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悅 曾征
摘要在這個全民理財?shù)臅r代,互聯(lián)網金融的發(fā)展給理財產品提供了新思路,同時也帶來了新的風險。大學生群體面對日益復雜的理財產品,往往無法正確辨別,誤入歧途的學生仍不在少數(shù)。理財教育作為新時代的產物,應融入高校人才培養(yǎng)之中,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消費觀、價值觀。本文以湖南某地方二本院校為例,剖析大學生理財觀,分析現(xiàn)行大學生理財教育存在的問題,并基于此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 互聯(lián)網金融 高校教育 大學生理財 理財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9.062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Students’ Financia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Finance
——Take a college in Hunan as an example
LIN Yue, ZENG Zhe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Xiangnan University, Chenzhou, Hunan 423000)
AbstractIn this era of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finance not only provides new ideas for financial products, but also brings new risks. Facing the increasingly complex financial products, college students are often unable to distinguish correctly, and there are still not a few students who go astray. As a product of the new era, financial education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the talent training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help college students establish a scientific outlook on consumption and values. Taking tw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a place in Huna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cept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financi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based on this.
Keywordsinternat finance; college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financial education; financial education
1湖南某高校大學生理財現(xiàn)狀分析
調查采取問卷形式進行,隨機選取湖南某高校600名在校生為調查對象,研究互聯(lián)網金融背景下的大學生理財教育現(xiàn)狀。累計發(fā)放問卷600份,回收問卷584份,回收率97.3%。其中,有效問卷529份,有效率88.2%。其中經管類專業(yè)學生和非經管類專業(yè)學生各占50%。
1.1資金情況
在每月資金結余上,4%學生有500元以上結余,27%學生有500元及500元以下的資金剩余,54%學生選擇“收支均衡,基本無結余”,還有15%學生選擇每個月“有欠款”。
日常消費方式選擇上,11%學生平時最常使用“現(xiàn)金”,36%學生使用“支付寶或微信支付”,50%學生選擇“螞蟻花唄或京東白條”,3%學生選擇了“信用卡”。
在對資金規(guī)劃情況上,14%學生會對每月資金進行“詳細規(guī)劃”,35%學生會“大致規(guī)劃”,而剩下51%的學生選擇“沒有規(guī)劃”。
1.2對理財?shù)恼J識
對理財?shù)恼J知情況中,由于專業(yè)背景不同,學生的選擇出現(xiàn)了較大不同。經管類學生中,有87%的學生認為“存款”是一種理財方式,全體學生選擇了“股票”“債券”和“基金”。非經管類學生中,選擇“存款”的占34%,選擇“股票”的占89%,“債券”占31%,選擇“基金”的占73%。綜合來看,各種理財方式中,學生普遍認同“股票”是理財。
對待理財?shù)膽B(tài)度,58%的學生認為“沒有必要”,34%的學生認為“很有必要”,剩下的8%的學生認為理財“可有可無”。
1.3理財情況
在對現(xiàn)有資金存放情況進行調查時,26%的學生選擇將資金存放于“銀行卡”,放在“支付寶余額寶或微信財付通”的大學生占90%,5%的學生將資金用于“股票或債券”金融產品,5%的學生選擇其他平臺。
理財時主要關注“收益”的學生占65%,關注重點在“風險”上的學生占23%,注重“收益和風險平衡”的學生占12%。
1.4理財教育情況
在對是否接受過金融、財務等相關理財教育的調查中,59%的學生選擇“是”,41%的學生選擇“否”。其中,經管專業(yè)學生全體選擇“是”。
在選擇接受理財理論教育途徑中,全體經管類學生選擇了“專業(yè)基礎課或選修課”,選擇“專題講座”的學生占7%,13%的學生參加過“校級選修課”,8%的學生參與過“相關主題班會”,其他渠道占15%。非經管類專業(yè)學生選擇“校級選修課”的占19%,5%的學生選擇了“專題講座”,6%的學生選擇“相關主題班會”,其他渠道占8%。
實踐訓練情況上,經管類專業(yè)的學生有過理財實踐的只占43%,連半數(shù)都未到。而非經管類專業(yè)的學生從未有過理財經驗的約占89%。
在是否愿意接受理財教育的選擇上,72%的學生表示“愿意接受”。這些學生中,83%的學生想要以“選修課”形式接受理財教育,49%的學生選擇了“專題講座”,27%的學生選擇其他方式,如主題班會等。
對“希望接受哪些方面的理財教育”進行調查時,93%的學生選擇了“個人理財”,38%的學生選擇了“家庭理財”,73%的學生選擇了“創(chuàng)業(yè)理財”,17%的學生選擇“公司理財”。
2大學生理財存在的問題
2.1不理智消費
“先消費后還錢”的消費方式讓更多人能買得起、用得起。[1]但也帶來了一個問題,消費后是否真的還得起?便捷、實惠的網絡購物方式已成學生的主要消費途徑,鋪天蓋地的宣傳、網絡直播帶貨、攀比從眾心理,讓某些自制力差的在校生陷入“買買買”的陷阱里。甚少有學生會真正對每月的資金進行預先消費規(guī)劃并嚴格執(zhí)行,“月光族”這個詞不再為職場人專有,也漸漸成了部分學生的代名詞。既然每月資金缺乏規(guī)劃,任意消費、過度消費、盲目消費的現(xiàn)象也就時常發(fā)生。學生發(fā)現(xiàn)資金所剩無幾甚至是不足,自然就不會去理財。無財可理的現(xiàn)象也就成了在校大學生甚少參與理財?shù)闹匾蛑?。除此之外,據了解,每年都有部分學生因資金問題最終深陷不良校園貸,退學、自殺等現(xiàn)象依然存在。由此可見,消費觀、價值觀的正確引導在高校教育中就顯得尤為重要。
2.2理財認知度低
目前在校大學生普遍存在財商素養(yǎng)不高的問題,尤其是非經管類學生,由于理財知識儲備不足,他們容易陷入一個誤區(qū),認為“理財=股票投資”。于是有部分學生認為理財是有錢人的行為,自己資金并不多,所以理財與自身無關,自然也就不會參與。而股票是眾所周知的難賺錢,在校生由于經驗缺乏,更加敬而遠之。許多學生將資金放置在“余額寶”或“零錢通”來獲取收益,他們將“余額寶”或“零錢通”當成是一種閑置資金保存方式,但并不知道這屬于基金理財。還有的學生認為理財就是將自己的現(xiàn)有資金投出去來博取收益,但殊不知這只是理財?shù)囊环N常見形態(tài)。對于在校大學生而言,基于自身金融財經知識通過投資理財?shù)姆绞将@取一定的收益這當然是優(yōu)勢與本事,但絕大多數(shù)的學生不具備這種能力。那么學生對自己現(xiàn)有資金的規(guī)劃設計其實也是一種理財手段,但有資金規(guī)劃意識的學生占比不高。
2.3缺乏風險防范意識
調查顯示,多數(shù)學生只注重收益而忽視風險,這就可能使學生無視風險去追求更多的回報,比如真實案例中有在校生將結余的資金存放在宣稱高收益的理財APP上,最終該平臺跑路,不僅收益全無,連本金都賠了。一些非法網絡理財產品以各種途徑方式侵入校園,學生被這些極具誘惑的字眼所蒙騙最終將自己的結余資金投到該類平臺。我國的互聯(lián)網金融發(fā)展較晚,監(jiān)管體系仍在不斷完善之中,加之在校大學生社會經驗少,常常會忽視互聯(lián)網理財活動中可能出現(xiàn)的個人信息泄露、征信濫用、資產損失等風險。[2]因為想要獲得高收益而將目光全部集中在理財APP所表達的預期收益當中,沒有對自身實際情況做充分判斷,也未精準評估自身可承受風險,不了解各種金融產品的本質及營運方式與自身的匹配程度,容易盲目跟風,陷入各類經濟陷阱。
2.4理財教育缺失
調查顯示,經濟管理類各專業(yè)基本都開設了“財務管理”“金融學”等專業(yè)基礎課,部分專業(yè)還開設了“投資學”“公司理財”等專業(yè)選修課,因此學生具有一定的金融財務管理知識。而非經管類專業(yè)沒有相關專業(yè)課,如需了解相關知識只能依靠課外學習、講座或者校級選修課。據了解,雖每學期皆有一至兩門理財類選修課供學生可選,但礙于人數(shù)限制,并不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而理財類相關講座一般來說針對經管類專業(yè)的學生開展較多,也大都從專業(yè)的投資理財角度來分析和探討,從個人資金規(guī)劃上講的占比不高,勢必就會造成非經管類專業(yè)的學生興趣不高且聽不懂的局面。現(xiàn)如今我國的教育體系中理財教育的比例仍與發(fā)達國家有一定的差距,應加大理財教育的普及程度,尤其針對非經管類學生。[3]
2.5理財教育重理論輕實踐
目前各高校理財教育多以教授金融、財務知識為主,且從宏觀的角度來講授概念與理論知識。學生掌握了理論知識,但在實際應用中卻發(fā)現(xiàn)專業(yè)知識難以直接應用于實踐?;ヂ?lián)網金融的快速發(fā)展,金融產品有了大量創(chuàng)新,原有的知識體系并未緊跟時代及時更新,指導性不足。[4]缺乏實戰(zhàn)經驗,或是造成學生害怕?lián)p失不敢輕易參與理財,又或是盲目進行投資最終損失慘重。
3理財教育問題的對策
3.1培養(yǎng)理智消費觀
大學生消費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受到多方面的影響,與本人的成長環(huán)境、社會、學校等主體都有關聯(lián)。在大學期間可通過校級選修課、消費觀念知識講座、主題班會、主題團日、案例分析等形式幫助學生培養(yǎng)理智消費觀。同時與家庭多溝通聯(lián)系,家校聯(lián)動共同促進學生理智消費習慣的養(yǎng)成。
2020年教育部印發(fā)《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要求各高校各專業(yè)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將“立德樹人”有機融入課程教學。教師可通過課程思政將理智消費教育融入平時課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
平時可舉辦辯論賽、知識競賽,讓學生積極討論各種不理智消費造成的問題,從學生角度深入剖析不良消費觀帶來的后果,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消費觀念的改變。
當今大學生信息來源主要通過網絡,受網絡影響比較大,各高??衫霉倬W或者官方自媒體賬號以微課、短視頻、典型案例等形式宣傳科學消費觀。
3.2重視風險教育
互聯(lián)網的快速發(fā)展,使大眾不僅需要網絡安全教育同時應該也要有互聯(lián)網金融理財風險教育。高校可與當?shù)毓矙C關、網信部門等聯(lián)系,定期邀請相關部門專業(yè)人員開展專題講座,用真實案例來給學生預警,普及網絡信息安全知識,提高學生的鑒別能力,更好地防范互聯(lián)網金融風險與金融詐騙。
班主任、輔導員可利用主題班會、黑板報等形式以貼近學生群體的“刷單”“兼職”“校園貸”等經濟陷阱案例讓學生更深入了解網絡詐騙防范措施。
3.3大力普及理財教育
調查顯示,多數(shù)學生愿意接受理財教育并且更傾向于系統(tǒng)地學習理財知識。教務部門可在校級選修課中增加理財類選修課的比例,有針對性的開設課程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例如開設“互聯(lián)網金融”,讓學生更好地了解目前互聯(lián)網金融產品類型與風險。學生對于學習個人理財?shù)男枨筝^高,可開設“個人理財”課程,幫助學生在走入社會后更好地進行資金的規(guī)劃。清華大學中國創(chuàng)業(yè)研究中心副主任高建教授曾總結創(chuàng)業(yè)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資金問題,針對大四或者在大學期間想要創(chuàng)業(yè)的學生可開設《創(chuàng)業(yè)理財》課程,幫助學生更好地在創(chuàng)業(yè)階段做好資金規(guī)劃,提高創(chuàng)業(yè)成功率。
經常開設各類理財講座,邀請銀行、證券、基金等一線互聯(lián)網金融公司專家來校普及前沿金融理財知識,讓學生能深入了解互聯(lián)網金融理財?shù)囊饬x、方式和注意事項。
3.4增設實踐平臺
高??商峁└鞣N實踐活動來豐富學生們的理財經驗。高校資助中心可不僅提供校內勤工儉學崗位,定期發(fā)布校外兼職途徑,讓學生在工作中理解賺錢不易,從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晒膭顚W生創(chuàng)建理財社團,經管類教師可聯(lián)合法學院教師作為指導老師,積極吸納各專業(yè)學生,進行共同學習共同實踐。高??膳c銀行或者證券從業(yè)機構合作,組織開展各類投資理財比賽,比如模擬證券投資大賽、投資理財大賽等,可以分為專業(yè)組與非專業(yè)組,專業(yè)組限經濟管理類、金融類等相關專業(yè)學生參加,非專業(yè)組則以其他類別專業(yè)為主,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賽讓學生在真實交易中熟悉投資以及各類投資產品、體會投資中風險與收益的關系。讓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投資,并且有利于學生增長投資理財實踐經驗。
4結論
現(xiàn)階段我國的理財教育普及力度仍不夠,俗話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大學生理財教育能夠幫助他們養(yǎng)成理智消費、適度消費的習慣一定程度上減少超前消費現(xiàn)象,同時能夠幫助在校大學生合理制定每個月的消費計劃,從而實現(xiàn)個人經濟目標。理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減少校園貸的發(fā)生,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校園助力。對于日后步入社會也有積極影響,比如因為有了每月甚至更詳細的消費開支計劃在面對經濟壓力的時候也能從容不迫,因為制定了相應的理財投資計劃還能通過理財投資獲取一定數(shù)額的回報。
基金項目:2018年湘南學院科學研究項目“互聯(lián)網金融背景下的大學生理財教育的研究——以湘南學院為例”
參考文獻
[1]劉鈺.基于網貸視域下加強重慶市大學生財產風險教育[J].高教學刊,2017(16):47-48+51.
[2]周煒,邵敬輝,李詠華.互聯(lián)網金融背景下大學生理財素質教育研究[J].改革與開放,2016(23):102-103.
[3]何苗,王東.美國青少年理財教育研究及啟示[J].數(shù)碼設計,2017,6(05):99-103.
[4]李楊.互聯(lián)網金融視域下大學生理財教育模式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8(09):275-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