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雨婷

基金項目:2021年度浙江省統計研究課題《智能制造高質量發展視域下浙江省制造企業數字化成熟度綜合評價與提升策略分析》(項目編號:21TJQN17);紹興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重點課題《“數”“智”賦能視角下紹興市制造企業數字化成熟度綜合評價與對策分析》(項目編號:145J004)成果
摘 要:本文從制造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出發,深入分析數字經濟對制造業的重大影響,并探索構建符合制造業當前發展現狀的數字化成熟度評價體系。通過確定制造業數字化成熟度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思路和原則,分別從數字化戰略、數字化基礎設施、數字化運營、數字化績效4個一級指標、數字化重視程度等10個二級指標、數字化管理職位的級別設置等27個三級指標來對制造業數字化評價指標體系進行研究,并提出開展制造企業數字化成熟度評價工作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智能制造企業;數字化成熟度;評價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2018)指出,我國要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來推動產業技術的變革和優化升級,從而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數字技術驅動中小企業價值鏈攀升的網絡連接效應、成本節約效應、價值創造效應和價值鏈治理效應,已成為解決中小企業、產業集群間的互聯互通問題的一種有效探索。
近年來,浙江省始終堅持“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的方針,搶抓工業互聯網發展機遇,深入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和“五年倍增”計劃,重點加快傳統產業數字化改造,積極培育新興產業集群,走出了一條“老樹發新枝、新樹深扎根”的制造業轉型新路。浙江省產業數字化發展總體目標是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到2022年,浙江省數字經濟增加值較2017年翻一番,達到4萬億元以上,基本建成“三區三中心”。為此,本文根據產業數字化時代對企業轉型的新要求,結合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現狀,探索構建符合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企業智能制造數字化成熟度的評價指標體系,浙江省的數字化經濟發展摸清現狀,指明方向,有助于政府和制造企業更好理解行業和企業目前的定位和潛在的發展需求,幫助全省更快實現“制造產業數字化”,實現制造業智能化轉型的更高質量發展。
一、制造企業高質量發展背景下的數字化含義
2016年9月,G20杭州峰會通過了《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該倡議指出:“數字經濟是指以使用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作為重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的有效使用作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推動力的一系列經濟活動。”數字經濟白皮書(2017)又將數字經濟分為兩個部分:一是數字產業化,即信息產業;二是產業數字化,即使用部門因數字化而帶來的產出增加和效率提升。
在制造業,數字化最早來源于以控制為中心的數字化制造。20世紀80年代中期,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IMS)出現,全球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有了質的飛躍。數字化變革使人們能夠在行業中使用先進的技術從而引發變革,這個過程也催生出了物聯網、工業互聯網、工業4.0等新制造業現象,大大提高了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活力,制造業將成為今后數字經濟發揮創新驅動與轉型升級動能作用的主戰場。
從制造企業層面來講,數字化轉型賦能的重點不僅在于數字化技術,還包括企業管理方式、商業模式、客戶關系等方面,都需要企業積極地執行變革。發展關鍵在于如何將數字技術與企業的業務相融合,全面實現數字化是企業通向智能制造的必由之路。
從制造行業層面來講,制造業數字技術需要打破傳統商業模式、業務流程、產品和服務,并推動業務模式創新和運營效率,將對傳統行業模式產生潛在影響。行業要以數字化技術改變商業模式,并以大數據為核心,人工智能為途徑,云化服務為形式,企業組織制度流程的優化重構和數字化人才培育為保障,實現在數字化技術支撐下的企業組織業務創新發展。
二、制造企業數字化成熟度評價指標綜合分析
1.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原則
本研究的制造企業數字化成熟度評價體系通過一系列指標,從數字化戰略、數字化基礎設施、數字化運營、數字化績效四個角度來系統評估企業的數字化現狀,其構建需要遵循以下幾個基本原則:(1) 科學性原則。科學性原則指的是評價體系要能充分反映制造企業數字化成熟度水平,從而體現出企業數字化實施的實際情況。每個評價指標之間要相互獨立,避免含義交叉重復,同時又要做到充分展示其含義。(2) 可操作性強原則。每個指標的定義都需清晰易懂,也要便于數據的搜集,能與實際操作相結合。在結果的運用上既可以單個企業自身縱向比較,也可以不同企業、不同地區之間橫向比較。(3) 動態性原則。評價指標體系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變化、統計調查體系的不斷完善等因素做出調整,以適應行業形勢發展的需要。
2.制造企業數字化成熟度評價指標體系核心要素分析
本文從數字化戰略、數字化基礎設施、數字化運營、數字化績效4個一級指標,數字化重視程度等10個二級指標、數字化管理職位的級別設置等27個三級指標來對制造業數字化評價指標體系進行研究。所有指標在獲取具體的數據和樣本時都是以李克特五級量表的形式展現,以企業管理層的滿意度量表測試結果為依據。
(1) 數字化戰略與制造企業數字化成熟度
數字化戰略是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中的指揮棒,主導著企業數字化的方向,因此企業數字化成熟度的評價與企業數字化戰略有著密切聯系。關于企業數字化戰略這一一級指標,下設數字化重視程度、數字生態系統建設和數字化人才建設三個二級指標。從數字化重視程度來看,其關鍵評價要素包括:①數字化管理職位的級別設置。衡量企業管理層對于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針對數字化相關管理崗位設置級別的合理性及效果的滿意程度。②數字化建設資金投入力度。衡量企業管理層對于數字化建設所投入資金力度的滿意程度。從數字生態系統建設角度,其核心要素包括:①產業鏈業務協同的數字化程度。衡量企業管理層對于產業鏈不同環節間的數字化程度是否能夠幫助產業鏈實現高速運轉的滿意度。②互聯網生態適應能力。衡量企業管理層對于企業是否能較好適應互聯網縱向產業鏈整合、橫向用戶關系整合的滿意度。從數字化人才建設角度出發,其核心要素包括:①管理層數字化素質。衡量管理層對于自身數字化相關能力和素養的滿意程度。②數字化人才隊伍建設。衡量管理層對于企業數字化人才隊伍建設的滿意程度。
(2) 數字化基礎設施與制造企業數字化成熟度
數字化基礎設施是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的基石。沒有良好的基礎設施作為保障,其他的一系列數字化改革就無從談起。數字化基礎設施下設IT基礎設施和設備數字化建設兩個二級指標,從IT基礎設施角度,又分為三個三級指標。①IT基礎設施。企業管理層對于企業網絡平臺、計算平臺、數據存儲、數據管理、IT安全等基礎設施的滿意程度。②互聯網平臺構建能力。從設備數字化建設角度,又分為:①設備層數字資源;②網絡層數字資源;③數字設備裝備率三個指標。從設備層、網絡層和數字裝備三個層面衡量企業管理層對于企業數字化相關的設備配備是否齊全高效等的滿意程度。
(3) 數字化運營與制造企業數字化成熟度
數字化運營是企業開展數字化改革的重中之重,運營過程是數字化轉型的實戰過程,也是一個企業數字化改革做得好壞的關鍵所在。在這個部分,共有三個二級指標來評判,分別從研發過程、供應鏈和生產制造三個方面來進行衡量。研發過程數字化主要包含三個關鍵要素:①研發手段工具數字化。衡量企業管理層對于運營過程中研發手段工具的數字化程度和效果的滿意度。②創新平臺網絡化。衡量企業數字化過程中跟企業運營創新相關的平臺網絡化的滿意程度。③研發管理過程數字化。衡量企業管理層對于研發管理的過程實施數字化的程度和效果的滿意度。供應鏈數字化包含的要素也有三個:①供應鏈規劃。衡量企業管理層對于供應鏈規劃管理工作中的數字化程度和效果的滿意度。②供應鏈績效管理。衡量企業管理層對于供應鏈績效管理工作中的數字化程度和效果的滿意度。③供應鏈協作。衡量企業管理層對于供應鏈協作工作中的數字化程度和效果的滿意度。
最后一個指標是生產制造數字化,包含三個要素,分別是①制造過程的數字化管理。衡量企業管理層對于實際生產制造過程中跟數字化相關的管理活動的滿意度。②基于數字化制造協同水平。衡量企業管理層對于企業數字化為生產制造帶來的協同效應的滿意度。③可實現數字化生產監控的層級。衡量企業管理層對于企業數字化生產過程中有效監控的滿意度。
(4) 數字化績效與制造企業數字化成熟度
數字化績效是衡量企業數字化成熟度的結果輸出指標。一般來說企業的數字化績效越好,則能說明企業的數字化成熟度也是較高的。數字化績效有兩個衡量指標,分別是效益測量和效率測量。效益測量主要是指通過數字化改革給企業帶來的額外效益,包括對于成本、產品質量、用戶方面的滿意度等。效率測量主要是指通過數字化給企業帶來的額外的效率提升,包括對于市場響應速度、生產效率、管理和決策效率、信息傳遞效率的滿意程度。
3.制造企業數字化成熟度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三、開展制造企業數字化成熟度指標評價工作的意義
制造企業數字化成熟度的評價工作包含理論和實際應用價值兩方面的意義。
1.理論意義
分析浙江省制造企業目前的數字化成熟度,探究其機理,可以為研究數字技術驅動中小企業價值鏈攀升與產業轉型升級提供理論基礎。中小企業價值鏈攀升,需要發揮數字技術基礎性作用和政府政策引導作用相結合。本文在參考國內外核心數據庫文獻的基礎上,結合浙江省制造業發展現狀和特點,構建了具有“浙江特色”的數字化成熟度評價指標體系,對于制造企業的數字化成熟度模型理論起到了補充作用。
2.實際應用價值
對浙江省政府來說,有助于發揮浙江省政府扶持引導作用,促進資源合理配置。通過研究發現浙江省不同地區不同行業的制造企業會有不同的數字化發展的側重點,不同維度的評測結果也都不盡相同。因此,政府可根據評價結果,在制定企業數字化發展規劃和實施的時候能充分考慮地區和行業的差異,特別薄弱的行業和地區給予一定的政策扶持。
對浙江省制造企業來說,可以讓企業意識到數字化應用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可以幫助他們認清自身數字化水平現狀,明確與業內領先企業的差距。浙江省制造產業凸顯產業集群效應,通過本研究進行全面整體評價分析后,明確自身與行業內數字經濟的“龍頭企業”在數字化的哪些維度存在差距,從而制定相應的數字化發展規劃和目標。每個企業若都能做好自身,尋找差距,各個擊破,將會極大促進浙江省產業數字化發展進程。
有助于促進浙江省制造業關鍵產業的數字化先行試點應用與推廣,構建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數字化產業生態圈。浙江省制造業的同一產業類型的企業往往存在相似的數字化發展訴求,因此組建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生態圈就很有必要。數字化產業生態圈能夠通過產業鏈上的企業相互合作,通過平臺間的企業資源共享來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實現企業間的資源有效配置。
參考文獻:
[1]Bandara O,Vidanagamachchi K,Wickramarachchi R.A Model for Assessing Maturity of Industry 4.0 in the Banking Sector[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2019.
[2]Carolis A D,Tavola G,Taisch M.Gap Analysis on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for Cyber-Physical Systems in Manufacturing[M]//Service Orientation in Holonic and Multi-Agent Manufacturing.2017.
[3]Almamalik L.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turity Model to Assess the Smart Indonesia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4.0 Readiness[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ccounting,Manage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2019.
[4]焦勇.數字經濟賦能制造業轉型:從價值重塑到價值創造[J].經濟學家,2020(06):89-96.
[5]周志明,崔森.制造型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研究[J].管理觀察,2014(21):80-82.
[6]唐堂,滕琳,吳杰,等.全面實現數字化是通向智能制造的必由之路——解讀《智能制造之路:數字化工廠》[J].中國機械工程,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