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燕午
摘要:隨著年齡的增長,受教育者步入初中階段,課業在數量和難度上都得到了提升,學生的學習壓力也隨之上升,部分學生在這一環境下無法適應教師的教學或課本知識內容,導致學習成績與理想差距較大,進一步打擊了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不利于學生后續階段的發展,而數學學科作為一門重要學科,若長期處于學習的困擾階段,將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學生的進步。研究“學困生”的現狀水平對于解決當下初中學校數學“學困生”的現象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學習方向;初中數學;學困生;思辨意識
引言:
學困生是指學習效果不理想,或學習活動開展受到阻礙的學生,教師只有根據具體學情,幫助學生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才能使其轉化為優等生,使教學工作有序進行。教師應不斷優化教學思想,在尊重其學習主動性的同時,幫助學生主動探索知識,也能使學困生學習到更符合認知規律的內容,從而增強學習自信心。這樣不僅可以通過趣味性課堂的建立,引導學生強化意識,也能樹立合作意識,使新式的授課方式助力數學課堂的順利進行,并幫助學生通過思辨意識的發展,由學困生轉化為優等生,為其更好地發展打下基礎。
一、解決學困生問題的措施建議
(一)尊重主體地位,營造積極氛圍
教師需要通過合作學習的應用重視學生主體地位,使其在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同時,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樣既能使有趣的數學課堂,助力學生學習效果的不斷提升,也能幫助學困生了解自身存在的問題并積極改正。例如,教師進行垂線的授課時,本節課需要學生掌握垂線性質,學會用三角尺等輔助工具畫出垂線并解決實際問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學情建立學習小組,盡量將學困生與學習效果較好的學生分在一組,使學困生可以在相互合作中對知識進行探索。這樣就能使學困生在相互討論中,既快速尋找到點到直線的最短距離,也能通過對垂線意義的了解強化思維意識,尋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幫助學困生在積極思考與探索知識中,尋找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向,從而助力數學課堂的有序開展。
(二)豐富授課內容,強化學習熱情
學困生由于學習效果較低,所以往往難以產生主動探索知識的熱情。教師需要豐富授課內容,鼓勵學生積極對知識進行探索,才能在強化學習熱情的同時,更好地幫助學困生向優等生的方向邁進。例如,教師講解有序數對的知識時,本節課需要學生通過對重點知識意義的掌握,學會用數對確定點的位置。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與重點知識相關的例題,讓學生在小組的相互探究中學習數學知識,并探索解決有序數對問題的基本方法。這樣不僅可以使豐富的內容,快速吸引學生學習目光,也能使學生在自主探索知識的同時,尋找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避免自信心受挫。教師需要在學生進行合作交流時,重點重視學困生的解題思路與課堂參與度,并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授課計劃,鼓勵學生在積極參與中更好地強化學習效果,使合作學習助力學困生取得更好的考試成績。
(三)完善正向反饋機制的建立
培養學習興趣的前提條件是具備自信基礎。初中數學的教學內容與小學相比,在知識水平上存在較大差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碰到晦澀難懂的理論內容,但由于缺乏自信心,沒有選擇與老師交流探討解決問題,導致問題日積月累,嚴重阻礙了未來數學學習的發展。比如,在數學活動“測量距離”的學習中,教師在分組的時候,就可以有目的地把學困生與其他學生進行混合編組,在活動過程中,有意地把“問題點”留給學困生解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其他學生進行引導幫助。在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邀請學困生對活動過程進行復述,并適當地進行引導,讓學困生自己解出問題的結果,教師再給予鼓勵和表揚,從而讓學困生在這一過程中感悟到學習的樂趣,增強學習的興趣,減輕自卑心理,提升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四)強調發展合作的重要性
合作學習是受教育者乃至社會工作者都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這一學習過程能潛移默化地影響人的主觀能動性,通過不斷地實踐來認識世界的客觀規律,從而更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的作用。在這一基礎上,要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即對班級成員進行分組,將學困生分散在數學學習興趣較高且具有良好學習方法的學生群體中,通過這一群體的意識來影響學困生的意識。在自主思考與交流的基礎上具有針對性地學習,學生能夠選擇性地汲取積極的發展因素,并應用于自己的實踐和認知過程中,促進數學學習水平的提升,從而克服“學困生”的問題,實現認知的飛躍。
(五)優化評價,讓學生找到數學學習基本方向
評價總結方式會推動課堂教學整體目標的實現。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優秀的評價和指引,讓學生清晰數學學習的基本方向。基于課堂教學過程的基本需求,教師評價學生取得的不同成果,對學生的學習成效進行指引,也會讓學生清晰了解自身在學習中的不足,有針對性地調整學習計劃,會推動學困生正確心理、清晰目標的形成。此外,通過評價方式和復習課堂的總結,教師也會了解學生的學習不足,有助于保障教師教學策略的及時改變和科學、“親民性”。例如:在復習課堂中,教師可以首先引進游戲方法,讓“植物大戰僵尸”貫穿于數學復習課堂中。教師拋出不同的問題扮演僵尸,學生予以回答,學生回答正確,則豌豆射手升級;若學生回答錯誤,則豌豆射手降級,僵尸升級。課堂教學中通過游戲形式檢驗學生的復習成果,隨后教師評價學生的數學學習成效,讓學生掌握更加有效的模式。教師基于學生在復習課堂中的表現,調整教學計劃,讓科學、有效方法指引學困生合理有效復習。此外,教師要就課堂中學生之間相互幫助、相互指引的成果進行評價,讓學生在數學課堂學習中形成正確心理意識,通過數學課堂教學的指引,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同時培養學生的團結意識,促使學生能夠在數學課堂中取得進步,讓學生成為新時期綜合發展的人才。
二、結語
初中階段是受教育者學習的重要時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認知意識對于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而初中數學的教育就需要運用科學的辦法,幫助數學學困生實現小學認知體系到初中認知體系的跨越,通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其主觀能動性,促進初中數學教學水平的正向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抑.初中數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J].數碼設計,2017,6(10):204.
[2]吳錦花.初中數學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及對策[J].亞太教育,2016(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