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彬菲


摘? 要:立定跳遠這一教學內容屬于小學體育課程標準的教學范疇,與其他球類、體操活動相比,立定跳遠的器材相對比較簡單,且運動形式也比較枯燥乏味。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本文從體育學科素養的要求“單個技術、組合技術、實踐運用”入手,運用各種教學手段積極構筑快樂立定跳遠的學習氛圍,通過制作個性器材、創設情境、設置有趣的游戲等讓學生感受立定跳遠帶來的快樂,提高練習興趣的同時發展各項身體素質。
關鍵詞:立定跳遠;組合技術;游戲運用;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3.8?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1)12-0022-02
立定跳遠是小學田徑中一個重要的教學內容,是集彈跳、爆發力、身體的協調性和技術等方面的身體素質于一體的運動,也是初中、高中、大學每年體質測試的必測項目。從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來看,身體機能處于不斷發展中,為學習各項體育運動奠定了良好的身體基礎。認知結構上,小學生觀察的目的性較差,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干擾,注意力不集中且穩定性較差。立定跳遠與其他球類、體操類活動相比,環境固定、器材簡單、形式局限,不容易被小學生喜歡且長時間練習。基于新課標下快樂體育教學方法,是讓學生在體育運動中體驗到參與、理解、掌握以及創新運動的樂趣,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立定跳遠教學時,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從體育學科素養“單個技術、組合技術、實踐運用”理念出發,結合運動器材、運動環境、情境創設等多角度進行課堂教學設計,設計符合學生學情、目標、興趣的練習手段,讓學生真正喜歡立定跳遠,提高各項身體素質。
一、立定跳遠教學中的“單個技術”設計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期,立定跳遠教學課堂則相當于是一個培養皿。根據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教學時要充分考慮練習的趣味性,同時也要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安排不同形式的單個身體練習。
(一)多種形式的原地跳躍方法
針對一、二年級學生的特點,主要讓學生體驗多種形式的跳躍方法。在技術維度上,以做出簡單的原地跳躍動作為主,如單(雙)腳向前、向后、向側跳,跳上、跳下、跳起旋轉、蹲跳起、挺身跳等,主要發展力量、協調性等基本體能,提高身體的控制能力。教學策略中,建議結合跳躍的身體姿勢、方向、節奏、次數、單雙腳等多維度的變化進行練習,并設置平地、坡度、沙坑、圖形、跳箱、墊子、繩、圈等場地環境,設計豐富多彩的跳躍形式,讓學生體驗多種形式的跳躍方法,形成豐富的身體感知,產生立定跳遠最基礎的技術和體能儲備。
(二)就地取材,制作個性器材
針對水平二、水平三的學生,要從立定跳遠的完整動作結構進行教學,以技術為載體發展學生的體能。在單個身體練習設計中,如果只單純練習立定跳遠的動作會讓學生產生厭煩心理,失去學習的興趣。為了增加練習的趣味性和快樂性,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主參與到個性化器材的設計中,施教于樂。個性化器材的設置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訓練器材
在設計訓練器材的過程中,立定跳遠需要在起跳時抬起雙腿,學生往往在嘗試練習的過程中忽視這一點。在課堂中可以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跳躍練習的器材,如可以就地取材,挑選體操運動中的小墊子、足球訓練障礙欄、軟式小跳箱等,將這些道具放置在起跳點前,就能保證起跳時有一定高度,克服起跳時雙腿沒有抬起的弊端(圖1、圖2)。當然教師也可以進行個性化教學,如足球器材中的標志桶(中間有很多圓孔),可以在兩個標志桶之間插入一根塑料棍(圖3),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自行調節練習的高度,能力好的學生塑料棍可以高一些,能力較差的學生可以適當降低高度,做到分層教學。在加入個性化器材后,可以提高學生立定跳遠的高度,增加練習的趣味性。
2.標注器材
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可能做到每次學生跳完都去測量成績,這樣會讓學生的練習時間大大縮短,同時降低了學習效率。為了方便學生清楚地看到每次立定跳遠的進步,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參與設計標注器材。如學生可以用小旗幟來表示跳遠的遠度,并插在沙坑旁邊,開始給每位學生設立自己的初始目標,通過課堂練習,學生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成績是否得到了提高,也能看到同學的進步,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競爭意識。學生在嘗試自主設計活動器材的過程中,可以明顯提高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也能感受立定跳遠這項運動帶來的快樂。師生積極討論如何合理設計個性化器材,讓各種器材能在實踐教學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圖4、圖5)。
二、立定跳遠教學中的“組合技術”設計
組合技術是在單個技術的基礎上提高要求,并再次鞏固所學技術動作。組合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相同項目之間進行組合。也可以在不同項目之間完成組合,組合的設計在符合學生學情的基礎上更多考慮該項目練習時的合理性和實用性,不要為了組合而組合,否則將失去技術組合的意義。
(一)以培養興趣為主要目標的組合技術
從項目的實用性來說,跳躍類項目更多的是和跑、爬、投相組合。在進行立定跳遠教學中,低段學生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注意力容易分散,且身體素質一般,體能儲備還不夠,在組合的安排上仍是以增加學習趣味性為主,通過有興趣的練習,喜歡上跳躍這一項目,內容上可以安排“連續跳過不同圖形的障礙物”“跳過障礙物+爬行取物”“跳圈+投遠”“跳墊子+繞過障礙物”等,通過不同形式的跳躍和不同項目的組合,讓學生在掌握動作方法的基礎上再提升,培養對跳躍項目的興趣,同時發展多種體能如節奏感、協調性、靈敏性等,為后續學習立定跳遠打下基礎。
(二)以發展體能為主要目標的組合技術
對于中高段學生來說,身體素質處在發展的高速期,且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跳躍能力和體能儲備,簡單的跳躍形式已經不能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所以要真正從立定跳遠技術入手,以技術為載體發展各項體能。在教學策略中,建議增加練習的距離、次數、節奏等,如“連續立定跳遠3次”“原地高抬腿15次+立定跳遠”“立定跳遠+5個立臥撐”等,通過技術與體能項目的組合,保證學生有一定的運動量,增加練習密度的同時以達到發展學生的力量、協調性等體能的目的,為其他項目的學習奠定體能基礎。
三、立定跳遠教學中的“游戲或比賽運用”設計
體育游戲是小學生最喜愛的教材,小學生在體育游戲中不僅可以體驗快樂,更能激發學習的熱情,提高身體素質。基于前文單個技術與組合技術的思考,筆者認為,游戲是將單個技術與組合技術運用于實踐的最佳方案。
(一)情境教學法下的游戲或比賽
情境教學法是利用一定的生活情節和模擬情境進行教學的一種教學方法,特別適合低段的學生。比如教師可以在地上畫一條線,將線比作“河”,讓學生模仿小青蛙,創設“青蛙跳過河”的情境,學生就會深入情境中快樂跳躍。同樣也可以創設其他多種情境,如“森林運動會”,讓學生自由想象自己模仿的動物,通過參加運動會的形式比一比哪只小動物能跳得最遠;“青蛙跳荷葉”,教師可以連續在地上放置幾張有一定距離的圓片,將圓片比作“荷葉”,讓“小青蛙”們連續跳“荷葉”,有助于把立定跳遠的組合動作融入到情境教學之中。情境教學法符合低段學生好奇、好動、好模仿的心理特征,有利于激發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運用情境教學法時,要根據課程目標來設置情境,何時引入情境、創設怎樣的情境,都要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完成。
(二)拓展能力提升下的游戲或比賽
從一堂課中單個的身體練習、組合練習、鞏固技術視角考慮,游戲或比賽是將組合技術運用起來,是對組合技術的再次拓展提升。對于中高段學生來說,學習技術是載體,發展能力更為關鍵,如可以安排學生之間進行競爭比賽,連續跳3個立定跳遠,看看誰最遠,輸掉的學生要做5個立臥撐作為補償練習;也可以安排“跳障礙物接力賽”“跑跳接力賽”“分組跳遠接力賽”等游戲,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營造緊張愉悅的學習氛圍,在提升學生跳躍能力的同時發展各項身體素質。游戲或比賽環節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技術和體能的平臺,同時也能帶動課堂教學的氣氛,讓學生在充滿健身性、競技性的田徑運動中感受到參與的快樂,不斷展示自身實力,讓能力不斷提升,素質全面發展。
四、結語
一節課教材“單個技術、組合技術與實踐運用”的三個層次有助于將立定跳遠這一教學內容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地進行教學,遵循教學的循序漸進性原則,同時也能讓相對比較枯燥、器材簡單、形式局限的田徑運動更加受到小學生的喜歡和練習。在素質教學的背景下,要實現高效的小學體育教學,需要教師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興趣愛好,從運動內容、運動器材、運動環境、情境創設等多角度入手進行課堂教學設計,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根據自身的教學實踐創設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使課堂教學具有趣味性、快樂性,讓學生能以積極飽滿的熱情參與到課堂中,提高各項身體素質的同時也能提升體育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