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海玲
【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創新思維等方面的培養。班主任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讓學生積極地學習。要把小學數學教學與班主任工作進行整合,采用科學有效方法,做好教學與班主任工作。
【關鍵詞】小學數學;班主任;整合策略
班主任教師作為小學教育中最為重要的“管理者”“引導者”,受我國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大部分班主任教師的身份都是“多重”的,所以,如何在開展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同時,將班主任教師的學科優勢滲透到實際班級管理中去,同時優化學科教學和班主任管理的效果,一直是當代小學班主任教師關注的焦點問題。
一、明確數學教學和班主任工作的不同
現如今在小學階段中班主任不單只有一個身份,其還要擔任數學教師,所以作為具有雙重身份的教師不僅要明確學科教學的內容,還要定位班主任的管理權限,切實做好二者的整合。數學任課教師在教學的同時,其要加強自身的教學水平和質量,通過數學課堂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例如,在《小數的加法和減法》教學中,主要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小數的加減法以及小數加減的混合運算。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和班主任工作進行融合,讓學生準備本子整理做錯的題目,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此讓學生在記錄中掌握總結的重要性,再遇到同類型題目時及時的回顧,避免出現同樣的錯誤,切實地實現數學教學和班主任工作的整合,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改進優化現有的教學方式
在實際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班主任的存在不單是要管理和監督學生的生活,還要重視培養其綜合能力,所以相關教師要加強和學生的溝通交流,成為學生和各個學科教師溝通的引子。在完成數學教學的同時,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情況,及時和任課教師溝通,提升學生學習的質量和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隨著新課改政策的深入,學生的成績已經不能作為評價學生整體的指標之一,與學生的成績相比,學生的學習態度、班級活動參與度及貢獻更為重要。班主任教師要優化現有教學方式,尋找教學的問題,并加以改進,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以提升其學習興趣為主要目標。
例如,在《比例尺》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先進的網絡技術為學生播放對應的圖片,或尋找相關比例尺軟件,為學生進行模擬實驗,為其講解比例尺的意義、求實際距離和圖上距離的方式等,提升學生對于比例尺概念的學習和鞏固,在提升教學質量的同時,為其之后的發展奠定基礎。
三、樹立生活化教學思想
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及教學時要樹立生活化的教學思想,具體來說就將教學內容生活化,通過實踐的方式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在此過程中不僅需要教師轉變思想觀念,改進傳統理論輸出的教學,還要樹立班級管理中融入數學教學思想、數學教學中融入班級管理的觀念。
例如,在《位置與變換》一課教學中,主要是讓學生學會辨認方向,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其每天的生活及家庭到學校的距離都有特定的規律,不過就是學校的距離、學校到商店的距離、商店到家的距離,所以班主任在開展管理時要讓學生明確方向,其可以進行模擬演練:學生回家都是朝什么方向走的?南邊、北邊,前邊后邊,如果陌生人帶你們朝反方向走同學們就要重視,及時報告老師,因為這樣是不會走到家、走到學校的。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能將擴大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讓其直觀地了解知識生成,在開展教學的同時讓學生重視安全。
四、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
隨著新課改政策深入,我國各個階段的教育都開始了改革,在此過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小學階段學生與教師的角色已經從傳統的單一化轉變為了雙向化,學生變成了教學的主體,教師成為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人員和輔助人員。在數學教學和班級管理中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已經成為了當代小學階段的主要培養方向,其不僅是班主任需要考慮的任務,也是任課教師的重點教學目標,所以教師要提升思想觀念,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開展教學時,如果學生出現了學習困難,那么教師就應該結合班主任工作的要求,先了解學生對知識的累積和認知情況,隨后引導學生進行理解,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以便學生再遇到同類型問題時能夠舉一反三,以此培養其自主學習及探究知識的能力。
學會一道題和累積知識都不是最重要的,怎樣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感受學習過程才是最硬的道理,經受以上教學的培養,長此以往會讓學生養成獨立學習的習慣,即便缺少教師的引導也能自行分析解決,且此類教學方式不僅是數學任課教師應該做的,也是班主任對學生管理的重要發展目標。
五、融入數學思維,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
班級就是一個小型的集體,所以班主任管理工作的主要方向就是要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營造團結和諧、友愛、互幫互助的良好班級風氣,這就需要引導學生形成團隊意識,積極參與到班級活動中來。
例如,在《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中,教師可以先簡單地給學生提出概念問題:將 1 分為若干,分母表示的就是份數,二分子就是一份,在這過程中我們的班級也是 1,你們就是整體,不能缺少分母,因為如果分母(你們)是 0,那么就沒有班級,沒有了分數這個概念。隨后教師要讓學生明白自己是班級的構成,缺一不可,所以學生要團結友愛、互幫互助,愛護整體、愛護大家庭。
六、學科評價要建立在班級生活的基礎上
擔任班主任工作的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先以班級表現為主評價學生,然后再進行教學評價,改進傳統的教學評價,將其進行顛倒,具體來說就是先以班主任的視角來進行分析學生的綜合素質。在評價過程中要尋找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讓其清楚了解到自己在學習中的不足,并加以改進,提升其對于學習的積極性及綜合能力,而且教師也要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在班級表現的優勢,讓別人進行參照學習,提升自信。
七、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小學數學教學與班主任管理有效結合的推進,兼顧小學數學教學與班主任管理的研究、創新也就逐漸成為為了未來小學教育發展的必然方向,基于此,本文從以往小學數學教學和班主任管理的經驗入手,思考了其兩者融合的困境,同時探究了能夠實現其兩者融合的策略,希望能對后續課程的展開予以幫助。
參考文獻:
[1]駱小健. 試論小學數學教學與班主任工作的結合[J]. 家長,2020(26):26—27.
[2]劉元鵬. ?小學數學教學與班主任工作整合策略[J]. 數學大世界(下旬版),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