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芬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是訓練的學生語文表達素養的重要路徑,但實際的教學效果一直難以令人滿意。究其原因學生的基礎訓練不足,對作文寫作缺乏興趣和思考等,都是作文教學出現問題的重要誘導因素。其中學生的寫作素材積累不足也拖累著學生作文寫作素養的提升。本文將對小學語文教學中促進學生作文寫作素材有效積累的路徑進行分析和討論,希望能夠給相關教學的創新開展提供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素材積累;路徑分析;實踐策略
引言:學生的寫作素材不足導致其在作文寫作中缺乏創意,缺乏對寫作內容的深度思考,致使其作文內容充分應付內容,且文字表達十分簡單,對其作文寫作質量的提升造成嚴重拖累。在寫作素材積累過程中,教師需要從學生的內部心理和外部的積累途徑進行綜合性的考慮,采取對應措施消除學生在作文寫作中的現實阻礙,促使學生在作文寫作中進行更大膽地發揮。
一、學生對作文寫作缺乏興趣和關注
(一)學生拒絕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在語文教學中,部分學生會出現心中有想法但也拒絕表達自己真實想法的問題。其中課堂教學存在的人文環境、學生本身的性格因素、家庭環境問題都對其表達想法有著深刻影響。教師在語文作文教學中,要采取合理措施鼓勵學生寫出自己的真實經歷和想法,促使學生從文字表達中獲得不一樣的樂趣和體驗,促使其對作文寫作素材收集也保持關注。
(二)學生對作文寫作有應付心理,缺乏興趣和動力。在傳統的語文課程教學中,間歇式的作文教學方式使學生對作文寫作缺乏足夠關注。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刻板的灌輸教學思維,臨時性的作文指導教學加劇了學生進行應付寫作的想法,對收集作文寫作素材更是缺乏關注和耐心。對此教師要嘗試改善作文寫作在語文教學中的比重,促使學生對作文寫作保持足夠關注,培養學生對文字表達的積極心態,促使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自覺地養成寫作素材的收集習慣,在實際的作文寫作中進行更大膽地發揮,使其作文寫作質量切實提升。
二、促進小學生進行作文寫作素材積累并積極應用的策略
(一)通過多樣人文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在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要聲明作文寫作的具體要求,如作文內容是否被公開等,使學生按照教師的悉心指導進行更多樣的創作,在寫作中寫出自己的切身想法和感受。其次教師要維持和學生良好的師生關系,降低學生對教師的抵觸、不信任心理,使學生敢于在作文寫作中陳述自己的真實經歷和感受。最后教師要保持激勵性的作文教學思路,給學生的作文寫作提出中肯積極的評價,激勵學生在寫作中進行更積極的嘗試。
(二)鼓勵學生對閱讀文章內容進行模仿。在傳統的作文寫作中,模仿寫作被視為作文寫作的“禁忌”,教師盲目的鼓勵學生進行原創寫作,限制了學生實際表達素養的發展。但事實上小學生缺乏足夠的生活閱歷,很容易陷入寫作素材枯竭的窘境。再加上教師的特殊寫作要求,導致其在實際作文寫作中有騎虎難下的感覺,對作文寫作顯得十分抵觸。對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對海量的文章內容進行大膽模仿、改編寫作,通過模仿激活學生的想象力、創新能力,在作文寫作中有目標的進行自我訓練和嘗試,促使學生的文字表達素養得到更科學合理的培養。
(三)鼓勵學生對課外閱讀資料進行總結。在作文寫作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足夠的閱讀資源,使學生有足夠的機會進行課外閱讀嘗試。如教師給學生提供閱讀書目、在教室中設立圖書廣角、分享學校附近的圖書館書店位置等,使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有足夠的“機會”接觸到課外閱讀內容。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定期開展課外閱讀鑒賞教學活動,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分享自己的閱讀思考和觀點,以此有效培養學生個人的閱讀學習習慣,同時也使全體學生對課外閱讀保持多樣思考和理解,激勵更多學生在日常生活進行多樣的閱讀嘗試。
(四)開展“頭腦風暴”式的寫作素材串聯討論活動。在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集體交流討論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促進學生對素材應用方法的理解,使學生累積更多樣的寫作素材,對作文寫作中素材的使用做到深度思考。如教師可以解釋一般的寫作素材包括三方面的內容,即:對人物的有效刻畫、對故事的有效講述、對場景的有效描繪。學生在作文寫作中,可以根據其中的一些典型內容進行模仿、改編寫作。在提出作文寫作題目后,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談談自己的真實想法、復述自己難以忘懷的故事、對一些經典人物形象進行介紹等,使彼此的素材寫作內容有效擴充。如在寫《二十年后的家鄉》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按照典型的作文寫作三要素談談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促使學生在作文寫作中保持更多樣的大膽創新思路。如未來家鄉的環境、故事、人物等的變化問題等。最后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拼接各類素材,使自己的寫作內容更具創意。如《生活中的福爾摩斯》等想象內容。
(五)培養學生保持參與現實生活的積極態度。在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生活參與意識。遇到各種學校和生活活動,學生都需要保持積極地參與和體驗態度,使自己的課堂所學內容在實踐中得到驗證,從實踐感受全新的生活體驗,促使自己的寫作素材得到更有效的積累。如參與學校的體育賽事,參與學生群體課余活動等。
三、結束語
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教師要保持開放、包容的綜合思路開展作文素材積累教學。促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想象、文字表達、體驗生活的多樣樂趣,在作文寫作中保持靈活思維,充分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和切實體驗,對作文文字創作保持多樣性的思考。
參考文獻:
[1] 包久霞.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積累習作素材的途徑[J]. 2021(2018-25):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