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科學課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實踐性課程,小學科學教師應轉變教學理念,做好在科學教學中滲透勞動教學的工作,對學生增加社會實踐教學的比重,通過不斷的研究和探索,始終將學生科學素養,以及勞動素養的培養作為工作中的核心目標,在提高小學生科學思維意識的同時,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勞動素養。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學;學生勞動素養;培養策略;提升勞動技能
一、 引言
小學科學課程是以探究為核心開展的,旨在對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學,也是培養學生養成一種科學探究的習慣,讓學生學會以實事求是、理性科學的態度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因此,小學科學課堂不僅包含著豐富的科學知識,在實際生活的過程中還有很強的實踐性。在課堂教學環節,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探究科學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理性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并注意調動學生學習主體意識,進而在教學中有效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的學科能力與勞動素養的有效提升。
二、 結合教材引導學生領會科學奧妙,積極投入生活實踐
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學是以生活中的科學知識為教學的邏輯起點,引領學生能夠從貼合生活的角度思考科學知識,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認知科學的學習價值,使學生懂得日常生活中涵蓋科學知識,并逐步學會發現和解決生活中與科學相關的實際問題。但當今小學生的勞動意識相對不強,在生活中缺乏參加勞動的自覺性,甚至部分學生將勞動視為一種游戲,只是開頭覺得有趣,而一旦進入到勞動狀態,就會很快失去興趣,并產生逃避的想法。而為了培養小學生“五育”綜合發展能力,教師可以通過科學知識的教學,喚醒學生的勞動意識,尤其應注意結合科學教材引導學生學習。比如,可以結合科學小故事,讓學生懂得人類的生存發展與勞動關系密切,在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通過勞動進行了很多有意義的創造發明,讓學生懂得勞動是一件重要的、光榮的事情,以此達到通過科學教材,提高學生勞動核心素養的目的。
同時,由于小學科學課堂是一門實踐性學科,教師在引導學生通過教材提高科學基礎知識認知能力以后,還應注意結合實踐內容讓學生對科學教材進行深入學習,這會進一步簡化科學理論知識的學習難度,在提高學生科學知識理解能力的基礎上,也可以培養學生養成熱愛勞動的意識。除此之外,在科學課程的實際教學中,教師還應積極結合生活實踐,激發學生的科學探索意識,使學生懂得科學與勞動的關聯性,以此在提高學生科學學習能力的基礎上,能夠提高學生的勞動素養。一堂完整的、體系化的科學課堂,就是生活的實踐基地,不僅可以拓寬小學生的知識體系,有效地擴展實際的知識范疇,讓小學生掌握各種生活中的實際勞動技能,開展有效的、積極地嘗試,也可以有效的訓練學生科學思維能力,鍛煉學生生活知識探究能力,提升必有的勞動技能的重要學習過程。
三、 設置懸念激發探究意識,建立實際勞動素養
小學科學教師要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科學知識,建立實際的勞動素養。首先要切實地把好課堂教學的教學觀,要有效地促進學生對于科學知識的理解和吸收,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科學核心素養。同時也要結合生活中勞動技能的有效鍛煉,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提升具體的勞動素養,切實的掌握良好的教學契機,創造參與勞動實踐的機會,促進學生有效的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和掌握科學知識,并且結合生活中的實際內容作為有效的依托。同時,由于小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均較強,而科學知識又具有較強的懸念性與趣味性,這會吸引學生關注力,因此,教師應抓住小學生的這一特點對學生開展科學教學,可在教學環節為學生設置科學懸念,教師應為學生準備科學實驗物品,帶領學生開展科學探究小實驗,鼓勵學生開展實驗探究,以此營造科學實驗的學習氛圍,還應引導學生學會自主觀察,小學生的觀察能力需要后天培養,教師鼓勵學生深入觀察、思考,而且,在科學實驗的觀察過程中,通常會涉及勞動內容,這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而且,小學生獲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是深入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環節,循序漸進培養學生在觀察到一件事物后,能夠從多角度、立體化的方面進行思考,并具有將看起來不相干的單個事物進行關聯的能力,確保小學生能夠通過觀察,構建一個完善化的知識感知體系。與此同時,對生活中各種典型的科學現象進行有效的分析,切實地落實小學生對于科學知識的理解能力,尤其是要結合科學知識的有效學習,讓學生觀察各種生活現象,掌握很多事物背后的實際奧妙,掌握生活現象中的知識原理。而且,也能通過開展科學實驗,為學生提供勞動的環境,使學生能夠在勞動中開展科學實驗活動,探究科學知識。在實驗結束后,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對實驗過程進行口頭描述及書面描述,分享開展科學實驗活動的心得體會,總結學習到的科學概念。而教師也應對學生的表達內容開展測評,發現其中存在的不足問題并進行不斷修正,這對于實際科學知識下涵蓋的內容有效地吸收,在實際的課堂構成中不斷地豐富內心感受。
四、 結合生活中的科學元素,切實提升勞動技能
小學科學教師必須有效的結合生活中的科學元素,切實地提高學生的生活實踐參與度,提升學生的實際勞動技能,將培養學生思考和行動力充分地結合起來,在思考中有效分析生活中的科學現象。因此,在科學課的教學實踐中,必須有效地結合勞動實踐,小學科學教師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典型現象,對小學生開展積極正面的引導。同時,可以結合這些生動的勞動過程,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切實地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尤其在新課改大背景下,必須對小學科學的教學質量有所保障,促進小學科學教學有效的生活化。而且科學是一門科學意識形態的啟蒙課程,必須結合生活實際開展教學活動,以及動手能力相結合的實際勞動。同時,由于科學理論內容較為深奧,教師更應強化生活元素應用,以此簡化科學理論知識,提高學生對科學學科的學習興趣,教師應注意對學生開展科學實驗,應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教師結合實驗主題,為學生布置實驗任務,讓學生在生活中自主搜集實驗素材,在這一過程中,不僅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思維素養,也提高了學生的勞動素養。同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在閱讀教材內容后,可以利用搜集到的素材進行自主實驗,通過實驗過程,學生能夠提高動手能力,提升勞動素養,也可以在進行生活實驗的同時,不斷提高自身的科學認知素養。在課堂學習結束后,教師也應培養學生形成常態化、生活化的科學實驗意識,學生要有效地提升自身的學習力,促進知識領悟能力的有效提高,就應懂得結合實際問題進行有效的分析,結合已經掌握的科學知識展開有效的自主分析思考,在實際的生活元素中,必須有一個消化學習知識,獨立探究思考的過程。這種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小學生的學習具有良好的促進效果,同時也有效地強化了學生的實踐和勞動能力,針對生活勞動技能進行有效的培養與鍛煉。
五、 積極開展社會科學實踐,參與勞動收獲心得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獲得更好發展的基礎依據,尤其對于小學生而言,科學素養的培養至關重要,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科學發展觀,讓學生學會求真務實,學會以理性思維看待問題。在對學生開展教學引導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通過多元化的教學引導,提高學生的科學思維理解能力,比如,可以通過開展社會科學實踐活動,拓展學生思維,開闊學生眼界,并且還應在參與勞動的實際過程中具備良好的實驗能力以及小學生的科學知識分析能力,讓學生在科學素養的培養中,不斷地進步和感悟。同時,教師也應注意必須結合有效的理論和科學觀,對學生開展勞動實踐,以此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動手能力,有效的豐富學生枯燥的科學理論課程的學習。在對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教學引導的過程中,為進一步鞏固學生對科學知識的認知能力,并通過自主動手實驗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教師應制訂完善的、長效的科學實驗計劃,可以拉長實驗周期,擬定實驗過程為30天時間,讓學生通過周期性實驗活動,獲得更大的收獲。
首先,為學生明確科學實驗目標,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已具有的技能、知識等進行動手實踐,在學生進行自主勞動的過程中,也能夠提高學生的科學理論與實踐素養。由于開展的是長效科學實驗,因此,教師還需引導學生結合科學實驗內容,不斷自主查找資料,對實驗內容進行不斷完善,并對實驗過程進行觀察。以此培養學生的科學創新能力,讓學生具有科學知識學習的責任心,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對學生滲透可持續發展意識。
其次,教師應注意讓學生對30天內的活動過程進行每日記錄,并利用多媒體將記錄制作成動態、靜態畫面,也應進行文字說明及語音說明,以此提高學生的科學知識歸納、整理能力。還應在實驗過程中,通過分析總結實驗過程,對實驗進行不斷創新,需要不斷創新實驗方法、步驟等,并做好完整的實驗記錄,然后,需要通過自主動手將實驗內容進行逐步完成,通過構建這種自主實驗長效機制,使學生的科學知識分析理解素養以及勞動素養能夠得到有效提升。
六、 通過合作學習,促進綜合發展
未來社會需要的是具有合作能力、具有創新能力、有勞動素養的人才,而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也是學生的一項必備技能,因此,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環節,教師需要注意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提高學生的五育素養。同時,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教學主旨在于啟發學生建立科學知識學習觀念,培養學生的科學學習自覺意識,讓學生能夠客觀的思考問題。但對學生開展科學活動并非單純的記憶與模仿,教師應引入合作學習機制,在班級為學生構建合作學習空間,為學生營造輕松、寬泛的科學知識學習氛圍,也可以使學生能夠在合作學習的模式下,每名學生都具有表達及動手實踐的機會,確保每名學生都能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應秉承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對學生開展科學教學引導,并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個性特點等,確定各小組組長。而且,教師應將合作性科學實驗的任務傳達給學生,注意不僅要融入科學知識內容,也應涵蓋勞動內容,進而確保學生科學素養及勞動素養的雙重提升。同時,各小組應在組長的帶領下,開展小組實踐學習活動,組長應對各組員做好分工合作引導,確定每名學生的學習任務。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還應注意明確科學實驗主題,并結合主題開展有針對性的動手實驗以及實驗探究活動,以此梳理科學知識的思維,培養勞動意識,促進學生能夠提高科學學科的邏輯思維素養。
七、 結語
為提高小學生德育、智育、勞育等素養,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環節,教師應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科學知識儲備,并在開展科學實驗的過程中通過勞動思考科學問題,進而得到良好的實踐效果,讓學生通過勞動,體會科學知識,通過學習科學知識,不斷增加勞動技能,促進小學生科學素養的有效提高,并以此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慧敏.小學科學教學中融入勞動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新課程導學,2021(18):56-57.
[2]李海軍.關于小學科學課堂趣味實驗教學策略的分析[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9):11-12.
[3]張欣慧.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素養的培養策略探析[J].新智慧,2018(31):129.
作者簡介:汪浩,甘肅省酒泉市,酒泉市西大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