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摘要】如何讓學生及時掌握道德與法治知識,形成學習道德與法治的良好習慣,一直是教師關注的焦點問題。道德與法治教學一靠教師的“教”,二靠學生的“學”,唯有兩者結合才能很好地完成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工作。那么怎樣將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更好地結合在一起呢?本文將作出解答。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 引導 方法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6.187
道德與法治是一門獨立學科,一直以一個重要的身份而存在。從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開設,一直到初高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設置,再到大學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學習,道德與法治一直存在著,由此可見,道德與法治學科的重要性。初中道德與法治的主要任務是教師通過對學生講述內容,使學生學會做人、做事,學會與人為善,進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道德與法治是學生人生路途的導航,教師是引路人,但真正要展開航行工作的應當是學生這個群體。
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一直與教學大綱相契合,與我國所宣揚的價值觀、價值理念等休戚相關。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的目的不只是讓學生向黨組織靠攏,還要因此產生一定的道德與法治覺悟,并且有較高的愛國精神,此外,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的目的更多地在于通過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在掌握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基礎上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并以此來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接下來,談一下如何教好道德與法治這門重要課程。
根據筆者的教學觀察和總結,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的學習是有一定的規律和方法可循的。一味地盲干、狂背只能形成短暫的記憶,很難將知識內化為一種潛移默化的價值觀念,更別提以此觀念來指導自己的人生和實踐了。那么,教師究竟怎樣才能將道德與法治課講好,學生又如何才能將知識記憶扎實,將知識真正內化為自己的東西呢?筆者認為,在初中階段,教師教學方法的選擇顯得更為重要一些。因為初中階段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比較弱,教師的引導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的提高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引導為主,啟發學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認知能力
新課改對義務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為了適應新的教學需求,教師在教學方法上必須嚴格要求自己,緊跟時代步伐,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案,與時俱進,努力在教案改革上下足功夫,并在此基礎上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訴求和學習特點來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當發揮自身的引導和示范作用,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堅持正確的教師觀、學生觀和教育觀念,增強自身的教學應變能力,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小組合作等方式解決道德與法治疑難問題,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自我分析、獨立思考、探究式合作的良好習慣。
比如,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素質拓展題時,可以安排給學生一定的時間,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最后教師再對問題的答案進行講解與分析。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讓部分小組成員發揮主體作用,讓學生講解答題思路,最后教師再根據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分析學情,解決疑難點問題,并進行總結性評析。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并利于團隊合作意識的形成,這種教學方式在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中經常使用,屢試不爽。
二、聯系現實生活,幫扶道德與法治教學
初中道德與法治的學習和道德與法治觀念的養成與我們的日常生活休戚相關,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現象和問題的處理方式,在道德與法治課中都能找到對應的解答和回應。作為教師,我們在教授新知識的過程中,要善于把授課內容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以方便學生掌握新知識,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態度。這種授課方式有利于學生直觀地理解所學知識,集中注意力和專一度,增強記憶的深刻性和扎實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例如,教師在教授思想道德與法律觀念的生成時,可以具體引用日常生活中的現實實例展開論證,如“在馬路邊有位老奶奶被撞倒了,肇事司機逃逸,一位中年男子對此情景視而不見,而另一位路過的中年婦女則選擇趕緊上前救助,并將老太太送到醫院救治,在這個問題中,從兩個中年人的處理方式來看,其中是否有人違反法律?是否有人不道德?”對于這個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自行發言,然后教師根據案例的分析來講解具體知識,方便學生加強對某個知識點的掌握和理解。
三、適時表揚,助力學生良好學習品德的養成
適當的表揚可以增強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心,學生就有了學好道德與法治的堅強信念。作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我們不應當吝嗇對學生提出表揚和贊許,特別是對于那些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更需要進行表揚,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有助于其良好學習品德的養成。教師對學生進行表揚和鼓勵,有助于學生消除對道德與法治的煩躁情緒,為道德與法治學習創造一個相對自如而輕松的學習心境。因此,教師對學生進行恰當而積極的評價顯得尤為重要。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多花一些時間與學生交流,對于學生回答的問題要有針對性地提出點評,多說一些“很好”“你比之前回答得更好了”等肯定性的話語,以增強學生回答問題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與此同時,教師對學生的表揚也要掌握適度原則,不能一味展開不切實際的表揚,這樣往往會適得其反,引發學生的反感。
四、委婉批評,幫助學生更好地認清自己
初中道德與法治能夠教會學生客觀公正,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方法也應該是客觀公正的。因此,教師在找準時機對學生施以表揚的同時,也要在必要的時候委婉地批評學生。一方面,幫助學生更好地認清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所犯下的錯誤或存在的不足,以便學生能夠不斷地完善自我。另一方面,時常給學生以警醒,確保學生不會一直沉醉于教師給予的表揚之中,而是更好地認清現實,端正好學習的態度,開始更努力地去學習道德與法治,尋求進步。
助力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方法不僅僅包括以上陳述的這些內容,探究式教學、情景模擬教學等也都是不錯的選擇。而這一切教學方法的實施,歸根結底都離不開對師生互動這個關鍵性環節的把握。教學是個互動的過程,教師一味地侃侃而談,如果學生不感興趣,教師講再多也是枉費心機;相反,教師若能抓住學生心理,關切學生需求,那么教學任務的完成也就變得容易得多。因此,學生是一切的核心,以學生為中心展開教學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