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文
【摘要】隨著教育體系的不斷優化,初中語文教師教學工作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素質教育倡導學生全面發展,教師要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其核心素養。在此情況下,廣大教師也逐漸開始了教學探索,力求運用分層教學法來引導學生全面成長,通過對教學內容的深度剖析,結合學生現階段學習情況,優化課程體系,融合小組合作學習以及相應獎懲機制,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深度學習,牢固掌握語文知識點,進而推動教育工作的高質量開展。
【關鍵詞】初中語文;分層教學;核心素養;應用措施
初中作為中學生學習的黃金時期,也是教師教學工作的關鍵期。從目前課堂學習情況來看,許多初中生對語文學習都有一些困擾,例如閱讀效果差、情感把握不準確、作文寫作湊字數、描寫技巧不會用等。這些問題主要是因為教師教學模式的單一所致,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傳統“一刀切”語文教學模式很難兼顧到學生個體差異,加之課堂環境的枯燥乏味,學生學習缺乏興趣,學習效率低下,教學工作的開展也受到一定影響。為此,分層教學法成為語文教師的首選。在此情況下,初中語文教師要立足于學生能力培養,通過對教材內容的深度解讀,融入分層教學理念,把學生放在合適的“位置”上,制定梯度教學目標,保證每一位學生語文水平都能有所提高。其次,教師還要設計分層學習目標,根據教學內容設計難度,培養學生探究精神的同時,增強其課堂體驗感。此外,教師還要科學制定分層教學評價標準和獎懲制度,通過制定多元化教學方案,深度挖掘學生潛能,促進其核心素養的提升。
一、分層教學的理論依據
(一)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作為當今重要教學理念之一,對學生身心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根據學生之間認知,能力水平等其它因素進行分析,對相同水平的學生制定合適的教學方式。一方面尊重了學生之間的差異,另一方面對公平教育的開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合作學習理論
合作學習理論是分層互動模式的重要理論依據,教師借助問題引導學生學習的同時,還能培養其良好的團隊協作意識,促進其身心發展。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不同層次的學生聚集到一起平均分成若干小組,充分發揮優等生的帶頭作用,幫助學困生解決學習上的難題,提高其學習自信心。不僅如此,優等生也能在此過程中對知識進行二次鞏固,有利于培養學生合作意識,還減輕了教師的教學負擔。
(三)多元智力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在社會文化和社會準則的影響下,個體在解決問題或是創造事物所需要的能力,這種能力不是單純依靠某一個智力,而是多個智力相互作用的結果。這一觀點的提出推翻了傳統的智力理論,也解釋了人與人之間產生差異的原因。多元智力理論的提出為分層教學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價值,為教師教學工作的開展指明了方向。對此,教師在教學時要時刻注重學生個性發展,幫助其樹立積極樂觀的態度,培養其創造能力,進一步推進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實施分層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深度分析學情,激發學生探究精神
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前要正視學生語文能力差異,將學生學情以及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從學生綜合語文成績、課堂表現、閱讀能力、寫作文章結構等方面設置分層,并根據學生課堂參與度、思維活躍度來調整工作方向,以此保證課堂實效性。同時,語文教師還要融入動態化教學理念,定期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總結這一段時間內其學習情況,并將其在課堂出現的問題進行整理,調整分層教學層次,進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例如,語文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能力的不同分別設置一周、半個月、一個月觀察期,通過對其閱讀能力、情感把握、寫作技巧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核,針對學生學習情況來調整分層名單。同時,教師還要注重學困生能力培養,利用相應的獎懲措施來激勵他們,促進其學習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分成四個小組,根據小組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起始積分也也會有所變化,四個組的評比分包括是否按時完成作業、字跡是否工整、背誦課文的速度(背的快的同學額外多加分,學困生在規定時間內背會加分翻倍)、默寫是否可以全對、作文評比等方式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在這種教學模式下,不同層次的學生能夠根據自身能力進行學習,獎懲機制的出現,激發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在此情況下班級形成良性循環,語文學氛圍也得到了改善。
(二)設計分層目標,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語文教師要想做好備課環節,就要對教材進行全面解讀,把教材吃透,根據每一個層次學生語文水平設定階梯式教學目標,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學習,進而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例如教師在講解《貓》一課時,可以設計梯度教學目標,優秀生不僅要掌握最基本的語文知識,還能夠通過對文章結構的分析,提取其中的描寫手法,依照其結構進行仿寫;中等生需要熟記文章中的重點句式,并能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句式仿寫;學困生作為班級一類特殊群體,需要教師投入較大的精力,通過借助思維導圖、圖片、影像等教學工具幫助其梳理文章結構,使其其能夠熟讀文章,準確把握作者情感。此外,教師還可以融入小組合作教學,依據學生學習能力合理分組,使組內呈現“一幫一”、“一幫多”的結構。隨后,教師還可借助思維流程圖開展“填空游戲”,讓每個小組對文章情節發展進行梳理,根據上下文聯系,填補思維流程圖中的空缺。教師還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目標設立,如學困生需要依靠自己的能力完成思維導圖;中等生需要對學困生填補內容進行復查;優秀生則需要根據流程圖來闡述作者心理活動變化過程。這樣一來,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促進了學生探究能力的提升,為其日后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結束語
分層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潮流,作為語文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對教材內容深度解讀,立足學生學情,制定個性化分層教學方案,把分層教學理念貫穿語文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同時,教師還要借助分層評價體系,幫助學生制定個性化語文學習方案,著眼于學生語文素養提升,依托分層教學構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席蓉.分層教學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運用[J].求知導刊,2020(36):38-39.
[2]李旭東.關于初中語文分層教學的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10):44.
[3]鄒春艷.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語文分層教學模式探究[J].考試周刊,2020(81):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