tǒng)小學語文教學模式之間存在較大差異。因此,要想構建起真正意義上的詩性化課堂,使其發(fā)揮出應有的教學價值。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優(yōu)先完成教學理念上的更新。對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深刻理解國家大力開展素質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客觀必要必性與重要性。在此基礎上,主動學習和探究詩性化教育的概念、原理以及內涵,全面掌握詩性教育的理論體系。在此基礎上,結合本年級、本班教學需求,探索教學實踐路徑,學習和借鑒其他教師的成功經驗,啟迪自身教學思維。從最初嘗試、體驗詩性化教學,到一點一滴的摸索實踐與經驗積累,逐漸構建起成熟完善的詩性化課堂教學體系,完成新舊教學模式的成功轉換。另外,只有在新型教學理念的指引之下,小學語文教師才能以更加宏觀的視角開展教學工作,將關注點從講解本文知識遷移至全面培養(yǎng)小學生核心素養(yǎng)上來,使素質教育改革得到有效推進[2]。
(二)引進多媒體教學策略
在構建詩性化課堂的過程中,如果只憑借語文教材以及教師的語言講解顯然達到理想效果。對此,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當中,注生收集、整體優(yōu)質網絡教學資源,包括電子圖片、短視頻、音效文件、PPT課件等等。然后在課前準備階段,找準恰當的教學時機,考慮如何以適合的方式將那些與教學內容相貼近的教學資源展示在學生面前,由此構建起詩性化課堂。例如在學習古詩、寓言故事或者人物傳記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們展示一些與之相關的電子圖片、微課視頻或者PPT課件。通過這種方式,將作者所描繪的場景、故事情節(jié)、人物關注以及當時的歷史背景直觀的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融入到課文情境之中,引發(fā)一系列美好的想象,在“詩情畫意”之中獲得學習成效的提升[3]。
(三)開展多樣化教學活動
要想構建起小學語文詩化教學模式,就要避免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力爭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角色扮演、生活化教學等一系列新型教學方法,豐富課堂教學的多樣性,促進小學生思考能力、感知能力、實踐探究能力以及團隊協(xié)作能力的全面發(fā)展。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發(fā)揮出詩性化教育的核心價值。例如在學習《靜夜思》這首古詩時,為了啟發(fā)學生,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們講述一則有關于游子思念家鄉(xiāng)的小故事。之后,教師將全班學生劃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讓學生憑借自身經歷、學習感悟或者想象力對古詩內容進行改編。在構建“詩性化”課堂的同時,促進小學生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以及對于文學知識的感知力的全面提升[4]。
結語:小學語文詩性化教育模式的提出,既迎合了素質教育改革的相關要求,又符合現代社會對于高質量人才的培養(yǎng)需求。因此,全體小學語文教師要盡快更新教學理念,針對詩性化教育給予高度重視。在此基礎上,主動學習與詩性化教育相關的理論知識,積極探索詩性化課堂實踐路徑,為學生營造出一個充滿詩意的學習氛圍,促進其語文知識水平與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周秋梅.基于共生理念的小學語文詩性教學探索[J].基礎教育研究,2020(24):80-81.
[2]蔣啟峰.淺談培養(yǎng)小學生詩性思維的教學策略[J].考試周刊,2020(88):35-36.
[3]涂瑞琴.“詩性化”語文教育的探索[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5(03):54-55.
[4]烏田曉.小學語文的“詩性化”教育研究[J].學理論,2014(03):24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