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征聚
【摘要】“核心素養”這一詞不僅是教學的指導思想,而且還是新時代人才的衡量標準,是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社會能力的發展以及個人思想、素質等多方面的綜合性考察,其核心是優良的品格和實踐技能。中學時期學生開始接觸歷史課程,歷史的學習對其個人思想的發展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所以在新時期的教學活動中,老師應該跟隨新時代的教學思想,在中學的歷史教學工作中注重學生能力與思想的全面發展。通過歷史課程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建立起正確的思想認知,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本篇文章將深入探討在中學時期的歷史課程中怎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中學時期;歷史課程;核心素養
引言:歷史記錄著一個國家社會、經濟、科技、教育等各個方面事業的發展,學習歷史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個人思想與社會認知力。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推進與實施,中學時期的歷史課程要求中明確地將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定為了教學的主要任務。中學時期的學生正處于思想意識發展的關鍵階段,學習歷史能夠使其汲取更多的經驗,從而豐富學生的認知。學習歷史還能夠有效的推動學生個人人格、思想的形成,提高學生判斷事物的能力,進而促進中學時期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
一、以歷史事件,培育學生思想認知
我國的歷史源遠流長,回顧往昔,歷史中有著許多與現代相似的事件,雖然歷史已經成為過去的篇章,但是在現代生活與社會的發展中仍然有著較大的意義與影響,歷史可以在現代生活的發展歷程中借鑒歷史事件,教育學生們有效地避免在前進過程中走彎路或者走錯路。改革是一個國家發展、前進的重要道路,社會的制度和文化素養都在隨著時代的發展而進步,如果忽視這兩者的發展國家將會加速走向衰敗。教師們利用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可以讓孩子們心中建立自己的正確的價值觀和是非觀念。
二、深度剖析歷史事件,加深歷史時間記憶
古往今來,所有國家為了生存都在順應社會的變化而不斷的進行改革,在歷史進程中有著很多有名的改革事例。在歷史教學活動中老師可以引領學生深入剖析歷史故事的含義、內容和影響。
比如老師在教學“北魏孝文帝改革”事件的內容時,就可以在教學活動中引領學生對本次改革事件進行深入的剖析。首先,對改革的背景和主要的改革內容進行了解,進而引導學生探索本次改革活動對北魏產生的影響,讓學生能夠深入的感悟改革對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性。最后,老師可以引領學生結合對本次改革事件的學習心得的進行分享,讓學生講一講自己通過本次的學習懂得了哪些道理。通過剖析歷史事件,讓學生對于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形成清晰的認知,從中幫助學生建立起歷史意識,提高學生的個人思想,讓其在今后的生活和學習中能夠持有公正的態度面對問題。
三、借助歷史故事片段,激活學生愛國思想
中學時期的教育對于學生三觀的建設有著決定性的影響,作為新時代的歷史老師,讓學生通過歷史的學習發展個人的思想是教學的主要任務。而愛國教育是新課程變革之后著重提出的教育任務,通過歷史事件能夠高效的激活學生的愛國思想,所以老師在教學的活動中應該巧妙地借助歷史故事激活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在學習中產生情感共識,進而使學生明白自己身上肩負的責任與使命。
比如,老師在教學“巴黎和會”這部分內容的時候,老師就可以通過這次會議的教學,讓學生了解當時中國在世界中的發展狀況,老師可以從此引入一段《我的1919》中的顧維鈞駁斥日本代表牧野伸顯發言的片段,讓學生通過真實的片段感受到當時顧維鈞為國抱不平的態度,從而引起學生內心強烈的情感共識。由此增強學生的國家情懷。除此之外,老師還可以準備一些當時中國受別國侵略、壓迫的視頻,激活學生內心的愛國情感,通過這樣的方式調動學生的身心感受,進而促進學生愛國意識與思想的形成,讓學生能夠通過歷史的教學提升個人的愛國思想,進而有效地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
四、開展合作學習課堂,引導學生深度學習
核心素養的內容不僅包含學生的思想意識和學識教育,學生的能力發展也十分重要,其中實踐能力和創新思想都是中學時期學生個人發展的重點內容。合作教學是當下教育教學活動中特別提出的教學活動。主要是通過學生之間的協作對問題進行探討與思考,進而使其獲取更多的知識,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思維得到切實的提升與發展。所以老師在教學中學時期的歷史課程時,就可以為學生建設合作型學習課堂,讓學生在合作的環境中深入的探討學習,提高個人的能力以及團體意識感。
比如老師在教學《隋朝的統一與滅亡》這部分內容的時候,為了讓學生切實的參與到探索活動之中,老師可以先為學生制定探索的思路與目標,然后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收集有關于隋朝統一和滅亡的歷史信息,之后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整合,做出最后的整理與分享。在課程的最后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從皇帝、臣子、社會、國家、經濟等不同的方面對隋朝統一和滅亡的原因進行深入的探索。在這樣的活動中能夠保障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當中,而且小組環境能夠有效的鍛煉學生的合作意識與交涉能力,讓學生在了解更多歷史知識的基礎上得到綜合性的提高與發展。
結束語:
總之,國家的發展離不開高素質、高思想的人才,為了保障國家的進一步發展,為國家提供更多人才保障,老師應該在中學時期的教育教學活動中關注學生思想、行為、意識、能力的綜合性發展,將學生核心素養培育作為教學活動開展的指導思想,合理的挖掘歷史課程的特點與內容,注重學生在課堂中的核心地位,開展有效的教育教學活動。
參考文獻:
[1]李恩國.淺析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09):39-40.
[2]蒲鳳強.于初中歷史教學中巧妙培養學生們核心素養[J].文理導航(上旬),2021(08):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