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素質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在中學音樂教學中開展情感教育工作已經成為了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音樂的育人功能,在教學中貫徹良好的情感教育,可以進一步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情感教育;初中音樂;教學運用
一、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情感意識
情感教育,主要是指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在為學生打造良好教學環境的同時,還要做好學生對學習知識、認知情感方面的把握工作,在兩者之間教師要找到微妙的平衡點,才能確保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知識、探索音樂未知領域的興趣。因此,在進行中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狀況及課程要求,做好情感教育工作。可以通過音樂形象內的情感因素,讓學生在音樂審美的時候不斷的豐富情感體驗;可以創設語言情境,激發學生對語言的情感;可以創設游戲情境,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二、加強情感渲染,完善學生的情感素養
“以情帶聲”是音樂教學中重要的教學方式,而“聲情并茂”則是指導學生唱歌的四字原則。所以,要想激發學生的“情”,教師在教學中就需要運用多樣化方法營造情境氛圍,打開學生的情境世界,讓學生直接感受音樂情感。在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大部分音樂教師都具有較高的教學素養,并能夠對音樂作品形成自己的感悟及感知。所以,在情感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們就應該抓住這一要素,通過自己的分析對學生形成引導,相較于教師來說,初中生的年紀比較小,閱歷并不豐富,在面對一些較深層次的音樂時,學生們無法形成深入的理解。此時,教師們就可以進行適當的情感渲染,加強學生的感悟,促進學生情感素養的完善。但是,在此階段需要注意的是,引導并不是禁錮。換句話說,教師可以用自己的思維感知去建議學生,引導學生形成思維的發散。教師絕對不可以將自己的認知視為標準,強迫學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對音樂進行分析研究,這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會對學生的思維發展以及情感發展形成消極影響。音樂知識博大精深、情感魅力充足,不僅可以對學生情操進行陶冶,同時也可以凈化學生的心靈。因此,音樂教師要重視學生的情感教育,提高音樂教學的情感體驗效果。
三、培養道德情感,促進學生的審美觀
道德是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范。道德情感包括品德修養、理想及傳統觀念等內容,它是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是情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位哲人這樣說過:一個人沒有了知識,他仍能是社會的半成品,而一個知識高深而又缺少道德修養的人,他將是社會的危險品。由此看來,道德是一個人素質結構的重要方面。缺少了道德,一個人的素質是不健全的,因此,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學生學唱、欣賞歌曲的過程也應是育人的過程。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的育人內涵,因地制宜地對學生進行道德,優秀的音樂欣賞作品傾注了作者美好的情感,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總而言之,音樂是建立在情感的基礎之上的,音樂教育與情感教育是分不開的,二者相互依存,有了情感上的深入體驗才能對音樂有更深的理解,同時對于音樂的理解也將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所以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應該充分發揮情感教育的作用,使得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夠得到全面的提高。
作者簡介:
謝露芬(1987-),江西贛州人,漢,中學二級教師,大學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