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鴻
【摘 要】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對傳統文化形成認知,引導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弘揚形成意識,這是新時期高中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任務。為進一步挖掘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價值,讓高中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滲透緊密相連,本文將以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教育為方向展開研究與探索。
【關鍵詞】高中語文;傳統文化;滲透教育;核心素養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培養高中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是語文教育工作者的使命與擔當。在高中語文教學實踐中,從傳統文化入手,讓傳統文化成為高中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提升的平臺,讓高中語文課堂成為傳統文化傳播和繼承的重要場所。這是挖掘傳統文化價值的有效途徑,更是新時期教育工作者踐行社會使命的有效途徑。
一、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可行性與必要性
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中積累與構建起來的,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語言運用方式及其品質;是學生在語言學習中獲得的語言知識與語言能力,思維方法和思維品質,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體現。具體來說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作為語文學科的核心要素與關鍵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維度:一是語言的構建與運用;二是思維的發展與提升;三是審美鑒賞與創造;四是文化的傳承與理解。
從高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上述界定來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理解是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中語文教師設定教學目標、實施教學策略的根本方向。同時,我國作為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有著太多的傳統文化需要傳承,需要發揚,而高中階段的學生其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已經逐漸成熟,在這個關鍵時期對其進行傳統文化的教學,將更有助于提升他們的歷史責任感、使命感,將更有助于提升高中語文教學的內涵性與豐富性。
不僅如此,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很多瑰寶都是以文字的形式保留下來的,那些凝練的語法結構、精美的語言,都是學生提升語言運用能力的寶貴資源,因此將傳統文化融入到高中語文教學中,還將有助于從文字入手提升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與認知能力,提升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審美與鑒賞能力。
因此,高中語文教學離不開傳統文化的滲透,而傳統文化的傳承更離不開語文課堂這一主體。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滲透教學的有效策略
那么,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從哪些角度入手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才能使傳統文化與語文課堂的結合更加緊密,才能使語文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提升的搖籃呢?我們認為從以下角度入手在教學中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是值得嘗試的。
(一)挖掘課內傳統文化,提升學生語言能力
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科教學強調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與構建能力,作為母語是漢語的高中生而言,熟練使用這門語言并不難,但如何讓語言學習更上一個臺階,實現傳統文化的繼承,這就需要從文言文入手進行進一步的研究與探索。因此在高中語文教材中,有著大量豐富而精彩的文言文作品,這些作品不僅在情感、價值觀方面給予世人指引,在語言文字、語法結構方面也是值得深入研究,且能夠讓學生受益匪淺的。為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從課內傳統文化,尤其是課內的古詩詞、文言文入手對學生進行引導,以提升學生的語言感知與運用能力。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燭之武退秦師》時,教師就可以從詞類活用、句式結構倒裝等角度向學生展示古代漢語與現代漢語之間的差異,讓學生體會古代漢語的凝練與委婉以及現代漢語的直白與技巧。從“晉軍函陵”的“軍”入手,讓學生從詞性、詞義對比中體會古今差異。從“何厭之有?”的語法結構入手,讓學生認識到賓語前置這種倒裝句式是古代文言文中的典型代表。從“吾其還也”中的“其”入手讓學生了解到原來“其”還有我們認知以外的其他含義,以開拓學生的眼界,促進學生語言了解與認知能力的提升。
(二)探索課內傳統文化,提升學生鑒賞品味
高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強調培養學生的審美鑒賞與創造能力,傳統文化中含蓄而又充滿韻味的文化氣質是值得廣大高中生珍視而鑒賞的。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還應該從審美鑒賞的角度引導學生走進傳統文化。例如當教師引導學生學習《赤壁賦》時,就可以引導學生閉眼想象“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的歌聲,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去表達“挾飛仙以遨游,抱月明而長終”的心境,引導學生去體會“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钡幕磉_與坦蕩。再如當教師引導學生學習《離騷》時,那第一眼讓學生“望而卻步”的文字背后,又蘊藏著多少情感、多少美感,字斟句酌地引領學生描繪“芰荷之衣,芙蓉之裳”……這些從文言文入手挖掘出來的傳統文化之美,不僅可以使學生體會到傳統文化的內涵,也可以讓學生在審美鑒賞方面得到有效提升。
(三)融入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要想讓學生更加全面系統地體會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實現核心素養的提升,僅從課內教材入手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應該適當地將生活中的傳統文化資源融入語文課堂教學,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例如現代社會中,各種傳統節日已經被各種“吃貨節”所代替,傳統文化的魅力在商業的沖擊下已經出現膚淺的傾向,面對這樣的現象,語文教師不妨在傳統節日到來之際,組織學生通過賦詩、寫隨筆、朗誦等形式一同慶祝傳統節日,讓傳統節日的內涵性得以充分顯現,讓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性得以提升。例如在中秋節到來之際,雖沒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教師亦可以從“月亮”、“葡萄”、“團圓”、“家宴”等關鍵詞入手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表達、藝術的創造。例如當端午節到來之際,教師也可以借端午節之際,組織學生重溫《離騷》,緬懷屈原,將其傳統而純樸的愛國主義精神作為傳統文化的重點內容進行探討和交流。
(四)關注當下社會對傳統文化的思考,豐富語文教學內涵
新時期的高中語文教育教學改革強調全面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更強調從實踐入手,讓學生學到“活的語言”。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還可以結合社會熱點事件,將涉及到傳統文化的相關新聞、事件、觀點、現象帶到高中語文課堂之中,讓學生在自主辨別、觀點交流、思維碰撞中對傳統文化形成更深入而理性的認知,對傳統文化的繼承方式、看待角度形成全面而深刻的認知。例如教師可以將網絡中被曝光的“女德學?!币曨l播放給學生,進而引導學生從辯證的角度去認識傳統文化,并形成面對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思想意識。例如當早教中心掀起了“國學教育”時,教師也可以將“國學教育是否應該全面普及?”、“幼兒需不需要學習《弟子規》?”等問題引導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通過這種方式開展高中語文教學,將與傳統文化相關的社會現象帶到課堂,使其成為學生交流探討的話題。這種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形式,不僅可以使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更具內涵性,也可以在學生積極參與的過程中有效促進學生思維發展與提升能力,語言構建與運用能力,而這兩種能力與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之間的聯系在上文中已經強調。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語文教學實踐中融入傳統文化元素是十分必要的。傳統文化走進高中語文課堂,可以使語文課堂教學在內容和形式上更豐富、更多元;語文課堂上滲透傳統文化,可以使傳統文化在高中生心中形成更理性的認知。
為進一步促進傳統文化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融合,上文中提出挖掘課內傳統文化,提升學生語言能力;探索課內傳統文化,提升學生鑒賞品味;融入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提升學生語文素養以及關注當下社會對傳統文化的思考,豐富語文教學內涵等融合策略,希望這些策略能夠對廣大高中語文教育工作者有所啟示,共同推進高中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促進傳統文化的進一步傳播。
【參考文獻】
[1]陸紫秋.關于高中語文教育中傳統文化的滲透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5(15)
[2]張曉坤.文以載道 文以化人——試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科技資訊,2019(35)
[3]李元,施風花.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的策略和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20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