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先成 何玉琴 張立強 吳慶定
摘要思政教育是樹立研究生正確愛國思想和政治覺悟的基本手段。研究生思政教育不僅是思政老師的專屬課題,同時也是研究生導師和專業課老師的課題。本文從專業課程思政、思政專題活動、導師言傳身教等幾個方面對機械工程學科研究生思政教育進行初步探討。
關鍵詞 研究生思政教育 課程思政 思政專題講座 導師言傳身教
中圖分類號:G41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1.13.034
Discussion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Postgraduate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MA Xiancheng, HE Yuqin, ZHANG Liqiang, WU Qingd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Hunan 410004)
Abstrac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 basic means to establish correct patriotic thoughts and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of graduate students. Postgradu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not only an exclusive topic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but also a topic for graduate tutors and professional teacher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from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professional cours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ctivities, and precepts and deeds taught by supervisors.
Keywordspostgradu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ctures; tutor’s words and deeds
0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思政教育座談會上強調思政教育的根本任務是落實立德樹人,把思政教育貫穿全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事業發展新局面。[1]研究生作為我國高層次人才,隨著研究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其政治覺悟和愛國情懷如何,直接影響著能否實現21世紀國家繁榮昌盛和科教興國戰略。
目前有部分研究生的思政素養并不達標,做出了危害國家、危害人民利益的事情。例如,2007年清華大學研究生高杏欣在美國斯坦福大學讀博士期間,利用在國內的研究成果成功的破解了北斗二代定位導航衛星的信道編碼規則,為了個人的利益,將成果交給了美國,嚴重危害了國家和人民的安全。[1]2020年3月,美國德雷塞爾大學研究生許可馨拿著國家獎學金,竟做出了在網上發布辱罵愛國的留學生是“賤骨頭”,并侮辱奮戰在一線的抗疫英雄,毫無愛國之心。[2]因此,對于研究生的思政教育,培養學生愛國情懷,除了學校規定的必修課程外,還需教師在平時的專業課程教學中滲透思政教育,從而做到專業方向和思想層面上的教書育人。然而,思政教育課程對教師要求很高,教師應該如何選擇恰當地手段來進行愛國教育、思政教育,學院應該如何采取有效地措施進行研究生學生的愛國教育。本文基于以上問題,以機械工程學科專業研究生的為例探討如何建設課程思想教育。
1機械工程學科專業課程思政
1.1機械工程學科課程特征
機械工程學科專業[3]開設的專業課程包括機械設計、機械制造設備設計、機床概論、材料力學、電工學、機械原理、先進制造技術等,在課程教學中,教師應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近些年,我國一直在鼓勵創新,希望中國制造可以在國際上走得更加長久。而本專業的課程與創新相關性很高,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強國”“中國制造”“制造強國”,鼓勵學生發展創新思維,培養學生愛國情懷,為國家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貢獻自己一份力量。因此,這體現了機械工程專業課程融入課程思政的重要性。
1.2機械工程學科課程上思政教育方法
對于研究生的思政教育,教師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思政素養以及掌握豐富的教學方法。更好地將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程中。
1.2.1顯性教育與隱形教育相結合
顯性教育是指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有目的的教育。[4]在機械工程學科課程講授時,教師應該穿插思政內容對研究生進行講授。例如在課堂上分享今日時事、國際形勢、國家發展現狀以及現代國家對當代青年的期望。隱性教育即“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教師可能不會對學生直接講述有關的思政內容,但是通過平時的耳濡目染,達到課程思政教育的目的。例如,在導師研究論文選題時,選擇以促進國家發展、國家進步為目的的課題,以及講課授課時的一言一語對研究生都會有很大的影響。如果老師是愛國的,支持中國現代化的發展,那么研究生也會日益受到影響,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1.2.2啟發性原則
啟發性原則是指教師在專業課程教學中,可以帶領研究生分析該領域的國際形勢、國內形勢以及我國存在的不足,激發研究生好奇心,并以知識報國。界定灌輸與灌輸性、啟發與啟發性的內涵,明確它們的本質,進而研究生特性進行系統的分析,[5]對研究生實施啟發性教育。教師應對研究生進行專業導論介紹,使研究生找到自身的價值,提升自我成就感,從而感受到自身的重要性。啟發性原則應該是教師在課堂上較多使用的課程思政方法,加強研究生的主體地位,有利于教學效果最優化。
1.2.3循序漸進原則
專業課上的思政教育要重視循序漸進。課堂上,既要重視思政教育,也要重視學科任務的教學。根據研究生的認知程度,在機械設計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滲透強國的理念;在機械原理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進行類比,例如帶領學生進一步探究馬克思主義原理,從而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更好地愛自己的祖國,發展自己的祖國;在材料力學的學習中,幫助研究生認清自己的重要性,從而對國民生活中每天必須涉及的材料行業做出貢獻。
2思政專題活動
根據本專業的課程特點,對研究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過課題組愛國教育活動和學院組織愛國教育活動相結合的方式。
2.1課題組組織愛國教育活動
第一,以課題組為單位,通過組織紅色旅游活動為愛國教育提供第二課堂。利用旅游的形式,使研究生身心放松的同時,又借助紅色旅游本身的資源向研究生體現紅色精神,提供愛國主義精神食糧。現如今研究生大都對革命先烈為驅除跶虜、國家統一而英勇獻身的精神較少的了解。因此,我們應該講革命傳統教育放到研究生的愛國教育中。一些紅色景點增加了“穿紅軍服、唱紅軍歌、吃紅軍飯、走紅軍路”等紅色活動,寓教于游,通過將愛國教育滲透到紅色旅游中,將革命先進事跡和英勇獻身精神通過紅色旅游的方式傳播給研究生,增加研究生思想教育的新手段,提高研究生的愛國情懷。
第二,愛國情懷是工匠精神的價值引導,工匠精神是愛國情懷的實踐體現。兩者的內在相容性使其即有深層次的文化認同基礎又有深刻的社會實踐自覺。在經濟社會轉型期,工匠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為提高研究正愛國情懷提供實踐支撐;以愛國情懷為價值取向、文化熏陶和精神引領,培養工匠的工匠精神。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國家需要大量高知識、高素質和高技術的人才,而課題組作為研究生學習的最小單位,應響應國家需求加強研究生工匠精神和工匠文化的培育,研究生需以“工匠精神”為引導來全面發展自己,使自己成長成才。因此,在平時的科研訓練中,課題組可以開展“工匠精神”有關的小組活動。講述“工匠精神”的具體含義,有“工匠精神”的領域突出人物。在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對“工匠精神”的追求,對精益求精的向往。在課題組的愛國教育活動中,既對研究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又使學生對自己所學的專業進行更深一步地了解。
2.2學院組織愛國思政教育活動
第一,學院每年舉辦一系列的研究生黨建活動,例如主題為“不忘初心跟黨走,青春筑夢新時代”樣板黨支部培育項目、演講比賽、征文比賽和報告會。以研究生黨支部為單位,建立微黨課課堂,開啟全黨員輪流講黨課,提高全員對黨先進性的認識;觀看紅色電影,增加視覺沖擊力,切身感受革命先烈的先進事跡;通過游覽革命紀念館和紅色景點,將實地研學融入純理論學習中;通過紅歌聯唱、朗誦、演講、攝影和書法等方式,把參與者變為活動的主人翁,高效的提高思政教育和愛國教育的時效性。各學院還將專業知識和專業時事融合到黨建活動中,通過學院提出軟件研發競賽,由學生自主研發“微黨課”和“智慧黨建云”等小程序,上傳當今世界時事、國家大事和專業領域新聞,了解黨的先進性,并實現國家重要事情的日期提醒、學習留痕和思想匯報上傳等功能,輔助研究生的思政教育和愛國教育。
第二,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的思政教育,講座也是一種有效的、便捷的方法。習近平主席說,“教育不是一條線,而是全方位的”。教育方法的選擇也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思政課教學涉及馬克思主義哲學、科學社會主義以及中國共產黨的建設,政治、經濟、文化、生態,涉及世情、國情、黨情、民情等等。[6]這對教師的要求極高,專業課教師可能無法達到全方位的思政教育。因此,可以通過舉辦思政講座的形式,邀請知名的思政老師專門的對學生進行全方位教育。另外,講座宣講過程中,學校可以邀請優秀校友、知名教育者,通過講述自己工作領域的現狀、自身的經歷將有助于學生開拓視野,不僅僅局限自己視野與專業課學習上,對思政教育有更加全面的見解。
3導師言傳身教
學校作為愛國教育的主陣地,導師作為愛國教育的傳播者,承擔著對研究生愛國教育的神圣使命。作為知識的傳播者,導師的愛國情懷強弱對研究生愛國情懷的培養起著關鍵性作用。因此,對于研究生進行愛國教育,首先導師自身的愛國情懷要過硬。對于導師愛國教育活動中,學院應該組織導師去革命老區、革命教育基地和愛國教育展覽室進行參觀學習,并組織導師進行愛國教育知識競賽、演講比賽等活動,提高導師的愛國情懷。
研究生的培養離不開導師的言傳身教。在學校,導師是研究生的第一責任人,不僅是研究生科研訓練的“教導者”,也是學生愛國情懷和思想道德的“引導者”。事實上,多數研究生導師對研究生的教育的責任只是片面的認識,僅僅針對科研能力的訓練,往往忽略了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因此,導師對研究生的指導應是全方位的,不是片面的。應將自身的思政元素進行梳理、細化、體會,融入研究生指導中。例如,在專業課中穿插近現代科學家的愛國故事和先進事跡,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從而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導師應將思政教育進行具體化。空泛的愛國思想政治教育無法達到教育的原本目的。[7]為了優化和提升“課程思政”,導師首先要用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自己,要有強烈的愛國情懷,要有寬廣的國際視野,才能培養研究生創新思維能力和愛國主義情懷。將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實處,提出具體要求,將大而空的目標進行完善,注意思政教育和愛國教育的時效性,為研究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另外,對學生的思政教育要以情感引導作為基礎。填鴨式的思想灌輸容易使學生感到反感,[8]從而產生逆反心理。導師需以情感作為引導,讓學生從心底接受,效果會更加明顯。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也會主動構建愛國主義情懷框架,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化。
4總結與展望
機械工程學科專業研究生的思政教育建設過程中,首先對教師團隊給予厚望,對教師的專業知識素質、創新精神、思維活躍水平都做出了要求。[9]高校培養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國際視野的同時也要加強學生的思政教育,從而培養學生堅定、忠誠的品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熱愛祖國、理性愛國。其次,對于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采取多種方法,對學生進行全面、系統地影響,以黨的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愛國主義為核心,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基金項目:2019年湖南省研究生教學平臺項目(湘教通〔2019〕370號:研究生優秀教學團隊項目(第134項))
參考文獻
[1]李玲,洪福興,杜彩銀.新時代高校大學生價值準則培育路徑探析[J].吉林教育,2019(34):57-59.
[2]蔡宗奎.行孝悟道,校長抓孝道文化教育任重而道遠[J].教書育人, 2020(08):57-58.
[3]朱應開.“精神成人”比成才更重要[N].中國科學報,2020-04-07(007).
[4]張江娜,劉芬霞.針對工程材料課程思政實踐的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9(43): 244.
[5]章忠民,李蘭.從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拓展的內在意涵與實踐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2020(11):62-67.
[6]張陽.思想政治理論課“灌輸性與啟發性相統一”的教育之路[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0(02):87-91.
[7]吳錫平.大學理工類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20,24(05):81-85.
[8]李延芳,蘇勇,金瑩.“材料力學”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研究[J].科教文匯(上旬刊),2020(11):75-76.
[9]索冬梅.德育也忌填鴨式——基礎教育德育教育方式創新初探[J].學周刊,2015(07):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