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立
【摘要】口語交際是一種聽與說之間兩者互動的過程,提高了學生的口語交際意識和能力。在課堂上充分運用音樂元素,可以促使學生更加系統而快速地熟練掌握口語交際的各種有關知識,并大大提高相關技能,讓我們在課堂上的口語交際更加鮮活起來。
【關鍵詞】小學語文;口語交際;音樂;教學策略
新課標明確要求:口語交際的能力已經成為現代社會公民發展的必要條件。應該注重培養小學生的傾聽、表達、應對能力,使小學生在文明、和諧的心理狀態下開展人際溝通。口語交際同時也是一種聽與說之間兩者互動的過程,提高了學生的口語交際意識和能力。在課堂上充分運用音樂元素,可以促使學生更加系統而快速地熟練掌握口語交際的各種有關知識,大大提高相關的技能,讓我們在課堂上的口語交際更加鮮活起來。運用音樂活動開設口語交際課,讓學生在雙向或多向的互動交流中提升口語交際水平,這是值得語文教師進行探究的一個教學思路。
一、運用音樂設情境——“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這是我的一堂口語交際課課堂實例。首先播放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教《學一點問的本領》的無聲錄像,然后對同學們說:“新聞記者采訪周老師,了解了他做好事的具體情況。但是采訪的聲音被不小心刪掉了,現在請大家看一看表揚信,然后對著記者和周老師的口型,把這次采訪的內容補充完整。”由于設置了采訪情境,學生便像記者一樣采訪周老師。口語實踐在這種具體交際情境中進行,學生很有興趣。又如,小學一年級學《愛吃的水果》時,我先把學生帶入一個水果的世界,利用拼圖、實物、簡筆畫、道具、背景音樂和蘋果樹獎勵卡,營造了一個充滿果香的豐收宴會情境。課上,我讓同學們談談愛吃的水果,說一說:這些水果的顏色、形狀、味道都是怎樣的?然后以葡萄為例,教師與學生邊觀察桌上的水果,邊和其他同學進行交流。集體匯報時,設計了水果小伙伴的對話表演、說唱豐收的兒歌、用水果宴請客人等情境,層層深入,給予學生講話的機會,逐步拓寬了交際的范圍,拓展表演舞臺。學生在盡情品味了果園里的水果之后,分別介紹自己喜歡的水果,與老師交流。整節課中,學生們完全沉浸于一種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這種口語交際活動,拓寬了學習渠道,增加了語言表達機會,潛移默化地提高了口語交際水平。老師還可以播放一段風景片的背景音樂,和孩子們一起爭做“導游”,向“游客”詳細介紹自己的學校或家鄉的風土人情;還可模擬網絡直銷的主播或商場的售貨員,向“顧客”推薦各種商品;也可以播放一段模擬銀行、飯店里特有的音樂,讓學生做“大堂經理”“服務員”等。總之,融入音樂元素,在課上和課下廣泛地創設口語交際的空間,給學生創造了口語交際的機會,使得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變得越來越優秀。
二、運用音樂促互動——“你來我往,唇槍舌劍”
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需要在一個動態的互動環境中進行,運用音樂促進交際中彼此之間的合作,可以加強相互激勵和啟發,彼此學習,有利于相互借鑒和補充,彼此之間相互評估。
1.與學生之間的互動
學生在課堂上討論,交換意見,互換角色,有音樂的參與,心理相對放松,可以激活思維,獲得更多信息,培養合作精神和交際能力。在優美的音樂中參與互動,就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接觸”,能給課堂注入活力,創設一種“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交際氛圍。
2.多向互動
學生之間的小組協商合作,或者是全班進行集體討論,可以就某個話題讓學生進行辯論。如“過生日,請同學吃飯好不好?”,圍繞這個話題,可以讓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在交流、集體討論中形成兩個完全相互對立的觀點:(1)過生日,同學好友吃飯慶祝,是一種美好經歷。(2)過生日,請吃飯,奢侈浪費,不值得提倡。于是全班分成兩“派”,各執一詞,在背景音樂中展開唇槍舌劍的辯論。一節課下來,學生不僅鍛煉了口語交際能力,也明確了事情的利弊,從而接受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其實,無論是課外活動還是社會實踐,如考察、參觀、訪問、調查、服務、聯歡、慰問等活動,在交流、策劃時都能配以背景音樂。這樣的多向互動的口語交際,能讓學生更有參與感,語言交際機會更多,探究的問題更深入,效果會更好。可見,運用音樂培養口語交際能力的實踐,能讓學生端正態度,在實踐中提高語言修養。
融入音樂元素,讓口語交際課堂教學“活”一點,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就一定會在相對輕松的課堂氣氛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