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火艷 楊秀敏 張文磊
摘 要:本文基于大眾旅游的社會背景,從平塘縣旅游資源類型特征、旅游資源開發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對平塘縣發展全域旅游進行了可行性分析并提出可行性的開發建議,希望能為平塘縣全域旅游開發提供了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旅游開發;旅游資源;全域旅游;平塘縣
中圖分類號:F592.7;G127 文獻標識碼:A
基金項目:貴州省科學技術基金項目(黔科合基礎[2018]1416);2020年度黔南州理論創新課題(qnzskl-2020-14)。
近年來,我國旅游業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在國民經濟中的占比不斷提升,地位不斷增強,為國家解決就業、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促進城鄉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2015年,我國第一次官方對全域旅游的相關概念進行了界定[1]。2016年,全國旅游工作會議在海口召開,進一步推動了全域旅游發展的進程[2]。我國提出的“全域旅游”主要是在一定區域范圍,以旅游業為優勢產業,但是目前關于“全域旅游”的概念認定還有不少爭議。呂俊芳[3]認為全域旅游通俗地講就是全部區域一體化發展旅游。厲新建[4]認為所謂“全域旅游”就是指各行業積極融入其中,各部門齊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參與,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為前來旅游的游客提供全過程、全時空的體驗產品,從而全面地滿足游客的全方位體驗需求。張輝[5]從“域”的視覺,將全域旅游解釋為空間域、產業域、要素域以及管理域的旅游方式。不管有何爭議,全域旅游的發展模式越來越被人們所認可和接受,是一種可持續的發展模式。
貴州省少數民族眾多,民族風情濃郁,良好的生態環境以及淳樸的民風為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以及貴州省著力打造“山地公園省、多彩貴州風”的旅游品牌,為貴州省的旅游發展指明了發展方向。得益于以上發展優勢,貴州省旅游業近幾年發展呈現“井噴”態勢。
(一)自然資源豐富,特色突出
平塘具有“四天奇觀”,即天眼、天書、天坑、天空之橋——平塘特大橋。打岱河天坑群是目前世界上所發現的最大天坑群,打岱河天坑群具備世界遺產地品質以及成為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遺產拓展名錄的潛力。掌布巖溶峽谷省級地質公園內奇峰異石,以奇聞名。甲茶風景名勝區山清水秀,是難得的世外桃源。和省內其他旅游區相比,平塘自然資源的開發潛力大,生態優勢突出,發展生態旅游自然資源基礎好。
(二)文化旅游資源豐富多樣
平塘縣不僅擁有發達的漢民族文化、還擁有絢爛多彩的少數民族文化,平塘擁有布依族文化、苗族文化、毛南族文化等少數民族文化。平塘縣是我國毛南族的兩大聚居地之一,毛南族擁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語言文化、服飾文化、建筑文化以及習俗文化,可著力開發。平塘縣少數民族文化種類眾多、獨具特色的特點為平塘民俗旅游開發提供了文化保障。另外陶瓷文化也是平塘的一大亮點,牙舟陶是中國十大名陶之一,還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牙舟陶歷史悠久、工藝精湛、風格別具一格。
(三)科普、研學旅行資源等級高,唯一性突出
平塘具有舉世矚目的“絕代雙驕”:中國天眼、平塘特大橋。FAST被稱為“中國天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先進的單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平塘特大橋為世界最高鋼筋混凝土橋塔,具有“天空之橋”的美譽。FAST和平塘特大橋應著力打造成為世界天文科普旅游勝地、國家級研學旅行基地。大射電天文旅游資源等級高、資源獨特的特點,為平塘旅游科普旅游和研學旅行開發提供了獨具吸引力的資源基礎。
(四)旅游資源分布廣泛且聯系性較好
平塘的旅游資源全境都有分布,這樣的分布特點為全域旅游的開發提供了良好的資源分布基礎。在旅游資源遍布全境的同時又相對集中分布于東南西北四個區域,廣而不散。其中西部的天眼景區是全國熱門的天文科普、研學旅行區,而與天眼隔山相望的就是打岱河天坑群,天文地質匯聚一體。
(五)旅游資源組合良好
平塘縣旅游資源種類齊全,各種旅游資源組合優良,人文與自然旅游資源交相輝映,山水相連,而且資源具有鮮明的特色,具有多種旅游方式。如民俗活動有龍舟競賽、耍水龍、舞花燈等,水域景觀資源有玉水金盆景區、玉水濕地公園、苗二河水域風光、綠草灘景區、京舟景區、六硐河風光、龍塘水庫、黑溝水庫等,可進一步進行統籌規劃,科學設計。
(一)景區的建設具備一定的規模
經過多年的建設,全縣景區已具備一定的規模,基本形成了四大旅游區的旅游格局。具體包含以“玉水金盆”景區為中心,涵蓋京舟、綠草灘、苗二河、六硐、卡蒲等景區的東部旅游區;以掌布巖溶峽谷省級地質公園為龍頭,包括牙舟、龍塘水庫的北部旅游區;以天眼景區主體,包括打岱河天坑群的西部旅游區;以甲茶景區為中心,包括甲青等在內的南部旅游區。在景區質量的建設方面也取得了較大的成就,掌布景區與天眼景區已經成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京舟康體養生樂園、甲茶景區以及六硐已經建設成為國家3A級景區。
(二)旅游產業發展迅速
近年來,平塘縣走旅游興縣、旅游強縣道路,大力支持旅游業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投入了大量資金,旅游產業得到快速發展。2013年,平塘縣游客接待量為373.8萬人次,旅游收入36.88億元。經過短短5年時間,平塘縣旅游業得到了跨越式的發展,2017年,旅游總收入102.49億元,同比增長55.1%,共接待游客1 274.11萬人次。
(三)配套服務設施日趨完善
平塘縣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縣域的基礎設施也在不斷地完善。近幾年,先后對312省道、平塘至墨沖公路、坪上至掌布公路、拉嶺至甲茶公路、縣城至京舟公路進行改造,建成獨山至平塘高速公路、開工建設平塘至羅甸高速公路。這些公路和高速公路的建成極大地改善了平塘對外的交通環境,也提高了縣域內的交通通達度,為全縣的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交通基礎。同時,政府加強了旅游服務設施的建設,修建了牙舟陶文化產業園,天坑景區也實現了順利開園,2017年新增了29家酒店,建成了智慧旅游分控中心。
(四)旅游知名度不斷提高
FAST、平塘特大橋、打岱河天坑群是世界之最,是平塘最具實力的名片,FAST、特大橋的建設讓平塘之名活躍于各個平臺,平塘縣的“四天奇觀”(天眼、天書、天坑、天空之橋——平塘特大橋)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中國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大型紀錄片《中國影像方志·貴州平塘篇》的播出,讓更多人對平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各種特大型工程的建設和重大地質的發現,把平塘推向了世界的高度,平塘的知名度空前提高。
(五)政府大力支持
近幾年貴州省大力推進大旅游戰略,從人員、資金、政策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不斷推進旅游業向縱深發展。2016年12月編制的《貴州省山地旅游發展規劃》對全省全域旅游進行了完整規劃。2016年平塘縣“十三五”旅游產業發展規劃評審會明確提出要結合實際情況完善旅游規劃,建設先進的旅游外宣手段、旅游基礎設施、旅游相關配套設施。
近年來,平塘的旅游業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期,在政府政策層面和民間投資等方面都有力地推進了平塘縣旅游業的發展,但是目前還存在著比較明顯的短板。
(一)旅游產品結構比較單一
平塘縣旅游業的發展起步比較晚,相對于省內仁懷市、雷山縣、荔波縣等地,在景區建設、農家樂等方面都處于較低等級發展階段。平塘縣目前開發的景區主要以自然風光型景區為主,如掌布景區、甲茶景區。民俗文化、休閑度假、文化遺產類、研學旅行類旅游產品較少,而且目前景區旅游產品滿足不了游客的需求,缺乏能使游客長時間停留的旅游產品和深度體驗的旅游產品。其中縣域知名度最高的天文科普旅游產品、研學旅行產品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規模較小,游覽項目單一,開發力度不夠,旅游產品單一,比例不協調,滿足不了游客的需求。
(二)旅游產業要素不健全
平塘縣旅游產業結構和要素不健全,與一、二、三產業融合不足,未能對全縣起到很好的拉動作用。縣域內公共交通設施不完善,而且類型單一。景區內基礎設施配套落后,缺少娛樂、休閑服務等必要的配套設施以及游覽導向服務;餐飲住宿規模小,服務水平低;缺少特色的旅游紀念品以及特產銷售場地,旅游產業未能形成一條龍服務的產業體系。
(三)旅游交通通達度較低
平塘縣旅游區與旅游區之間的交通還不夠理想,缺少直達的旅游通道。平塘縣的四大核心景區分別位于東部、北部、西部、南部,而進入每個核心景區的路只有一條。從一個旅游區到達另一個旅游區都要原路返回到省道上才能通往,這樣的交通狀況不利于旅游區的聯合開發,也滿足不了全域旅游的需要。根據平塘縣核心景區以及鄉鎮的分布情況,可修建環縣旅游大道、旅游專線,改善現有的旅游交通情況,促進景區融合,打造全域旅游。
(四)高素質旅游人才匱乏
目前,平塘縣總體旅游人才存在數量短缺、業務素質普遍不高、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不強等問題,這些問題會影響經營管理水平、服務接待能力水平和整體品牌塑造。隨著平塘旅游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到平塘旅游,平塘能為國外游客提供外導服務的從業人員更是少之又少,旅游服務行業的人才落后于旅游市場發展。
(一)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生態環境是旅游業發展的基礎。很大一部分的旅游資源都涵蓋在生態環境當中,如森林資源、氣候資源、田園風光資源、河流水域資源等。保護生態環境,建設好城鄉之間、景區和非景區之間的“綠色紐帶”,打造全域景觀體系,是平塘全域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全域旅游背景下,游客的出行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自駕游逐漸成為大多數游客的出行方式,為了適應這種變化,有必要打造風景廊道,建立全域旅游廊道系統。根據平塘農田河流旅游資源的組合特征,政府要做好頂層設計,做好規劃,積極打造獨具特色的田園風光,谷物花海。根據地區的氣候變化以及作物特征,在不同區域內配置不同農作物,使其在不同的季節呈現不同的田園景觀。根據現有的果林基礎,打造特色果林廊道,花季賞花,果季采果。平塘縣本身就是石漠化比較嚴重的地區之一,生態環境脆弱,加之現在森林破壞、鄉村垃圾處理不當等問題,生態環境變得更加脆弱,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刻不容緩,要通過綠化、凈化、美化等工程,建設生態平塘、美麗鄉村。
(二)拓寬旅游客源地市場
要利用大數據技術充分挖掘平塘縣周邊的旅游需求,精準定位旅游客源地市場,不斷擴大旅游客源地市場半徑,設計科學合理的特色旅游游覽線路,同時利用現代媒體營銷體系,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體組建多元化的營銷體系,加大平塘旅游宣傳力度、提高知名度。
同時要加強“內通外聯”,推進景區協同發展。內通就是平塘縣內景區要互通有無,通過科學規劃游覽線路試行聯票制度,實行組團發展,也可以針對不同社會群體推出游平塘景點年票制,激活旅游市場。外聯就是要加大與貴州省、黔南州著名景點的聯合營銷,抱團發展,善于“借東風”,拓寬旅游客源地市場。
(三)推進平塘“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打造特色旅游產品
平塘縣旅游業的發展要走產業融合道路,積極推進平塘“旅游+”產業,把握資源、市場、政策等各種因素,加強旅游業與農業、工業、服務業的融合。要加強旅游業與農業融合,促進農業轉型升級,貫徹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積極打造高品質鄉村旅游。平塘縣擁有很好的旅游業與農業融合基礎,如茶園、桃園、楊梅園、蔬菜種植、中藥材種植、特色養殖、少數民族特色飲食等。要在現有的農業基礎上,對農業類型進行整合,提前規劃,做好頂層設計,建設好一系列旅游基礎設施,提升農村旅游接待能力,打造高品質的鄉村旅游。
要積極打造特色旅游產品,延長產品產業鏈,提高旅游產品附加值。平塘縣的旅游模式還處于初級階段,缺少旅游紀念品以及特色旅游產品的開發,只有走旅游業與工業合作道路,才會改變旅游產品匱乏的現狀。工業為旅游業提供旅游裝備以及旅游商品,旅游業促進工業大發展,延長工業的產業鏈,實現共贏發展。平塘縣要大力挖掘平塘陶瓷文化,發展石土經濟,促進工業與旅游業的融合。在牙舟陶瓷工業這一塊,要加快推進產業鏈的延伸,推出茶具、餐具等一系列產品,并組織游客參觀生產工藝與作品、學習器具使用,讓游客感受牙舟陶瓷獨特的風格和特性。
(四)構建全域旅游發展核心平臺
要立足平塘縣旅游資源實際,以“四天奇觀”(天眼、天書、天坑、天空之橋——平塘特大橋)為重點、全面推進平塘縣景區產品設計。要做大做強天文小鎮,借助FAST建設全國研學旅行示范基地、全國天文科普示范基地,深入開發“旅游+教育”,即研學旅行產品,“旅游+文化”,即天文創意產品。
要根據平塘旅游資源分布特征,實施“板塊”發展策略。平塘東部著力打造民族風情旅游資源;西部做好“三天奇觀”文章,發展研學旅行和天文科普旅游;北面著力開發茶旅融合和特色鄉村旅游,大力挖掘牙舟陶瓷文化和獨特的龍塘水域風光。平塘縣南面以甲茶景區為中心,打造亞熱帶自然資源觀光區。
(五)加大公共服務建設力度
平塘縣旅游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其公共服務設施還是比較落后,全域旅游時代背景下,公共服務的建設又面臨了新的挑戰,平塘縣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要適應時代的發展,提高服務水平,建立覆蓋全域的公共服務體系。要建設和優化通往景區的交通路線,使景區之間相互鏈接,形成環縣域旅游道路;加強縣域公交車、出租車、客運巴車、旅游專車等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要不斷完善旅游服務的要素,建設綜合旅游服務中心,完善吃、住、購等旅游接待服務功能。要建立導游體系,培養景區服務人才,提高景區服務質量。要利用貴州大數據中心的區位優勢,使旅游與互聯網融合,建立平塘縣旅游公共信息服務系統,為游客提供交通、天氣、門票、住宿、餐飲、特產、景區等查詢服務。
(六)做好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和發展工作
民俗旅游資源是平塘旅游資源的優勢資源之一,民俗旅游是平塘旅游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保護和發展好少數民族文化,是開發民俗旅游的基礎,也是推動平塘縣旅游業更好更快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發展旅游的同時要做好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和發展工作。
[1] 區旅游局.國家旅游局開展“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 創建工作[EB/OL].(2015-12-17)[2021-10-10].http://www. czbeihu.gov.cn/wlgtj/10685/10699/content_2148265.html.
[2] 林泓,林嵐,朱志強,等.國內全域旅游研究述評[J].旅游研究,2018(2):62-74.
[3] 呂俊芳.遼寧沿海經濟帶“全域旅游”發展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13(29):52-56.
[4] 厲新建,張凌云,崔莉.全域旅游:建設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創新——以北京為例[J].人文地理,2013(3):130-134.
[5] 張輝,岳燕祥.全域旅游的理性思考[J].旅游學刊,2016(9):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