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學改革不斷深化的時代背景下,混合滲透式教學法逐漸開始在中小學推廣,教學科目的界限被打破,并形成一種有效的互通。同學們可以將各科知識進行融合式的學習和思考,鞏固現有的知識要點,獲得更多的學習路徑,并且從不同科目知識的融會貫通中獲得新的啟發。教育不應局限于固有的教學模式,需要以提高實際教學效果為最終目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合理的教學設計引入其他科目的教學資源,帶給學生綜合性的教學活動設計,并讓孩子沉浸到課堂的學習中,這也是現代教學理念中融合式教學法的重要教育功能。文章就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與其他學科的滲透與融合做出簡要分析。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滲透與融合;教學要點;教學策略
一、 引言
初中道德與法治與其他科目的創新式融合教學不但能夠改變學生在腦海中對道德與法治日常課堂教學模式的固有印象,學生感受到了新穎的教學變化與更為廣泛的教學內容,給學生帶來充滿活力的學習環境,還能使學生正確認識到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價值,對教師的教學思考也是一種促進。在此情況下,學生將能夠受到多元化的學習路徑以及融合式的知識體系的培養,朝著正確的方向進行綜合性的學習與發展,為其今后的長遠發展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
二、 初中道德與法治滲透與融合的教學要點
(一)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在任何教學模式的使用中學生的參與度無疑是十分重要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必須在與其他科目的教學融合中注重學生的學習感受,避免為了達到教學融合與滲透的目的,將各科知識與道德與法治教學結合得過于勉強,造成學生不知所云或者完全產生排斥心理。當前很多教師在完成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急于實現自己的教學目的,學生的學習感受不被重視,教師基本上按自己的想法授課,并把教材當成授課的標準,部分教師的教學目標依舊放在提高教學成績上,所以很多時候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造成學生的學習體驗不佳,不會花費時間探索有效的教學活動設計,導致教學改革無法深入地推行到課堂中來,更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改革效果。所以道德與法治教師一定要找到與其他科目教學融合的平衡點,為了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在重視學生的內心感受的基礎上完成教學內容的設計,從學生的心理狀態入手,利用學生易于接受的教學方式來完成教學目標,重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型學習,同時促使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培養符合時代發展的人才
初中道德與法治采用融合滲透式的教學策略是比較新穎的教學理念,加強教學創新是我國教育改革中提出的明確要求。基于道德與法治學科自身的特點來講,與其他科目教學融合滲透的教學活動設計重在學科育人。首先,道德與法治課堂結合融合式教學內容,需要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學習狀態,用穩定的學習狀態促進學習效率的提升,幫助學生更好地在日常學習中磨煉自我。其次,與其他科目的教學融合中還要加強德育教育的滲透,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從文化知識學習到綜合素質培養的學習體系,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以及政治法律素養,加強學生主觀意識,是促使學生健康成長的關鍵。這就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只靠陳舊的教學模式,那如何能培養與時代接軌的人才。所以道德與法治教師一定要把握教學融合內容設計的方向,不僅是知識的拓展,還有理念的革新,給學生最先進的教育模式,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的全能型人才。
(三)拓展學習路徑
初中道德與法治與其他科目的融合式教學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學習的路徑,能讓學生在不同科目知識的交互中獲得成長,并且重新建立對道德與法治以及其他科目知識體系的理解,找到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傳統教學中各科知識基本都是相互獨立的教學,學生在這種局限性較強的教學模式中,思維被牢牢地束縛在單一學科教材上,完全不能靈活地應用所學知識,這種情況很難完成核心素養的培養。另外,單一的學科教學,也讓很多孩子產生思維定式,比如在回答數學問題的時候就是背公式,學習英語過程中就是背單詞課文,在寫語文作文的時候就是套用一些固定模板。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完全就是“書呆子”,不符合教學改革中提出的要求。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抓住教學融合滲透的契機,給學生帶來多元化的教學手段,結合其他科目的知識來拓展學生的學習范圍,從廣闊的教學資源和素材中領悟課堂知識,這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是有較大的促進作用的。教師要積極與其他科目的教師進行溝通,發掘其中能夠與道德與法治教學滲透形成良好互動的內容,設計合適的教學活動,帶領學生從融合性的教學活動中獲得更多的知識感悟,從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三、 初中道德與法治滲透與融合的教學策略
(一)將道德與法治教育與語文教學相結合
初中語文教材中包含著大量的經典文章、古詩詞,其中蘊含的文化思想代表著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可以形成有效的結合,讓學生受到優秀思想的熏陶,同時可以在學習過程中有效提升知識存儲量,拓展學生的知識學習范圍,增強學生的文化氣質。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與語文教學的很多內容是相輔相成的,教師在教學融合滲透中通過與語文科目的融合,從而讓學生領悟其中的優秀素養,使學生能夠得到精神上的洗禮,并對所學到的知識進行自我轉化。通過豐富有效的教學引導,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道德與法治知識,促進學生良好道德標準的培養,通過道德與法治教學和語文科目的融合滲透可以向學生傳遞社會“正能量”。舉例來說,道德與法治教材《少年的擔當》的教學,就可以與初中教材《誡子書》的內容進行有效的融合,就是從個人修養、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態度等角度進行闡述,意在培養學生正確地看待人生以及養成優秀的學習習慣。教師要著重對思想文化的內涵進行解讀,比如融入像韋編三絕、鑿壁偷光等經典故事,拓展教學寬度,幫助學生領會更多思想內涵,在優秀的思想文化中獲得綜合素質的發展,接著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結合理性思維的培養,組織學生策劃一場以夢想和成功為主題的辯論類活動。教師可以將初中生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然后給予學習小組核心議題,讓他們進行小組討論。例如,“如何看待成功?”或者“怎樣看待人生的價值”,通過這類討論可以幫助學生分享自己的內心想法,讓學生更加積極地進行交流,引導學生圍繞物質、夢想、道德展開辯證性的分析思考。通過這種方式,能夠促進學生對問題的思考,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意愿,提出自己的辯證觀點,繼而完成道德與法治教學與語文科目融合的目標。
(二)將道德與法治教育與初中化學教學相結合
現代課堂教學應當更加注重教學實效性,找到能夠提升教學質量的有效方式,教學內容是否能觸動學生的內心對教學質量的提升有顯著的影響。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通過與其他科目有效的教學融合來增強學生的體驗感,激發學生對知識內涵的思考,這對提高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質量無疑是有推動作用的。舉例來說,在《建設美麗中國》的教學中,環境污染和生態文明建設早已經是近些年全世界都在關注的話題,我們可以發現大部分的環境污染問題都與化學污染息息相關。所以教師可以將道德與法治教學與化學科目進行有效的融合,找到其中符合教學需求的契合點,為保證教學效果,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生動的教學氛圍,通過情境的渲染,讓學生更好地認知環保理念。比如說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播放相關環境、化學污染紀錄片提升學生的內心感受,強化學生的環保意識。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做課程設計時應將教材知識與其他科目的教學內容流暢地結合,比如可以與初中化學的課程《使用燃料對環境的影響》結合,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帶來的精彩教學資源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同時利用有效的教學語言引導學生的思考方向,比如問一問學生在生活中我們都看到了哪些破壞環境的現象、我們應該用怎樣的方式來建設美麗的祖國。通過一些針對性的教學問題來幫助學生正確地認知環境污染的現象,以及建設美麗中國需要做出的努力。現代教學資源營造的教學情境震撼了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充分了解到我們身邊存在的環境污染的現象,觸發學生強烈的共鳴。通過道德與法治與化學科目的融合教學讓學生在良好的互通中掌握了教材中應學習的知識,同時喚醒了學生的環保意識,起到了一舉兩得的教學效果,提升了初中道德法治教學融合滲透的教學質量。
(三)將道德與法治教育與初中音樂教學相結合
初中道德與法治科目包含的內容比較廣泛,也具有非常大的應用價值。所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要注意學科教學內容的合理開發應用,提高教學效率教育不應只注重傳授,最好的教學不是教師反復使用相同的模式進行呆板的傳授,而是利用合理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自己的領悟和感受。道德與法治教師可根據教材在班級導入有效的教學活動,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情緒,用真實的感受和有效的實踐,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教材所學,從而提升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學科素養。在教學活動設計中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結合其他科目的教學活動,需要對素材的選擇進行思考,結合有效的整合,融入一些新鮮的內容。舉例來說,在《在集體中成長》的教學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就必須要創設一些有效的實踐活動來提升學生內心的體驗,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活動感受來理解集體的含義,建立與身邊同學融洽相處的意識,并能夠很好地適應班集體的學習生活。合作課堂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教學方式,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在合作課堂的構建中具備一定的先行優勢。道德與法治教學可以與初中音樂科目進行有效融合,比如結合音樂合唱活動的設計,通過道德與法治教學與音樂的融合,引導學生在合唱中不僅掌握良好的歌唱能力,還學會與同學相互配合,并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領悟,如果不注重相互合作,很難取得最佳的合唱效果,還會出現跑調的現象。通過初中音樂合唱教學與道德法治教學的融合,讓學生懂得與同學相互配合,促使學生從大局的角度出發,培養學生良好的集體意識。這不僅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還提高學生音樂合唱水平和核心素養。進而培養學生顧全大局的意識和合作能力,通過道德與法治教學與音樂科目共同構建合唱教學活動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
四、 結語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增加對于與其他科目進行教學融合滲透的思考,通過新穎的教學創新充分發揮道德與法治課的教育價值,幫助學生找到更多學習路徑,獲得立體化的學習感受,同時普及更多的社會、人文、科學知識,從學業上和思想上對學生進行培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初中道德與法治與其他科目的融合滲透式教學不僅對提升學生的個人素養有重要影響,對于社會的發展都有十分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遲友熠.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性[J].考試周刊,2018(87):121.
[2]聶復平.新課改下的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理論初探[J].課堂內外·教師版:中等教育,2020(12):117.
[3]陳必洪.中國傳統文化精華與初中道德與法治融合施教初探[J].考試周刊,2019(81):23,25.
[4]向忠秋.核心素養下初中道德與法治和歷史學科校本課程融合實踐探討[J].中外交流,2021,28(3):1367.
[5]魏金文.語文知識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融合運用[J].讀與寫,2020,17(24):13.
作者簡介:
丁珊,江蘇省溧陽市,溧陽市湯橋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