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根據素質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論述促進新時代思政教育在中職英語教學中滲透的方法,提出深度分析教材,挖掘新時代思政元素;創建演繹情境,實現德育熏陶;開展有效活動,強化德育感知;發揮教師風范,起到示范作用;優化評價方式,培養公正品質等做法。
【關鍵詞】德育 思政教育 素質教育 中職英語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30-0124-02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和“立德樹人”教育思想的不斷推行,新時代思政教育教學作為培養學生高尚品格、發展學生道德素養的重要渠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許多教師都開始從所授學科的教育特色出發,在優化教學方式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英語是中職的主要學科之一,而在英語課堂上滲透新時代思政元素,成為近年來英語教師進行課改的主要方向。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當切實落實“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等思想,在不斷創新英語課程教學方式的過程中,真正地銜接新時代思政教育思想,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深度分析教材,挖掘新時代思政元素
教材是教師開展教育活動的基礎,也是新時代思政教育指導的載體,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內涵。隨著“立德樹人”思想的滲透,在進行教材編寫時,編撰者開始有意識地在教材中添加與新時代思政元素相關的內容,期望學生在學習基礎英語知識的同時,可以汲取其中的新時代思政教育養分,不斷發展自身的道德素養。所以,在中職英語課程的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指導時,教師應當有意識地挖掘教材上的新時代思政內容,并采取有效的手段對學生進行滲透,以便基于英語知識的講解增強學生的感悟,使學生在發展英語素養的同時提升道德品質。
以“Happy New Year!”這一單元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圍繞該單元的“節日”主題,引導學生學習國內外主要節日及其慶祝方式,促使學生通過對比和分析,增強民族認同感。在正式教學前,教師先為學生布置“Find the information related to the festival,and collate and summarize.”的任務,引導學生在課后自主收集國內外的節日知識,以及不同國家過節的風俗習慣等。在課堂上,教師為學生創建小組交流活動,引導學生分享自己收集到的信息。如有的學生講述:“Spring Festival is a very representative festival in China. On this day,people will visit relatives and friends and eat dumplings.”。隨后,教師組織學生以表格的形式,對比不同國家的節日和風俗習慣,促使學生在增強民族認同感的同時,增強對我國傳統節日的喜愛之情。
教材中具有豐富的新時代思政元素,教師以教材上的英語知識為基礎,充分挖掘其中的新時代思政元素,能夠在滲透英語知識的同時,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真正將新時代思政教育與英語教學有機整合。
二、創建演繹情境,實現德育熏陶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活動中,當學生對課堂學習的方式具有強烈的興趣時,學生會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之中,并積極地進行知識的建構;而當教學活動無趣、沉悶時,學生也會降低學習的欲望,影響學習的質量。所以,在英語課堂上進行新時代思政教育指導時,教師也應當有意識地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學生喜愛的方式設計教育活動,以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動力,主動進入英語課堂。而角色扮演的學習活動,無疑可以滿足這一要求。在實際教學中,英語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中獲得德育熏陶,提升他們的道德素養。
如在教學“We’d like to check in”課程時,為了讓學生在深入情境中獲得德育熏陶,教師為學生創建角色扮演的活動。在課堂上,教師先向學生提出“Have you ever stayed in a hotel?”等問題,了解學生的生活經驗,以便學生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出發,創建更加真實的角色扮演活動。隨后,學生結合本單元學習的單詞,展開即興角色模擬活動,如有的學生扮演Hotel service staff,有的學生扮演Residents等。之后,學生根據酒店入住的真實情況展開對話交流,如扮演Hotel service staff的學生提出“What can I do for you?”的問題,而扮演Residents的學生說出“I want hot water.”等話語。通過這一情境的熏陶,學生能夠逐步形成樂于助人、耐心傾聽等良好品格。
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能夠讓學生在趣味性的學習方式下接受新時代思政教育的熏陶,使學生真正將自己的學習興趣與道德素養進行整合,從而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發展高尚的人格品質。
三、開展有效活動,強化德育感知
對學生進行合作、互助意識的培養,能夠讓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工作需要。在英語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發現,受學習經歷和生活背景的影響,不同學生的英語素養存在較大的差異,而這也為教師創建合作平臺、落實新時代思政教育要求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在組織學生學習英語知識時,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地為學生創建合作學習小組,使每個小組中的學生之間都可以形成互助的結構,以便學生在相互幫助中體會到合作的意義,共同建構英語知識。
例如,在“How can I get to the museum?”一課的教學中,為了增強學生對不同交通工具的認識,教師為學生設計了“Talk about different means of transport”的活動。隨后,教師為學生預留自主思考的時間,并向學生提出“What kinds of transportation do you know?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vehicles?”的問題,詢問學生的想法。之后,結合回答情況,教師恰當地為學生創建合作學習的小組,使每個小組中既有英語素養較高的學生,也有英語素養一般的學生。在分完組后,學生共同在小組內討論different means of transport的相關內容,并明確自身的定位,對組內英語素養不高的學生進行指導,向組內英語素養較高的學生尋求幫助。通過這一活動,學生能夠明確地認識到合作的價值,主動踐行合作的精神。
透過上述案例可見,教師根據學生的英語素養高低,為學生安排恰當的學習小組,能夠讓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促使學生在強化合作精神、互助意識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四、發揮教師風范,起到示范作用
中職學生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但也極易受到他人的影響,他們通過向身邊的人、事、物學習,逐步塑造自身的言行舉止。而教師在學生的成長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學生也會不自覺地模仿教師的一言一行。所以,在英語課程的教學中,要想提升學生的思想品質,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要認識到自己在學生成長過程中起到的作用,約束自身的行為,做到德才兼備,以便從自身的言行舉止出發為學生做好示范,促使學生在模仿教師的行為中提升自身道德品質。
以“Can I take your order?”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從備課、施教等多個環節出發,為學生做好示范。教師先對教材進行細致的解讀,再對學生的英語素養進行分析,以便結合學生的特點和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出針對性較強的學習活動。在進入課堂前,教師也要對自己的儀表進行整理,避免穿奇裝異服。在實際教學中,在學生回答“Do you like eating out?”“What kind of food do you like best when you eat out?”等問題時,教師不要隨意打斷學生的話語,要等學生回答完畢后才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體現出對學生的尊重。這樣,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也會模仿教師,用心對待自己的學業,在與他人的交流中尊重他人。
顯然,教師秉承“身正為師”的教育思想,主動約束自身的言行舉止,能夠為學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使學生在模仿教師的言行舉止中,形成正確的思想和行為。
五、優化評價方式,培養公正品質
大多數教師認為教育評價環節只是對學生學習結果進行點評的環節,以至于學生在評價中只能認識到自己學習成果的好壞,據此彌補自身知識體系上的不足。然而,評價環節也是德育教學中的重要一環,能夠影響學生公正品質的培養。所以,在中職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當重視評價環節的新時代思政教育價值,主動優化傳統評價方式,凸顯學生在評價活動中的主體性,以便學生在創新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機制中進行互評和自評,從而培養公平公正、謙虛客觀的優良品質。這樣,學生也可以在其他活動中延續這一品質,做一個講公平、懂謙遜的人。
例如,在“I want to buy a T-shirt”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在組織學生圍繞“talk about online shopping”的內容進行交流后,可以為學生創建生生互評的平臺,引導學生之間進行相互點評。如有的學生評價道:“You speak very fluently,but your ideas need to be supplemented.”。在學生互評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進行自評,使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情況。如有的學生自評道:“I have many ideas to express,but limited by the accumulation of English words,I can’t express them correctly in English.”。通過互評和自評的環節,學生能夠將公平、公正的思想貫穿于活動中,并在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的同時形成謙遜的性格。
不難看出,教師創新教育評價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到評價之中,能夠引導學生以公平、公正的態度來點評他人的學習成果,并以謙遜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學習過程,以促進良好道德品質的養成。
總而言之,對學生進行新時代思政教育指導是素質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也是落實“立德樹人”思想的重要舉措,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中職英語課堂上,教師應當扮演好“靈魂工程師”的角色,為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并對自身的言行舉止進行約束,以便學生在強化自身感知、模仿教師行為中,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促進德育在英語課堂中的滲透,真正踐行“德智并舉”的教育觀念。
【參考文獻】
[1]陳蓓,周先進.中職學校英語課堂教學策略運用研究[J].教育觀察,2020(42).
[2]閆中霞.應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讓中職英語課堂“活”起來[J].學周刊,2020(36).
[3]韓華成.新課程理念下提高中職英語課堂教學效果的途徑[J].職業,2020(35).
[4]卞青.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視域下的中職英語閱讀教學策略探討[J].現代職業教育,2020(47).
注:本文系2021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新時代思政教育在中職英語課程滲透的研究與實踐”(編號:GXZZJG2021B107)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謝云娟(1977— ),女,漢族,廣西南寧人,大學本科學歷,講師,現就職于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校,主要研究方向為中職英語教學。
(責編 唐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