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彩霞
【摘要】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發展,小學語文低年級對教學方法的創新也越來越多,很多教師都根據實際情況開展教學改革,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和內容,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在小學語文低年級誦讀教學中,運用音樂元素開展課堂指導,也是適應新課程改革的一種方式,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通過音樂認識各種經典文章,融入當時的文化情景,從而有效加深學生對課程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合理運用音樂元素,充分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開展語文教學創新,設置各種語文教育情境,吸引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本文首先對基于音樂元素的小學語文低年級誦讀教學的重要意義進行簡單分析,然后重點對基于音樂元素的小學語文低年級誦讀教學的具體策略進行深入探究。
【關鍵詞】音樂元素;小學語文;低年級;誦讀教學;重要意義
指導低年級階段學生進行課文誦讀是開展語文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既充滿課堂趣味性,也能夠對學生產生極強的啟蒙作用,讓學生在誦讀過程中感受經典,加深對課程知識的理解,可以說對學生今后的成長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中要重視對誦讀教學的指導,音樂元素就是對學生進行誦讀指導的一種有效方式,教師可以在學生誦讀過程中播放相關音樂,或者引導學生以音樂的形式進行課文的誦讀,豐富學生的誦讀形式,讓學生在誦讀過程中深入體會課文精神,發揮經典對學生的育人作用。
一、基于音樂元素的小學語文低年級誦讀教學的重要意義
1.音樂元素有利于吸引學生的誦讀興趣
過去教師要求學生進行課堂誦讀,只是讓學生按照課本進行大聲閱讀,整個教學過程單一枯燥,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而通過音樂元素的引入,教師就可以利用相關的音樂對學生進行引導,選擇一些學生感興趣的音樂,有效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讓學生主動進行課堂誦讀。
2.音樂元素有利于讓學生在誦讀中形成共鳴
音樂本身就是一門藝術,可以有效陶冶學生的情操。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誦讀,就可以利用音樂進行對具體情境的創設,結合語文教學內容,導入獨特的課堂音樂,通過音樂元素帶動學生的情感思想,然后讓學生在誦讀中形成共鳴,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誦讀質量,培養學生的藝術細胞,陶冶學生的情操。
3.音樂元素有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在語文低年級誦讀教學中,教師利用音樂元素對學生進行指導教育,可以利用獨特的音樂給學生以共鳴,讓學生在閱讀中更加深入地理解課程知識,感受課文中表達的情感和思想,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基于音樂元素的小學語文低年級誦讀教學的具體策略
1.更新誦讀教學觀念,合理引入音樂元素
過去的語文課程不重視對學生的誦讀教育,更是很少在誦讀方面進行各種教學方式的創新,嚴重影響學生的誦讀質量,不利于學生對課程知識的快速理解。而通過對音樂元素的合理引入,教師就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在音樂中進行對課文的學習和探究,感悟課文中表達的情感思想,加深學生對課程知識的理解,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培養學生良好的藝術素養。因此在小學語文低年級誦讀教學中,教師要更新傳統的教學觀念,在誦讀教學過程中合理引入音樂元素,結合語文教材內容,設置各種音樂引入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營造良好的誦讀氛圍,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質量的提高。
2.設置獨特音樂情景,吸引學生的誦讀興趣
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課程中,教師要在誦讀教育中引入音樂元素,就可以利用音樂元素進行對課堂情景的創設,在課前分析語文教材內容,然后在網絡上搜集相關的音樂素材,制作相關的音樂元素在課堂上進行播放,有效將學生帶入到獨特的情景之中,吸引學生對課文的誦讀興趣,[1]提高學生的誦讀質量。
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統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課程中《難忘的潑水節》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相關的音樂視頻,比如傣族人民在潑水節的各種歌曲、活動,在課堂上進行展現,然后指導學生進行誦讀練習,形成獨特的課堂情景,給學生的誦讀營造一個音樂的氛圍,提高學生的誦讀興趣,這樣學生也會更加主動地進行對課文的學習探索。
3.結合相應音樂元素,陶冶學生的情操思想
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選擇相映的音樂元素,讓學生在誦讀過程中形成獨特的共鳴效應,這樣學生就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課文表達的情感,在閱讀過程中形成深入的認識,讓學生受到課文精神的熏陶,陶冶學生的個人思想,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2]
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統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課程中《黃山奇石》的內容時,課文描寫了黃山的“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等怪石奇特的形狀,突出了黃山怪石之“奇”。 教師就可以利用動感化的音樂讓學生進行聆聽,然后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誦讀,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感受那一塊塊不同形狀的石頭,品味其中的神奇。顯示出它的神奇,這樣可以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4.設置各種誦讀問題,引導學生的自主探究
在語文誦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前設置各種問題,來引導學生的誦讀,讓學生在誦讀過程中展開自主探究,讓這個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利用音樂進行引導,通過音樂帶動學生的情緒和思想,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體會和感受。[3]
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統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課程中《望廬山瀑布》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用瀑布的聲音引導學生分析誦讀,探索李白這首古詩表達了廬山瀑布的哪幾個特點,讓學生在獨特的音樂元素下進行對詩歌的誦讀,品讀重點詞語,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感受詩人奇麗、大膽的想象,還可以放樂閉眼,組織學生在腦海中勾畫廬山瀑布圖。
三、結論
綜上所述,基于音樂元素的小學語文低年級誦讀教學中,教師需要重視對誦讀教學的創新,合理引入音樂元素,創新誦讀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跟隨音樂進行對課文的深入學習和體會,從而提高學生的誦讀質量,培養學生的良好藝術素養。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經典誦讀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馬靜靜.小學教學參考.2014(27).
[2]國學經典誦讀與小學生價值教育融合的研究[J].牟雪菊.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06).
[3]情境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應用效果[J].韓元媛.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