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
【摘要】優秀的傳統文化發展流傳至今,其中的價值不可估量。教師在教學中要滲透傳統文化,發揮優秀傳統文化對學生人格塑造和品質培養的作用。初中語文教師要深入理解傳統文化教育內涵,掌握正確的文化教育方式,營造良好的文化教育環境,給初中生提供全面發展的廣闊空間。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傳統文化教育在初中語文中的滲透。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傳統文化教育;滲透對策
引言
傳統文化是我國歷史上歷代名人智者留下來的智慧與思想的結晶,傳統文化教育教學的滲透,可以激發學生探索古代經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與民族自豪感,樹立健全的人格。教師需要在實踐活動組織、教材內容挖掘、課外知識拓展等方面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
1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意義
1.1提高民族自豪感
當前,信息技術不斷發展,中學生通過網絡、手機、電視等信息設備,接觸的外來信息越來越多,將初中語文教育教學與傳統文化相結合,可以提高學生對古人智慧思想的認知與理解,樹立民族自豪感,繼而肩負起身為21世紀時代新人的歷史責任感。在初中語文課堂上,通過添加傳統教育模塊,教師在完成基礎教學后,通過閱讀古詩詞、歷史名人、文化古跡、風景名勝等資源,加深對文學經典的認識與理解,提高自身修養,進一步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從而增加身為中華兒女的民族自豪感[1]。
1.2樹立正確三觀
初中生人生經驗少,缺乏判斷很多事情的標準。在這期間,學生容易受到外面世界的影響。所以需要老師正確地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助于學生正確地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讓學生認識到前人留下文化精髓的不易,更重要的是,認識到勤奮學習的重要性。同時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在人生中樹立高尚的理想,為他們將來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
1.3明確身為時代新人的歷史責任感
中學生作為21世紀的時代新人,在學習中不僅要提高個人修養與素質,還要明確自身的歷史責任感,提高尊重、弘揚傳統文化的意識,提高愛國情感。將初中語文教育教學與傳統文化相融合,可以增加學生接觸、學習傳統文化的機會,感受其魅力,還可以為自身的成長與發展指明方向,促進知識積累與人文情懷的培養,進而提高歷史責任感。
2傳統文化教育在初中語文中的滲透策略
2.1構建傳統文化教育體系
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對于學生未來成長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育部開始大力倡導各個學校加強傳統文化教育,建立傳統文化教育生動有趣的教學課堂,鼓勵更多的教師積極主動地發揮自身的價值,花費時間和精力針對傳統文化知識進行深入研究,發現傳統文化教學的意義,經常性地閱讀和觀看傳統文化教育的教學案例,把傳統文化教學的重要知識點向學生介紹出來,幫助學生取得健康良好的發展。
2.2多樣化教學方法
初中語文教學方法與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有關。在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入語文教學的時候,要注意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在教學法的應用中,引入閱讀教學法,通過閱讀文本可以加深學生的文化認識和理解。在反復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加深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為了促進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也可以使用寫作教學方法。
例如,在《愛蓮說》的教學中,為了促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貴品質的傳達,讓學生切身體會到文章所要表達的深刻內涵,可以采用寫法教學方法,讓學生根據自己對“出淤泥而不染”的理解開始寫作。在這次寫作練習中,有學生用“最喜歡蓮花,最喜歡它純凈優雅的外觀和氣質,以及她‘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質”來表達這種精神。通過這樣的寫作練習,學生會加深對這種精神的理解,積極宣傳這種高貴的品質[2]。
2.3開展經典誦讀契機,提高傳統文化魅力
初中語文教材內涵很多文學經典,傳統文化要素廣泛存在于教材中,經典誦讀活動給學生認識和認同傳統文化提供了更多機會,利于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讓學生自覺成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初中語文教師在指導經典誦讀活動的時候,要注意對經典文學作品內涵的解讀,引導學生感悟傳統文化觀念、核心思想。誦讀作為學生熟悉文本和獲得情感體驗的重要路徑,在誦讀文本的過程中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也會逐步深化,在誦讀過程中,教師需要幫助糾正學生的讀音,引導學生了解文本創作背景,獲得誦讀技巧和方法,提高誦讀能力。
2.4輔導學生自主研讀課外文學經典
由于語文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師應引導學生完善自主研讀文學經典的思維與方法,以提高學生學習自覺性,進而提高文化素養。教材提供的古詩詞、文言文等一般出自歷史名家,具有代表作用,不僅有豐富的個人思想,而且也蘊含著深厚的歷史文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構建挖掘作品中文化因子的思路,用“審美”的眼光感受作品,從而與古人進行跨時間、跨空間的精神交流。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反復閱讀,提高其語文閱讀的語感,豐富寫作素材,并且從作者的思想與時代背景出發,客觀的掌握古詩詞背后的情感,得到潛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實現“古學今用”,達到精神層面的提升與吸收。
2.5積極開展學習實踐活動
開展課堂學習及課外活動,教師需要靈活地將傳統文化融入活動中,相比于直接講述枯燥乏味的傳統文化知識,教學效果更加顯著。教師滲透傳統文化不應該僅限于語文教學課堂,教師可以結合教材靈活開展一些課外活動,主要是激發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熱情,延伸和鞏固教學課堂的知識,深入培養和鍛煉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例如在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利用自習課時間組織班會活動,鼓勵學生效仿“鄒忌”,為其他同學提出善意的意見,同時根據其他同學對自己的意見來進行自我完善,從而在互相幫助、互相督促的過程中實現共同進步[3]。
結束語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初中語文教育工作中,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已經得到重視,但是在教育目標落實方面還需要做出更多努力。初中生作為社會主義接班人,無論從其自身發展角度還是從推動社會進步的角度來說,其都應該具備理解傳統文化的能力并且勇于承擔傳承傳統文化的責任。
參考文獻
[1]劉婧.探析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J].新課程,2020(41).
[2]李偉.試論傳統文化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才智,2019(13).
[3]黃小英.關于初中語文教學發揮傳統文化教育功能的策略探討[J].教師,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