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祥龍
摘要:新課改教育觀念的實施,讓教師開始轉變自身的教學思想,在實踐活動中強化對于教學模式的關注,以學生的興趣愛好作為引導基礎,進行教學實踐活動的設計,有效地提高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同時也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實現對自我語文思維和視野的開闊,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進行問題的分析,從而實現對自我價值的有效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外活動;教學質量
本文所要探究的是,通過拓展小學階段學生的語文課外活動方式來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水平。作為小學教育體系中的一項基礎學科,小學語文教學不光體現在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積累與掌握中,同時還體現在學生自身語言能力的有效提高上。
1科學合理適當的控制作業
課外教學實踐活動能夠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目前學生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極深,很多學生自身的眼界已經被教材中狹窄的知識面所限制,學生感受不到語文學習帶給自己的樂趣所在,在學習的過程中也無法滿足自身對于知識的探知需求,顯然傳統的教學模式并不適用當下的教育發展。
課外語文活動的開展讓學生能夠學習到更多課本上所沒有的知識內容,并且這些知識能夠有效地開闊學生自身的眼界,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之下更加健康快樂地發展。通過實踐活動的開展教師能夠滿足不同階段學生的學習需求。課外實踐活動的開展可選擇的題材更加的寬泛,能夠滿足班級中不同學生對于知識的需求,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之中,學生只能夠在教師規定的既定內容中進行學習,很多知識學生都無法涉及到,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也無法得到充分的滿足,相比較課外實踐活動來說,更加適合小學階段學生能力的發展,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地體現出自身的差異性,引導學生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能夠體現出自身的特色。
2提高學生自身的語文閱讀儲備
小學階段學生自身的認知能力比較薄弱,但是本身愛玩的天性卻沒有多少消減,所以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活動中,就可以適當地結合該階段學生的認知觀念進行活動的有效設計,在傳統的實踐活動之中,教師占據著主體地位,以自身的意愿作為教學活動開展的基礎,限制了學生自身語文能力的發展。
小學語文課外活動作為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一項重要發展措施,在實施的過程中除了能夠實現學生語文理論知識的學習與鞏固之外,同時還能夠激發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熱情,讓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到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之中,同時實現對自身創造思維的有效培養,對于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而且,在新課改的教育改革之下,關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也引起了很多人的重視,為此教師在開展課外教學活動時,可以將課外閱讀放在首要的位置之中,既能夠讓學生學習到更多課本以外的知識內容,同時還能夠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習到更多的語文知識和技巧。教師可以定期在班級中組織學生進行閱讀講堂,讓學生將這段時間閱讀的書籍進行總結與歸納,同時讓學生針對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感受寫一篇讀后感,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3針對重難點任務開展教學活動
小學的語文作文一直是教師和學生都比較頭疼的內容,它體現的使學生對于語文的表達等方面的能力結合,小學階段受到年齡的限制,他們對于外界的感知認識不夠深刻,在寫作的過程中也找不到寫作的思路。為此教師就可以通過開展課外活動的方式,讓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之中去尋找寫作的靈感的經驗。
教師在開展課外活動時可以結合不同學習階段學生對于教學的需求進行更加對性地制定針對性地制定,讓課外活動能夠提高課堂之中的教學質量。教師就可以開展朗讀競賽、寫字競賽等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都是基于學生在課堂之中的表現情況,如果在課堂之中發現有學生對于本次的漢字教學內容有異議,記憶不夠牢固時,教師就可以通過開展競賽的方式加深學生對這些漢字的印象,相比于進行反復重復的練習更能夠激發學生自身的學習興趣,同時在這一過程中還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的學習能夠充滿樂趣。又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寫“我身邊的愛心接力”這一主題的作文時,教師首先引導學生自行在日常生活中尋找此類的創作素材,然后將其歸納總結出來,在寫作的過程中將自己收集到的材料加上自己的感悟完整地表述在文章之中,這樣不光是完成了一篇高質量的文章,同時也在素材收集的過程中實現了自身品德習慣的養成。
綜上所述,教師在為學生開展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要注意自身方式方法的創新和改革,在具體的活動開展中依據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發展需求進行針對性的教學設計,讓每一位學生在實踐活動之中都能夠獲得適合自身發展的能力和技巧。同時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活動的開展有效地提高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能夠通過語文學習感受到語文知識的魅力,為學生后續語文能力的積累打下一定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鄧飛. 智慧課堂下小學語文學習活動實施研究[J]. 學周刊,2022,(01):40-41.
[2]楊春玲. 游戲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 知識文庫,2021,(24):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