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文禮
摘要: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堅持的事情,新課改課程標準就要求大大增加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量。閱讀不僅可以幫助小學生拓展知識面同時也可以培養他們的語文素養,而群文閱讀是閱讀教學中出現的一種新興的模式。教師引導小學生在一段時間中閱讀相關聯的幾篇文章,在這段閱讀時間中,學生會根據文章內容進行綜合分析思考,大大增加了閱讀量和相關知識的深廣度,不得不說群文閱讀對于小學生提高閱讀書有時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群文閱讀;語文閱讀;小學高段
引言
群文閱讀是對傳統閱讀模式的一種很大突破,也是近幾年來我國教育領域中出現的一種比較新穎有效的教學模式。群文閱讀教學在進入小學課堂過程中一定會經歷一個由不適應到適應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透徹分析了解群文閱讀教學究竟是什么,能給我們教學帶來怎樣的收益。群文閱讀教學其實就是一個點散發出多個面的問題,幾篇具有相關聯的文章出現在一起,他們圍繞著一個基點展開一系列的討論。而學生就可以在群文閱讀學習過程中通過這個基點來闡發自己的一些觀點展開一些討論,最終形成一個共識。在學習過程中每個學生都可以闡發自己的觀點,具有極強的自主能動性,因為它不像傳統閱讀中所規定的答案,學生一定要按唯一的答案去回答問題。群文閱讀的目的是讓學生極具自主能動性地進行深入的思考,并且在思考后與他人進行交流,從他人的思想中獲取不同于自己的一些信息。
一、開展群文閱讀教學的價值
群文閱讀教學應該引入小學課堂之中,因為群文閱讀對語文教學來說去了非凡的意義。小學階段的孩子們的認知能力正處于發展階段。這個時候一定要抓住關鍵時期,讓學生輸入大量的閱讀幫助他們拓寬閱讀面以及閱讀積累。將群文閱讀引用小學課語文課堂可以讓小學生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獲得大量的閱讀量,并從學習的文章中抓住一條主線以此成倍的增加知識深廣度。與此同時,群文閱讀教學還能夠幫助學生快速的提高閱讀速度。因為群文閱讀是由幾篇相關聯的文章一起呈現,閱讀量相對來說比較大,他的要求是需要小學生進行快速閱讀,在短時間內盡可能的從文章中提取重要有用的信息。在這一閱讀過程中,小學生的思維敏捷度,閱讀效率和信息篩選能力都大大提高,得到了很好的鍛煉,為今后的更深層次的閱讀教學打下了堅實基礎。群文閱讀教學模式除了在學生的知識層面和閱讀層面有很大的幫助以外還能活躍課堂氛圍。以往的閱讀教學對學生來說相對枯燥,對學生深入文章情感,理解人物形象幫助并沒有多大,并且學生注意力也很難一直保持在閱讀教學的內容之中[1]。群文閱讀模式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可以在愉快和公平的氛圍中進行。讓學生深入自主地思考文章的邏輯關系,理清文章的層次關系,分析文章的特點和寫作技巧,加深學生的閱讀能力。
之所以推廣群文閱讀教學,不單單是對學生群體有很大的益處。對老師來說也是一個提高自身能力,豐富自身教學經驗的一個很好機會。學無止境,身為一名教師,應該有終身學習的積極思想。教師在傳授小學生知識的同時,也應該不斷的豐富自己的閱讀量,提升自己的語文閱讀素養。保證自身能夠不斷的進步,切實滿足語文教學中的各種需求。因此在群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積極的接受新的閱讀模式,更要成為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的推廣者,在這過程中積極的籌備教學資源,不斷的搜索相關信息,拓展自身的知識儲備[2]。除此之外。群文閱讀教學的積極展開,對于教師的授課能力會有很大的提升。新課程改革一直所推廣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在群文閱讀中可以得到真正的落實,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角。教師采取豐富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快速適應群文閱讀教學,讓學生盡快融入閱讀教學之中。因為全文閱讀并沒有設置一定的范圍,因此這個條件就有利于教師進行自我發揮。教師想要在一節課中貫穿怎樣的主線,采用哪些文章都是教師自主進行選擇的。這樣教師在設計課堂時會擁有更多的靈活性和機動性,為教師提供了展現自我課程設計能力的大舞臺,同時也能從中獲得成就感。
二、群文閱讀教學議題的確定
全文閱讀最大的特點在于每篇文章的組合呈現。這些文章他們都圍繞著一個共同的話題或主題進行展開,這些文章出現的形式也是豐富多樣的,其中有多種材料組合而成,也有的是稍微復雜的非連續性文本[3]。群文閱讀的出現并不是要完全取代單篇閱讀。恰恰相反,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當教師在進行群文閱讀教學的時候,第一步要先確立好一個議題,以這個主題為基點再去選擇適合的文本材料。現行的語文教材的組織通常都是一個單元一個單元進行排列。這樣其實就是群文閱讀的一種呈現,圍繞一個單元主題包含了四五篇課文。因此教師一定要學會解讀單元導語來確定議題,比如在五年級上冊六單元的單元導語頁面,幾行短小的文字就將父母之愛這一永恒的主題呈現出來,一小段話中將這種愛描述的非常透徹。這種愛它可以是奉獻,也可以是對孩子的嚴格要求,更是孩子需要時的挺身而出和保護。除了主題上教師還可以通過不同的文體形式確定議題。在同一個主題之下,不同文體可以進行組合呈現,讓學生在一個話題中能接觸到不同的文體形式。在不同的文體中讓學生發現相同之處提升他們觀察以及篩選信息的能力,當學生通過學習整合構建之后得到了一些結論后,他們的自信心和表達欲望也會有很大的提升。無論是主題還是文本形式,都應該符合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小學生的認知上處于發展階段,教室應該選擇一些讓他們容易讀懂的,容易把握的議題。同時可以仔細的鉆研教材,把一些具有相同主題的課文進行整合,這樣可以省下很多時間,并且能幫助學生建立起系統性的閱讀。
三、結語
如果在教學群文課文閱讀中改變過去只注重學生的閱讀、講故事和背誦技巧的做法,讓教師教給學生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讓學生多讀多練習,嘗試分析、比較,在閱讀整合、判斷、綜合、歸納等過程中進行思考和分析,那么學生的閱讀能力一定會得到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沈炯. 漢語語調構造和語調類型[J]. 方言,1994( 3) : 221-228.
[2]沈炯. 漢語語調芻議[J]. 語文研究,1992( 4) : 16-24.
[3]陳玉東. 無標注語段的韻律特征分析[J]. 語言研究,2007( 1) : 45-52.
[4]仲曉波,王蓓,楊玉芳,呂士楠. 普通話韻律詞重音知覺[J]. 心 理 學 報2001. 33( 6) : 481-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