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化學是與生活有著緊密聯系的一門兼具實用性、實踐性的學科,它具有重要的教學價值。并且,隨著新課程改革標準的落實與貫徹,國家開始重視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側重對學生實際動手操作實踐能力的塑造。但是在實際的執行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分析現階段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存在的一些不足之處,并根據此基礎提出相應的對策。文章主要就此方面的內容展開探討與分析。
關鍵詞:學科基礎;初中化學;問題;興趣;對策
一、 引言
在初中設置的所有系列課程中,化學是理科一門重要的學科,化學知識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需要給予不斷的探索與學習。而探索的手段主要是結合化學實驗,唯獨通過化學實驗的不斷驗證,才能在實際的社會生活中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現階段,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與實施,逐漸落實各種教育政策,但是還需要經過不斷地調整和適應,讓教學方式與教育理念不斷地經過改革創新和應用,促進教育教學的發展。在初中化學課程教學中開展實驗教學,需要對教學方式進行科學優化,讓實驗教學以良好的態勢發展,提高學生化學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發展。
二、 初中化學開展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對化學實驗教學的重視程度不足
現階段,部分初中教師并未認識到實驗教學的重要價值,主要還是通過對化學理論知識的灌輸開展教學。有些學校會開展實驗教學,但大部分時間是讓教師單純通過演示實驗,讓學生觀看,就其實際意義而言起到的作用不大。但是化學開展實驗教學,本身就是為了在生活中得到更好的應用,需要結合化學實驗,才能不斷地探索解決方法。倘若化學教師對于實驗教學的重視程度不足,忽視實驗教學的意義所在,容易造成實驗教學不能高效的推動和實施。
(二)過分重視實驗結果,而忽視探索過程
在化學實驗教學的開展過程中,教師只是重視化學實驗得出的結果,對探索的過程重視程度不夠。部分學生對自己實驗過程滿懷期待,教師在處理的時候只是敷衍了事,直接告知學生實驗的結果。實際上,很多化學實驗的結果并不是單獨的,需要通過不斷地實驗探索,才能發現更多的結果。化學實驗教學開展的目的,主要是以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為主,進而解決化學實驗與社會生活中的問題,不斷地體現出其具有的使用價值。如果化學教師對結果過于重視,而輕視化學實驗過程,容易喪失化學本身所具備的實用性與創新性所在。
(三)部分學校的化學實驗器材相對匱乏
一些學校尤其是經濟條件不夠好的農村或者山區,開展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存在的客觀問題,就是缺乏足夠的化學實驗資源。還有部分學校的領導,對化學實驗未提起充足的重視,并未及時地補充和更新化學實驗所需要的化學器材與化學藥品,造成化學教學資源的缺乏。讓化學實驗教學開展缺乏必要的物質條件,化學實驗教學外在條件的不足,容易引發化學實驗開展教學存在一定的瓶頸。
(四)學生做實驗動手的能力比較低
初中時期開展的化學實驗,有部分實驗物品容易產生有毒氣體或者產生腐蝕性氣體,部分教師出于安全性的考慮,經常給學生強調要注意的事項,容易造成學生的恐懼心理。部分學生想要做實驗,但是心理上卻刻意逃避,存在動手實踐能力比較低的現象。對化學實驗的操作方法,學生的掌握程度不足,不能實現規范性的實驗操作。學生對實驗原理與本質的掌握不夠深刻,部分學生開展化學實驗時只是機械地完成,缺乏知識遷移能力,對實驗解決方式不夠確切。
三、 初中階段開展化學實驗教學的積極意義
(一)可以有效地塑造學生的創新思維
初中時期的學生正處于具有強烈好奇心的階段,與小學時期的貪玩本性相比,其求知欲變得更加有目的性。在心理學中曾經分析指出,合理的興趣對學生動機的產生具有促進作用,容易激發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某種活動。并且,很多的初中化學實驗,可以通過師生互動的方式完成,在共同的探究過程中,提高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很多學生希望通過自身的實際動手操作,對未知的東西進行探索,在動手與探索的過程中,他們會展開自己的思維,會具有較多的想法,對學生思維創新能力的發展具有促進意義。
(二)對動手操作能力的增強有促進作用
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學生在操作化學實驗的過程中,雙手與腦的有機結合,可以有效地促進雙手更加靈活,同時運轉的大腦為靈活操作提供腦力支持,可以促進學生化學學習效率的提高。
(三)學生會更加積極地探索化學的奧秘
初中階段開展化學實驗教學,可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部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比較差,如果開展的化學實驗富有挑戰性與趣味性,能夠有效地吸引初中學生的注意力,他們會認為開展化學實驗,通過不斷探索能夠體會到其中的樂趣,當完成一項實驗成果之后,會更加有自信和滿足感。并且,通過對化學實驗的感官認識,結合教師的科學啟發,能夠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物質的特征,進而在不斷的分析與總結過程中,獲得更多的化學感悟。
四、 初中化學實驗教學開展有效教學的相關對策
(一)做好化學器材以及藥物的配備工作,確保化學實驗正常開展
初中階段想要更好地開展化學實驗,需要具備充足的實驗資源,還要具備專業的實驗教室。學校可對開展化學實驗的教室進行優化,將一些使用率較低的教室,通過改裝變成化學實驗教室。此外,初中學校還要重視實驗教學的存在價值,對實驗器材要及時進行更新,采取多種籌資手段增加資金投入,讓實驗器材的可利用程度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同時,還要培訓專業的實驗教師,在開展化學實驗過程中,初中化學教師要對實驗器材以及藥物是否完備,做到及時檢查,對實驗開展缺乏的藥物或者已經損壞的器材,要及時向學校做出報備,學校應給予物質條件的支持與補充,確保化學實驗教學的正常進行。
例如,初中化學涉及“蠟燭及其燃燒”的相關實驗探究,教師可對化學實驗需要的器材進行統計,需要用到的燒杯、火柴、試管、小刀等等,要做好羅列,需要用到的試劑、蠟燭水以及石灰水要呈現完備。根據實驗室所需要的化學試劑、器材等,要在數量、質量上進行認真仔細地觀察,化學實驗能否正常開展,完備的藥物與器材是其前提條件,需要確保藥物與器材準備充足。開展實驗的過程中,藥物使用要合理科學,不能浪費,同時,要對器材做到科學的保護,在學生與教師相互配合的共同作用下,讓每次化學實驗的開展都能做到合理有序,能夠促進學生對實驗的探索愿望,同時還能激發學生的化學實驗興趣。
(二)促進化學實驗方式的更新,增強學生的化學實驗興趣
現階段,部分初中化學教師開展實驗教學的方式,主要是采取教師演示,讓學生當作被動觀眾的角色,抑或是化學教師會針對實驗操作的過程出現的問題,及時地進行補充式講解。教師會在開展實驗之前,將可能出現的實驗結果,以及采取的解決策略事先告訴學生,部分學生只是模仿教師的操作步驟,在探索化學實驗新知的過程中,缺乏創新思想。為了有效地改善這個問題,初中化學教師應該優化初中化學實驗方式,進行有效更新,要讓現有的化學實驗資源充分發揮其重要意義。對教學方式進行不斷的探索,要有效地改善原有的知識理論講解的單一方式,課堂中可以結合信息技術多媒體,或者讓學生主動參與實驗的方式,讓化學實驗的教學氣氛變得更加生動活潑,促進學生對化學實驗的開展有積極配合的態度。
例如,初中化學實驗“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教師可結合多媒體課件,適當地放映化學器材的圖片,展示給學生酒精燈、水槽、木條、鐵架臺等相關的化學器材,以及澄清石灰水、高錳酸鉀、木炭、細鐵絲等化學試劑,將實驗用到的化學器材以及材料,讓學生獲得直觀的了解。之后對化學器材、化學試劑開展有效的講解,如此方式可以節省不必要的煩瑣的手續。開展化學實驗,主要是讓學生不斷地探索,提高學生實施與開展化學實驗的興趣。
(三)重視化學實驗的應用性,側重其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化學在生活中具有非常強的應用性,教師應該重視這個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進行生活知識的滲透,讓學生充分地認識到化學與工農業生產生活的緊密聯系。人類生活中使用到的化工用品以及穿的化纖服裝,教師都可事先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放映,讓學生親眼看見在人類的生活中化學的重要職能,還可以開展相關的疑問教學。針對與生活相關的化學產品開展詢問,讓學生了解更多的化學知識。通過生活情境的創設,逐漸提高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進而促使化學實驗的教學發揮更高的功效。
例如,關于化學實驗“洗發劑與護發乳的酸堿性”的有關知識探究,開展有關的化學實驗,涉及諸多生活細節,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濃厚興趣。教師可創設相關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護發素酸堿性以及洗發劑的相關問題,讓學生探討堿性與酸性二者存在的作用與傷害。做實驗時要準備完善的試劑,將實驗器材白瓷板、玻璃片、玻璃棒、pH試紙等準備完善,將洗發用品作為實驗的酸堿性檢測物品,設定pH小于7的為酸性洗發水,pH大于7的為堿性洗發水。結合生活而言,對洗發水酸堿性的測試,通常使用的是pH試紙,試紙的顏色偏向越紅,表示其具備的酸性越強;pH試紙的顏色偏紫色,表示具備的堿性越強。根據實驗結果,可以與生活結合,選取弱堿性或者弱酸性的洗發水,讓學生了解強堿與強酸的化學性質,即除了具備腐蝕性,還會造成皮膚的灼傷。需要有效地了解酸堿性的相關知識,讓學生的化學知識應用更加貼合生活,為生活服務。
(四)適應學生的好奇心理,開展化學實驗的啟發式教學
部分初中學生對于未知現象的獵奇心理比較強,結合實驗所需要的器材,生動形象地講解實驗操作的技能與需要注意的事項,能夠為開展實驗教學提供充足的保障。啟發性實驗,主要指的是通過對化學實驗過程的概括與歸納,讓學生結合自身的邏輯思維,對實驗的過程仔細觀察,進而得出相關的結論,此種實驗教學方式比較理性。在以往的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講解的方式,偏重于枯燥性、單一性講解,容易造成學生喪失化學興趣。而開展啟發式教學,能夠有效地將學生的主導作用發揮出來,逐漸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探索能力,促進學生化學知識的遷移。
例如,初中化學教學中關于“粗鹽提純”的有關實驗,其實驗過程的步驟主要通過四步來完成:溶解、過濾、蒸發、轉移。另外一個實驗是“氯酸鉀、二氧化錳制造氧氣后的剩余物中,提取催化劑二氧化錳”。雖然看起來兩個實驗具有相似之處,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區別,需要學生將兩個實驗有機聯系起來,通過不斷地借鑒與整合,總結出實驗的精髓。這種知識遷移能力需要不斷地訓練,方能促成學生在總結與歸納中形成創造性思維。
五、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中國不斷地推行新課程改革標準,初中系列課程的改革推行如火如荼,對學生也提出了更高的標準。開展化學實驗教學,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塑造學生的創新思維,同時有利于學生更加積極地探索化學的奧秘。然而,也要正確地認識到實驗教學中存在的若干問題,盡量采取有效的解決策略,最終促進初中化學教學實驗的科學有效推行。
參考文獻:
[1]盧英梅.淺談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相應對策[J].學周刊,2020(34):35.
[2]王文琛.如何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J].新課程,2021(14):56.
[3]段玉霞.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9(4):256,185.
[4]王曉梅.淺論農村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現狀及有效對策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36):26-27.
作者簡介:蔡春健,福建省莆田市,莆田擢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