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志忠
摘要:新課改視域下,初中數學教學的任務不再僅僅是傳播基礎知識,還需要立足初中生興趣愛好、成長特點以及學習需求,在教學中促使學生合作與自主探究,拓展學生數學思維,培養學生合作共贏意識,提升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小組合作學習是符合新課改理念的一種模式,這種模式的開展需要遵守相關原則并依據教材合理地布置合作任務、引導合作方向,以提升其有效性,促進教學工作順利進行。
關鍵詞:初中數學;小組合作;有效性
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都需要有長期的積累,在學習的過程中,都會有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對于剛上初中的學生而言,初中數學的難度增加了很多,如果學生沒有能夠很好地轉變學習方法,對于數學的熱情就會不斷削弱。因此,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合作學習這種新型教學模式,讓學生通過互相交流的方式來獲得數學的解題思路,拓展數學思維,激發學生的數學熱情。另外,學生在合作過程中,思維將會產生摩擦,這樣就能夠更快、更有效地找出正確的學習方法,使教師的學習課堂更有效率。教師在課堂上要進行恰當的設計,讓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學習合作中,采用合理的應用策略,促進學生更好地運用合作學習的模式來學習數學,營造高效課堂。
一、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的必要性
1.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合作學習模式最重要的就是“合作”二字,正所謂一人知識有限,眾人智慧無窮,合作學習正是如此。它在現如今的教學模式中是最為重要的一種方式,而合作學習模式不僅能提高學習的效率,也能促進學生之間的積極互動。在合作學習模式中教師可以把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小組之間競賽答題,組員之間明確分工,然后一起來完成學習任務。這種學習方法不僅能快速解決問題,也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在輕松愉悅中學會知識。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會互幫互助,明白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也能激發學生團隊合作精神。
2.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情況。數學這門課程基礎是非常重要的,但大多數學生的數學基礎都是高低不一的。在以前的機械化教學模式中這一現象是非常嚴重的,因為有的學生學習能力強,有的學習能力弱,學習程度不一。而機械化的教學會大大地拉開學生學習的差距,跟不上教學步伐的學生就會漸漸感到吃力,進而放棄學習。這顯然是一個惡循環過程,而合作學習就是團隊合作一起學習,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有充分的時間去觀察每個同學的學習能力,并一一去引導教育他們。在這種合作學習的模式下,學生不僅能提高對學習的積極性,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也能使學生查漏補缺,縮小學習差距。
二、淺談合作學習在初中數學課堂的應用策略
(一)課前預習,夯實合作交流基礎
在課堂開始之前,學生要進行預習,對知識有一定了解后才能更好地展開合作。因此,自主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前,提出關于本課的重要內容,讓學生進行思考,再讓學生與同學進行交流,教學相長,發現自己的薄弱點,完善知識體系,然后教師再根據學生的問題進行知識指導。例如,在學習因式分解時,教師讓學生進行預習,讓學生提前了解解題思路,提公因式、公式、分組,讓學生根據步驟解決方程,在預留問題時逐漸增加難度,給學生交流提供更大的空間。在上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進行交流,在交通結束后讓學生演示結果,從而更好地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并讓學生鞏固知識。通過預習,能夠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促進學生更好地交流。
(二)師生合作,營造合作探究氛圍
師生相互合作學習,是營造合作探究氛圍的關鍵,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為了課堂秩序,及講課效率,占據了課堂的主體地位,這樣師生就很難達成合作探究。教師作為課堂的主體,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不高,這種教學方式導致學生的數學課堂參與度不高,課堂的效率也無法提高。在教學中,營造課堂氛圍尤為重要,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提出疑問,教學相長,促進師生之間的合作。現今合作教學模式已經注入了許多新元素,如果教師在課堂的設計上沒有及時地轉變,會產生許多失誤。因此,教師需不斷完善課堂。開始時學生會常常因為模式的轉變不適應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在預習中無從下手,不明白合作的目的,在遇到這種情況時,教師要給學生進行耐心講解,讓學生清楚自己是課堂的主體,進行自主預習,在師生共同合作交流下,使得課堂質量提高,達到共贏。例如,教師在教學二次函數時,函數是初中數學學習的一大難點,學生學習起來會存在一些困難,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演示函數圖像的變化,并代入特殊點,再讓學生進行合作探究,手動計算,這樣能夠讓學生自主研究出解題思路,讓學生在交流時指正出別人的錯誤,取長補短,使得二次函數的難度降低,提高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
(三)因材施教,采用合理合作模式
由于各地的教學情況不同,不同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有所差別,所以,教師在開展合作探究的模式時,應該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掌握情況而定,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合作學習方式,這樣才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合作交流。例如,在教學函數時,題中出現“不大于”“不小于”等關鍵詞時,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讓學生仔細審題,提高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不能被題目中的干擾項影響。當學生在獲得正確的信息后解決問題就會有一種撥開云霧見晴天的感覺,這樣學習數學的難度就會大大降低。因此,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讓學生養成合作學習的習慣,在遇到題目時,引導學生提取題干中的有效信息畫出筆記,再與合作的同學進行交流,這樣能夠發散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從而更好地找到解題思路。學生通過集思廣益,思維不斷地碰撞,進行數學問題的解決,更好地提高了合作能力。
合作學習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具有其他學習模式無法比擬的優越性,教師要進行精心的設計,合理地利用這種高效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掌握課堂的主動權,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活動,進行相互學習,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整體上提高初中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貴紅.論初中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構建[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7):138.
[2]林志強.初中數學課堂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8(44):24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