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玲玲
摘要:小學語文作為小學階段重要的學科之一,教師一定要緊跟時代的腳步,將新課程改革體系的教學模式融入教學中去,這樣才能從本質上提升教學的質量,使學生能夠將閱讀效率最大化,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基于此,本文對小學四年級有效閱讀教學進行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培養
引言
教師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時,應以課本內容為基礎,拓展語文閱讀學習的內容。教師也應積極應用現代化的教學工具,為學生展示直觀、立體的閱讀學習資源,為學生參與閱讀學習活動提供動力支持,使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具備情景化特點,更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
一、激發興趣,開拓學生的認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對一個事物產生了好奇心,那么他就有動力去了解它,去感知它,不斷地接近這個事物。教師在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路上扮演的是一個引路人的角色,因為學生個人經歷和愛好不同,很難做到整齊劃一,其實也不必如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去發掘自己的愛好,尋找自己感興趣的書籍。例如,在四年級語文中有一個單元是專門寫神話故事的,在講解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用一些神話性、夸張性色彩的詞匯來講述,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在學習《盤古開天地》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再詳細地講一講中國古代的其他神話,如果學生中有人對此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教師可以適當地補充一些課外知識,開闊學生的眼界,使學生更加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學生課下去閱讀相關的書籍,進一步延伸學生的興趣愛好。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的同時,粗略地比較一下中西方的文化差異,發散學生的思維。這不僅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也開闊了學生視野,進一步地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閱讀積累,貴在堅持
在小學四年級這個階段,大部分學生還缺乏自制力,干一件事情往往是三分鐘熱度,但是閱讀光靠這三分鐘熱度是不行的,閱讀貴在堅持,也最能培養一個人堅持的品行。學校可以開設一門閱讀課,教師在這節課上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書籍帶來閱讀,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此外,教師可以花一半的時間讓學生閱讀,剩下的一半時間,教師可以讓學生分享一下自己的閱讀經歷以及閱讀的書籍、閱讀的收獲等。通過分享,學生不僅可以鍛煉自己,而且能找到有共同閱讀興趣的同學。在閱讀這一方面,教師還可以給學生講解一些名著,讓學生體會到閱讀的快樂,同時通過閱讀課的設立,讓學生形成習慣,在特定的時間去閱讀,養成固定的閱讀習慣,幫助學生將閱讀這一良好的習慣堅持下來。
三、逐步摸索,尋找方法
既然說到了閱讀,那么一味地死閱讀也是不行的。什么是“死閱讀”,就是光看書,不動腦子,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死讀書。閱讀也是有它的方法的,在學生剛開始閱讀前,教師可以先從中摘取一個小片段,一邊閱讀,一邊提問學生,讓學生在閱讀中思考,培養學生邊讀書邊思考的習慣,同時也可以抓中其中的重點來提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可以向教師提出自己的看法,說出自己的疑問。教師在解答學生的問題時,也要逐步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思考,讓學生逐步摸索出屬于自己的閱讀方法。同時,教師也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查找一些名人的讀書方法進行借鑒,但不能照搬。在閱讀前期,教師可以給學生設立一個目標,例如:這個學期要看多少書?在閱讀書籍時,也要鼓勵學生多做讀書筆記,加強記憶,不斷積累一些好詞好句,并逐步運用在寫作中,這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閱讀量,又能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進步。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既收獲了方法,也得到了知識,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
四、分層教學,貫徹個性化教學理念
在個性化教學理念的引導下,小學語文教師應在課上注重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引導學生訴說自身在閱讀學習中的問題和困難。以此為基礎,教師可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閱讀意見和建議,引導學生使用正確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更關鍵的是,教師可結合學生的近期成績以及具體的學習狀態,將班級中的學生進行分層。分層教學的方式是落實個性化教學理念的有效手段,也可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突出語文閱讀教學的針對性。例如,在講解《守株待兔》的內容時,教師可帶領學生閱讀課本內容,并對課本內容進行分析和總結,分析和總結的內容主要包括文中出現的生字、生詞、文中主要人物的關系以及故事中蘊含的道理等。此間,針對基礎知識不足、學習態度不夠積極的學生,教師可提問:文中農夫“守株待兔”的原因,這個原因在文中就有表述,教師也可借此提問學生生字生詞的讀法;針對基礎知識較好、表現相對積極的學生,教師可直接提問文段蘊含的深刻道理,從文段整體的角度分析農夫行為的合理性,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從而做到分層教學,貫徹個性化教學理念。
五、使用多媒體教學工具,拓展語文閱讀內容
語文教師可使用多媒體教學工具適應新時期信息化教學的新要求,為學生提供更直觀、更立體的語文閱讀教學形式。在使用多媒體教學工具時,語文教師應以課內授課內容為基礎,結合語文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為學生拓展與課內閱讀教學內容相關的課外閱讀內容。例如,在講解《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課文內容時,在完成課內閱讀教學任務的基礎上,教師可為學生拓展與本篇課文相關的背景知識,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為學生播放相關的圖片或者影視資料,介紹周恩來總理少年時的社會背景,從而引導學生移情于景,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這也是提高閱讀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
結語
語文學習是離不開閱讀的,無論是小學還是初中、高中,閱讀始終伴隨著學生成長。在考試中,閱讀也占據著很大比例,因此閱讀能力應該從小就開始培養。在學習的初期,教師就要讓學生意識到閱讀的趣味性和重要性,不斷加強這方面的鍛煉。教師要適應教學改革,不斷為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幫助學生進一步成長。
參考文獻:
[1]章珊珊. 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的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5.
[2]馬英英.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D].延安大學,2014.
[3]姚秉含.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D].聊城大學,2014.
[4]孫慶春. 改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個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