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星星 羅小龍 馬立 李冰洋
摘 要:旅游業被譽為“朝陽產業”,旅游資源空間開發潛力分析是發展旅游業的重要依據。本文以邯鄲市為例,運用GIS空間分析與層次分析法,結合邯鄲旅游資源的實際情況,構建邯鄲地區旅游資源評價指標體系,分析邯鄲市全域旅游資源空間開發潛力。評價結果表明:邯鄲市全域旅游資源的自然生態條件分布西高東低;旅游基礎條件的分布主要在主城區、武安市、峰峰礦區、永年區4個區域;具有較高社會經濟指數的區域,則主要集中在各市縣中心;最適宜開發區域主要位于邯鄲主城區,適宜開發區面積大部分在最適宜開發區的周邊,較適宜開發區中主要為峰峰礦區、永年區、武安市,控制開發區主要位于邯鄲東部。
關鍵詞:旅游資源;空間開發潛力;空間分析;邯鄲
中圖分類號:F592 文獻標識碼:A
旅游資源是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和旅游生產力增長的潛力所在[1]。旅游資源評價是合理規劃和旅游開發的前提。近年來,運用條件價值法、旅行費用法、市場價值法等經濟學模型開展的旅游資源價值評價研究不斷增多。Priskin[2]從資源條件、可達性、基礎設施、環境惡化程度4個方面入手,采用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構建評估框架,并以西澳大利亞中部海灣地區為例進行了檢驗。Manojlovi 等[3]分析了包括自然條件、文化、娛樂活動、建筑等關鍵資源和吸引物,利用層次分析法建立了塞爾維亞4個城市旅游目的地的層次結構。Anfuso等[4]通過構建包含18個自然資源指標和8個人為指標的濱海景觀評價體系,對古巴西部43個景點進行評估,進而提出濱海旅游管理提升意見。
國內旅游資源評價工作,主要集中于旅游資源發展潛力評價、視覺質量評價、開發適宜性評價等方面。白軍利等[5]以四川省為研究區域,利用數理統計方法及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GIS)技術,采用資源豐裕度指數、變異系數、均衡度指數及均衡比系數,對A級旅游景區空間分布差異進行測度。向旭[6]結合秦巴山脈重慶片區旅游發展的實際,建立該區域旅游競爭力評價的指標體系,運用加權求和多指標綜合評價模型評價該區域的旅游競爭力。
邯鄲市是著名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并有“成語典故”之鄉的美稱。本文以邯鄲市為研究樣區,運用地理信息技術方法,構建科學合理的旅游資源定量評價指標體系,分析邯鄲市全域旅游資源空間開發潛力,以期為邯鄲地區因地制宜進行旅游開發提供借鑒與參考。
邯鄲市位于河北省南部,旅游資源有地貌景觀、水域風光、生物景觀、氣象與氣候景觀、一級遺址、建筑與設施、旅游商品和人文活動等類型。筆者運用百度地圖搜索得到的數據顯示,邯鄲市旅游景點合計466個,其中A級旅游景區29個。
(一)數據來源
數據源、數據來源與涵蓋信息參見表1。
(二)研究方法
本文基于各類基礎地理數據、DEM數據、旅游數據等,結合邯鄲市本地的生態資源、交通網絡、社會經濟發展狀況,選取影響該地區旅游狀況的主要指標作為評價因子,對旅游資源評價因子進行計算,綜合運用地理信息技術與層次分析方法獲得邯鄲地區旅游資源的綜合評價結果,構建邯鄲市旅游資源評價指標體系,分析邯鄲市全域旅游資源空間開發潛力[7]。
(一)單因子指標評價
1.坡度
筆者根據邯鄲地區的DEM數據提取出地形坡度信息,結合《水土保持綜合治理 規劃通則》對提取的坡度進行分級賦值。坡度越大,旅游開發的難度也越大。本文將該地區的坡度劃分為0~5°、5°~8°、8°~15°、15°~25°、25°~90°這5個級別,結果顯示邯鄲市坡度西高東低,變化明顯。
2.植被覆蓋度
在旅游資源空間開發潛力分析中,筆者通過對植被覆蓋度的研究,可以了解當地的環境狀況,其中植被覆蓋度越大,該地的自然生態環境就越好,可供旅游發展的空間也就越大。本文利用遙感歸一化植被指數(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估算植被覆蓋度。
3.旅游資源吸引力
邯鄲地區景區名稱、所在地市、級別等信息均來自2020年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網站,共有2個5A級旅游景區,11個4A級旅游景區,9個3A級旅游景區,利用GIS分析得出邯鄲市3A級以上旅游景區的吸引力分布圖。其中,旅游資源主要集中在主城區、武安市和涉縣3個地方。總體來看,邯鄲市的旅游景點呈現典型的分散狀態,中西部由于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形成了有一定吸引力的旅游聚集區[8]。
4.旅游資源聚集度
百度地圖搜索得到的數據顯示,邯鄲市旅游景點合計466個,筆者對邯鄲市全域旅游景點數量進行點密度分析,結果顯示,邯鄲市全域旅游景點分布較散,在主城區,即邯山區、叢臺區、復興區、永年區、峰峰礦區等景點較多,旅游資源比較豐富,其他地區則主要分散在各個縣市。
5.旅游接待能力
邯鄲地區吃、行方面的準確的定量、定位數據量大且難以獲取,所以筆者采用三星級以上酒店數據來衡量邯鄲地區旅游的接待能力。本文利用八爪魚數據采集器從攜程網獲得三星級以上酒店的名稱和地址信息,將不同星級的酒店賦予不同的權重值,采用點密度方法求出邯鄲市旅游接待能力分級圖,得出邯鄲市區、峰峰礦區、武安市、涉縣、大名縣的旅游接待能力較強,這些地區基本上都是邯鄲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旅游資源開發較早、市場需求較大的地區。
6.交通便捷性
交通是發展旅游業重要的外部推動力[9]。邯鄲市是我國重要的交通樞紐,包括航空、高速公路、國道、省道、鐵路等多種交通方式,其中不同級別的道路交通運輸能力不同,分別賦予不同的權重值,采用線的核密度法求出各個地區交通的便捷程度。邯鄲地區總體上交通比較發達,這些條件都給邯鄲地區的旅游發展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7.經濟發展水平
夜間燈光數據可以作為一個國家或地區現行統計指標比較好的替代指標,較亮的夜間燈光照明與較高的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緊密相連。筆者通過相關性分析,利用夜間燈光數據推算出邯鄲的經濟發展水平,即經濟發展水平不均衡。經濟水平較高的地區主要是邯鄲市主城區以及各個縣城中心,大部分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尤其是邯鄲西部這些山區。
8.產業支持程度
旅游業是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三產業占GDP比重是衡量旅游城市旅游業發展過程中的經濟支撐因素[10]。邯鄲市各個區縣的第三產業比重也大不相同,最高的邯山區達到了73%,而最低的曲周則只有25%,這也與這些地區旅游資源豐富程度的情況相吻合。
(二)準則層與指標層權重確定與分析評價

筆者通過查閱資料并結合邯鄲旅游資源的實際情況,采用層次分析法對該評價體系各個因素進行權重分析(見表2),再根據各個評價指標單因子計算結果分別求出準則層分級的結果。

結果顯示,邯鄲地區的自然生態指數分布呈現西高東低態勢;旅游基礎指數分布不平均,旅游條件在中等以上的區域為主城區、武安市、峰峰礦區、永年區,旅游基礎條件分布又非常集中;社會經濟指數高的區域,則主要分布在市縣中心,而大名縣、曲周縣、邱縣、涉縣、武安市西部地區則較差。
(三)邯鄲市全域旅游資源綜合評價
筆者運用ArcGIS 10.2柵格疊加分析法以及層次分析法獲得邯鄲市全域旅游資源加權疊加結果圖,將邯鄲旅游資源綜合評價等級從高到低分為最適宜開發、適宜開發、較適宜開發、控制開發區和不適宜開發區5個等級,結果顯示:邯鄲主城區為最適宜開發區,這里旅游資源開發較早,市場需求較大;適宜開發區大部分在主城區周邊地區,這些地區的交通、旅游接待能力、自然條件、經濟發展水平相較于最適宜地區稍差,但對比其他地方又較強,在今后的發展中應注意提升景點的等級,與旅游資源最豐富的地區連片發展;較適宜開發區分布在磁縣、峰峰礦區、永年區、武安市;控制開發區主要位于邯鄲東部,這些地區旅游資源吸引力不足、旅游資源聚集度較小、經濟發展水平低、產業支持程度低,這些不利因素限制了該區域旅游業的發展。
第一,產業支持程度、經濟發展水平、交通便捷性、旅游接待能力、旅游資源聚集度等指標高的地區,主要集中在旅游資源開發較早、市場需求較大的主城區,以及各個縣市附近。
第二,邯鄲市旅游資源的自然生態條件呈現西高東低;旅游基礎條件較好的主要分布在主城區、武安市、峰峰礦區、永年區;具有較高社會經濟指數的區域,則主要集中在各市縣中心。
第三,最適宜開發區主要位于邯鄲主城區。適宜開發區大部分在主城區的外圍,較適宜開發區主要是峰峰礦區、永年區、武安市,控制開發區主要位于邯鄲東部。
[1] 郭來喜,吳必虎,劉鋒,等.中國旅游資源分類系統與類型評價[J].地理學報,2000(3):294-301.
[2] PRISKIN J.Assess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for nature-based tourism:the case of the Central Coast Region of Western Australia[J].Tourism Management,2001(6):637-648.
[3] Manojlovi I,Pavlovi S,A imovac B.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of tourist destinations on the example of key resources of the cities in Serbia[J].Zbornik Radova: Geografski Fakultet Univerziteta u Beogradu,2014(62):145-174.
[4] ANFUSO G,WILLIAMS A T,CABRERA HERNANDEZ J A,et al.Coastal scenic assessment and tourism management in western Cuba[J].Tourism Management,2014(6):307-320.
[5] 白軍利,張輝,王香玉.四川省旅游景區空間分布差異研究[J].地理信息世界,2015(1):31-37.
[6] 向旭.秦巴山脈重慶片區旅游競爭力評價與提升研究[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49-61.
[7] 鄭春霞.基于GIS的淮河源地區生態旅游資源評價研究[D].信陽:信陽師范學院,2019:1-7.
[8] 馬立,王麗娜,王明珠,等.邯鄲市旅游景點空間格局及其多尺度特征分析[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47-51.
[9] 王洪橋,袁家冬,孟祥君. 東北地區A級旅游景區空間分布特征及影響因素[J].地理科學,2017(6):895-903.
[10] 王新越,蘆雪靜,朱文亮.我國主要旅游城市旅游業發展影響因素分析與評價[J].經濟地理,2020(5):19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