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寶梅?黃金花
【摘要】本文以超星教學平臺中廣西職業技術學院部分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 基于雙高建設導向的混合教學模式構建,將從教學理念與手段、教學設計與內容、教學考核與評價三個層面構建混合教學模式, 探析影響混合式教學有效性的因素實施優質的混合教學模式,以提升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和英語教學水平。
【關鍵詞】雙高建設;高職英語;混合教學
【作者簡介】黃寶梅(1976-),女,廣西南寧人,廣西職業技術學院通識教育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信息化英語教學和應用語言學;黃金花,廣西職業技術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基金項目】廣西職業技術學院2020年重點課題(桂職院[2020]168號203107)。
一、前言
本研究立足于高職英語教學,按照2020年廣西職業技術學院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管理評價指標體系開展實證研究,擬從教學理念與手段、教學設計與內容、教學考核與評價三個方面構建混合式教學模式, 探析影響混合式教學有效性的因素,實施優質的混合教學,從而提升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和英語教學水平。
二、基于雙高建設的混合式教學改革的實施
本文基于雙高建設導向的混合教學模式構建,將從教學理念與手段、教學設計與內容、教學考核與評價三個層面構建混合教學模式。
1. 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重視課程思政與英語課程融合。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同時在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與在線學習和實施課堂學習相結合。在線課程將思想政治教育與課程教學內容緊密結合,根據不同專業的英語課程提升英語教師的課程思政建設能力,圍繞家國情懷、政治認同、道德修養等重點優化課程思政內容供給,提升教師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和能力,切實提升立德樹人的成效。根據不同專業的英語教學內容推動課程思政全程融入課堂教學建設,落實到教學各方面,貫穿于人才培養各環節。運用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拓展課程思政建設方法和途徑,在思政教育中融入以德樹人,增強學生的職業素養,探索高職雙高建設院校公共英語課程與思政教育相結合的有效途徑,打造公共英語“課程思政”品牌。如在《中醫專業英語》教學過程中深入挖掘中國中醫藥文化、廣西中醫藥壯瑤醫藥文化育人功能,注入醫乃仁術和大醫精誠的醫學職業理想,注入救死扶傷和服務健康的醫學職業目的,深入開展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人物和先進事跡宣傳教育,培養學生醫德情感,提升醫德素質,塑造學生醫者仁心的素養和德能兼修的能力,增強學生弘揚中華傳統醫學文化的主動意識。
2.以雙高建設為契機,更新教師職業教育理念。提升公共英語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水平,增強教師對線上教學資源的開發能力和實踐能力,深化課程教學,打造在線教學網上精課和精課案例,結合專業崗位群重構課程模塊,按照知識點重構課程體系并進一步把課程內容整合,深化課程教學改革,重視課程思政建設能力,引導、激勵教師強化課堂互動,充分利用在校教學優勢,不斷探索基于新技術的高職英語教育教學模式改革。根據課程開設情況,組織教師開展系部和學院教師教學能力大賽,打造和推薦優秀作品參加自治區級、國家級教學能力大賽,以賽促教、以賽促改,以賽提升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水平和教學改革,進一步促進教師的科研水平。同時逐步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融入行業標準和先進技術,搭建學校、自治區、國家三級技能競賽平臺。
3.教學設計與內容的改革。教學設計基于雙高建設的高質量要求,突出專業特色,明確培養目標。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設定以國家和廣西區域職業需求為導向,體現高職教育以培養技術能力為主的特點。結合新冠肺炎疫情,重新整合優化教學內容,將思政教育、中醫職業素養全程導入,與專業知識密切融合,培養了學生較好的醫德醫風和良好的職業素養,既弘揚了中國傳統文化又傳承了中醫精髓。下面以“五行合醫—五行對應關系”混合式教學設計為例進行說明。
模塊教學:五行合醫中的五行對應關系
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掌握五行對應關系的高頻詞匯,學會與游泳相關的詞匯對文章進行準確和流利的翻譯。(2)技能目標:能用中醫英語姜丹描述五行的對應關系;掌握五行表象的基本知識。(3)職業素養目標:把中醫五行中的五德(仁、義、禮、智、信)融合家庭中的五行,把仁、義、禮、智、信與中國疫情相融合,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和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學習鐘南山教授懸壺濟危世、醫者仁心的最美逆行者的中醫精神。
教學設計思路:(1)將中醫五行的五德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一方面,中醫專業學生需要不斷學習中醫技能,做到精益求精;另一方面中醫中的仁心仁德也是中醫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學生不斷加強中醫知識的學習, 增強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課程將中醫和不斷學習提高中醫技能及職業素養作為行業核心競爭力,將核心競爭力的培養貫穿整門課程。
(2)信息化手段輔助教學。開展平臺簽到、選人提問、搶答、主題討論等線上活動,實時記錄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提高課堂教學時效。
課前自學:預習課文提前了解五行的對應關系;觀看視頻和三則新聞,為課堂討論做準備;鐘南山的視頻,學習其醫者仁心的中醫精神;閱讀習近平關于統籌推進新冠疫情防控的重要講話和中國向外國援助新冠疫苗的情況。
課中實施:導入:(1)圖片導入:五行;連線游戲;觀看短視頻了解單元內容,簡述本單元教學目標;單詞學習朗讀;五行對應臟腑器官(朗讀翻譯)+小測試;五行對應其他方面及分類(句型練習);思政小課堂:討論中國在國際抗疫中的作用。
課后拓展:完成中醫五行對應關系的情景對話并錄制視頻上傳到超星學習平臺,學生們進行互相評分;五行在家庭關系中也有對應,反思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并思考如何建構更和諧的家庭關系;在句酷批改網布置作文“我最喜愛的中醫”。
4.提供優質豐富的學習資源是實施高職英語混合式教學的重要手段。學習資源的質量對于教學成效來說至關重要,也部分決定了教學的效果。學習資源應將人才培養目標作為教學活動的核心載體,以能力為導向、以場景為依托、以任務為驅動,將語言知識、技能的學習與職業任務有機融合,開發具有綜合型、實踐性、職業性的學習內容,引導學生在完成真實任務過程中,提升職場語言溝通能力和跨文化理解能力。《中醫專業英語》教學平臺上原創性視頻多,課程資源豐富,方便學生系統全面地學習課程知識,課程資料中有442個視頻,其中原創視頻共有269個,這其中教師50個,學生219個,原創思維導圖40 個,原創PPT等豐富的資料供學生自主學習。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滿意度為78.4%;80.2%的學生認為混合式教學模式能促使自己更好地掌握知識與技能;82.7%的學生認為通過混合式學習,對《中醫專業英語》這門課的掌握情況有所改善,可學到很多知識點,拓寬了專業的廣度和深度。
要提供優質的學習資源需做到兩方面:(1)重視在線課程資源建設。根據課程標準與特點預設教學目標、學生認知規律及教學方式,設置教學情境,碎片化組織教學內容及資源,形成清晰表達知識框架和圍繞知識點(技能點)展開的教學課件集。每個教學課件應針對各模塊知識點(技能點)或專題設置內嵌教學視頻、單元小測試題、討論題和相應的參考資料,測試學習者的學習效果和進一步幫助學習者掌握學習內容。在線課程應有課程介紹、教學團隊介紹、課程標準、課件、教案、微課、活頁式指導書、多樣化的考核方式、參考資料、在線作業、多樣化的題庫和老師即時在線答疑等。(2)課程資源。應力求豐富多樣,在數量和類型上大大超出結構化課程所調用的資源范圍,實現資源冗余,以方便教師自主搭建課程和學生拓展學習。 表現形式上,要合理使用視頻、音頻、文本、圖形(圖像)、虛擬仿真和動畫等各類素材, 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優化傳統教學的優勢,提高微課程、動畫、虛擬仿真等資源比例。
5.建立多元化學習評價體系。教師根據學生的課前預習、課上實施、課后拓展三個維度進行考核評價。課前預習以完成章節視頻瀏覽情況、預習作業完成情況等來進行評價。課上實施以每個任務完成質量進行評價。課后拓展以課后作業和拓展任務完成情況來進行評價。學生們接受到來自各方的評價,能更全面更客觀更準確地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從而促進學習效果的進一步提升。多元化考核評價模式,線上與線下教學密切融合,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和熱情,使教學效果達到最佳目標。
三、教學應用效果
1.中醫英語和課程思政的巧妙融合。結合新冠肺炎疫情,中醫課程思政教育、中醫職業素養全程導入,與專業知識密切融合。特別安排了課前學習任務,因此課堂教學內容重點放在中醫英語知識點的講解、鞏固強化以及技能的訓練上,進一步體現了將學習情境和工作情境高度結合。在教學中重視課程思政的融入,培養了學生較好的醫德醫風和良好的職業素養,既弘揚了中國傳統文化又傳承了中醫精髓。在實施中醫五行合醫的教學過程中,把中醫五行中的五德(仁、義、禮、智、信)融合家庭中的五行,把仁、義、禮、智、信與防控疫情相融合,學習醫護人員醫者仁心、英勇無畏、救死扶傷的頑強奮斗的職業和敬業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和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課程教學有效融入大醫精誠、醫者仁德為先提升了學生的職業素養,更加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使學習效果得到進一步提升。課前課后學生的自主學習使學生更加容易融入課堂教學,課堂氣氛更加活躍。混合式教學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鼓勵學生團隊合作,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共同提高學習成績。
2.學生學習主動性得到提高,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利用超星教學平臺,構建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庫,通過各類師生互動,實現課前任務發放領取、課中學習檢測、課后作業鞏固等環節,全程營造了知識層面可自學的學習環境。通過線上簽到、選人、搶答、討論加分等激勵形式,鼓勵學生廣泛參與,提高課堂活躍度。采用混合式教學,學生課前學習有任務,課中訓練有任務,課后拓展有任務,教學組織全過程逐層深入、循序漸進,促使學生掌握中醫五行合醫中的技能技巧,更加有效地解決教學重難點。學生掌握了中醫英語的知識和技能,能結合所學中醫專業英語知識和課外閱讀寫出效果較好的作文。學生期末成績總體有上升的趨勢,多名學生獲得90分以上。學生積極報名參與“外研社·國才杯”英語競賽、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詞達人競賽等,6個班級學生對教師的評價達到97分,學生作業完成率在97%以上,學生的活躍度也超過了97%。同時教師利用大數據分析,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達到以學定教、以教導學,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提升學生的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
四、結語
職業教育質量是提高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和社會認同度的關鍵,是職業教育的生命線。本文結合廣西職業技術學院雙高建設目標重新調整和優化教學內容,明確教學目標,通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結合專業和課程進行深入改革,切實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把有效教學向優質教學邁進。
參考文獻:
[1]管恩京,張鶴方,馮超,劉文秀.混合式教學有效性實證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20(3):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