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媛
摘要:?初中音樂是培養學生審美意識、提高學生藝術修養的重要學科。教師在音樂課堂中搭建情感教學平臺,借助創設情感教學情境、豐富情感教學資源、關注情感教學交互等手段,實現情感教學與音樂教學的完美相融,推動學生音樂素養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情感教學;初中音樂;應用分析
引言:
音樂是初中階段非常重要的素質類學科,對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十分關鍵。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對音樂教學的重視度不高,導致音樂課堂枯燥乏味,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受到很大影響,不利于提升音樂教學的質量。因此,為了更好地保障音樂課堂教學的質量,教師還需要充分認識到傳統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將情感教育引入課堂中,通過情感教育來更好地開展課堂教學,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內涵,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與音樂知識水平。
一、加強音樂背景的探析,為情感教育做鋪墊
在初中階段的音樂教育中,感情教育的滲透需要經歷一個前提鋪墊的過程。這是因為初中生很多都從未接受過正規專業的音樂教育,在對各類音樂作品及其產生背景等方面沒有什么了解,在面對一部作品的時候很難從情感上引發共鳴。在音樂教學中增強背景解析和滲透,就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加透徹地領會音樂產生的時代環境、創作的背景和意圖,了解音樂作品的思想內涵,在此基礎上感悟音樂的魅力,才更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鳴。
比如我們想要讓同學們感受《黃河大合唱》這首樂曲的魅力,光讓大家去聽音樂顯然是不夠的。尤其現在的初中生,在年齡上都屬于00后,他們所接觸的生活環境和《黃河大合唱》所反映的時代有著較大的差異,在對作品的賞析理解方面肯定難以產生共鳴。老師可以去為大家講解當初冼星海創作這首樂曲的時代背景,解讀抗日戰爭時代中國的歷史環境和國家處境。為了增強學生對作品時代背景的理解,老師還可以通過互聯網去搜集一些革命戰爭題材的影視劇作品或者圖片資料等,將其中的情境、場面和《黃河大合唱》的樂曲賞鑒相結合。這樣更容易將學生帶入到音樂作品的場景中去,去感受作品的思想,感受作品的情感,從而形成對音樂作品的良好認知。
二、創建音樂教學情境,營造情感教學氛圍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對周圍的環境比較敏感。教師要充分認識教學情境創設的重要性,將情感教育融入教學情境中,創設情感教育情境,從而更好地完成情感教育。在創設教學情境的時候,教師先思考音樂教學的性質,然后融入發展性與創新性,結合具體的音樂教學內容,營造合適的教學情境。同時,教師還需要融入情感教育理念,重視學生對音樂的感悟與理解,讓學生獲得更加深刻的情感體驗。
例如,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的時候,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發揮多媒體教學的趣味性與生動性,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情感意識。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不同樂器演奏同一首樂曲,將學生不同的情感體驗激發出來,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
三、關注情感教學交互,升華情感認知
學生是音樂課堂的學習主體。教師關注情感教學的交流互動,確保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交互效果,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思維導向,能夠提高情感教學的指向性,使學生向著教師預期的方向得到情感認知的升華。教師要注重音樂活動的創新優化,提高活動內容的開放性和自由度,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活動過程中的所想所得,糾正學生認知誤區,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師占據學識制高點,在情感認知方面也存在優勢,從交互活動中形成情感傳遞,符合音樂學科教學的普遍追求。
在音樂課堂中融入一些啟發性的活動問題,可以強化學生音樂學習意志,提高學生活動專注力,幫助教師掌握學生活動過程的情感動態變化,進而展開針對性的情感教學環節。教學“意大利音樂風情”相關內容時,教師以印度尼西亞民歌《劃船曲》作為課堂導入素材,投放導入問題:歌曲的體裁是什么?為學生明確“船歌”的音樂體裁。接著分別播放《烏蘇里船歌》《六月—船歌》等多個國家的船歌作品,組織學生思考:不同國家船歌有沒有共同特點?學生此時作出的回答還比較片面、淺顯。教師切入課堂核心內容,開展《桑塔露琪亞》的欣賞和學唱教學,用戴玉強的演唱作品,引導學生分析作品的音樂要素,嘗試有感情地歌唱作品。學唱結束后,教師回到最初的課堂問題,啟發學生結合多部作品的學習體驗,總結出船歌“搖曳蕩漾”的特點,落實課堂教學的知識目標,也為情感教學滲透提供契機,教育學生以開放性的音樂視野看待不同國家、不同類型的音樂作品。學生對教師引導展開積極回應,逐漸達成更多呼應和共識,促使學生實現情感的升華。學生有對比的意識,面對不同文化背景的音樂作品,能夠闡述自己的見解和感知,需要教師的認同評價。
音樂課堂中的師生交互是最為平常的,作為主動者的教師,需要發揮主導作用,不僅要為學生投放交流話題,還要組織學生進行對等的交流。學生大多不會主動與教師對話,教師對此需要有更理性的把握。為學生投放一些思考問題,組織學生展開多種形式的思考和討論,對學生個性觀點進行歸結和評價,引導學生展開深入思考和體驗,都能夠形成嶄新互動調動,教師處于課堂主動地位,積極引導學生展開思考討論,與學生進行積極對話,能夠形成豐富教育契機,這些交互活動都帶有情感色彩,讓情感教學自然發生。
結論:
初中音樂是一門強調情感感悟和學習體驗的學科,課堂教學活動注重綜合性和實踐性,為情感教學內容滲透提供了豐富的切入點。教師要立足音樂學科教學特點,加強情感教學情境的多元創設,把更多有利于學生知識生長和健康發展的情感教學資源融入到音樂活動中,提高音樂課堂的交互效果,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引領學生建立正確的情感認知和價值觀念,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慶紅.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J].基礎教育研究,2018(24):63-64.
[2]崔曉娟.初中音樂課堂引入情感教育的方式及意義探索[J].北極光,2019(1):122-123.
[3]林茵茵.情感教育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實施策略[J].新課程(中),2019(8):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