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潔珊
【摘要】本文以“數學核心素養”為指導,總結小學數學復習教學的策略,包括以學情為基礎構建知識網絡、以錯點為輔提煉數學思想、以問題為本培養數學交流、以優化為重提高解題能力,有效地落實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核心素養;教學策略;小學數學;復習教學
學校安排上一節復習示范課,要求既通“仙氣”,即體現學科發展理念,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又接“地氣”,即突出學科考查重點,有利于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小學數學復習教學,既可以突出知識重點、指引學習方向,提升教學精度;又可以突破知識難點,化解學生理解障礙,提升教學深度;還可以呈現知識脈絡、構建學科知識網絡,提升教學寬度。
協同理論表明,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是教學的客體。教師是客體,并不表示只起非決定性作用;學生是主體,也不表示都起決定性作用。教師和學生在不同的教學階段,分別起決定性作用,如下表。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數學編輯室主任王永春指出:“知識是核心素養的載體,思想決定核心素養的高度和方向,數學交流是形成核心素養的重要方式,解決現實世界實際問題的能力是核心素養的重要標志。”反思小學數學復習課堂,有的教師常用練習來取代復習,將復習的目標“窄化”為提高考試成績,而忽視了學生構建數學知識網絡,提煉數學思想方法,培養數學交流探討。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聯系數學核心素養,提煉出四點復習教學策略。
一、以學情為基,構建知識網絡
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的“土壤”是課堂,而明確每節課學生的實際情況更能指引我們進行深度學習。對于復習課,根據學生自我整理情況,教師要及時引導,讓學生構建知識網絡。例如,在教學《比和比例總復習》時,課前先讓學生對比和比例相關的知識自行梳理,進行針對性地查漏補缺,是深度參與討論的保障,也為課堂復習提高了心理期待。課堂上筆者先要求學生在小組內進行交流,然后選擇學生代表上臺展示,再進行全班學生交流。
生1:用表格來對比復習
學生上臺,邊展示邊說出比和比例知識,同時板書舉例說明,師生對結果進行評議,肯定表格法能看出知識間的不同點。緊接著問:還有其它整理的方法嗎?這時有兩種不同知識網絡圖呈現給大家。
讓學生說出各自在整理網絡圖是怎么想的?交流到比例尺時大家產生爭議,有學生將比例尺整理在比中,他認為,比例尺是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而有學生認為,比例尺應整理在比例中。“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交流比例尺應該整理在比還是比例中?有學生說:“學習比例尺不是用來求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的嗎?已知實際距離和比例尺,要求圖上距離?如果設圖上距離為x,用方程列出來的就是一個比例。”這說明比例尺確實是一個比,但現在列出的卻是一個比例,就是表示兩個比相等,這個比例尺將比和比例緊密結合在一起。因此,筆者提議將比例尺整理在比和比例之間,畫了一個箭頭,將比和比例也連接起來(如圖)。
學生都覺得言之有理,產生了新的感悟,同時,學生也體會到了學習的聯系方法,體會到復習的整合方法,提高了學習能力。
二、以錯點為輔,提煉數學思想
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復習課,不僅指導學生掌握知識體系,培養數學交流,提升解題能力,更要提煉數學思想方法。以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總復習之《數學思考》為例,課上筆者出示:按下面方式擺三角形:
1.擺10個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
2.擺50個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并挑選有代表性的答案,板書在黑板。呈現的答案有兩種:1.10個三角形需要21根小棒,50個三角形需要101根;2.10個三角形需要21根小棒,那么擺50個三角形就需要21×5=105根小棒。筆者讓學生小組進行交流,到底是101根還是105根小棒?有學生回答,是101根,因為第一個三角形是3根小棒,后面的每個三角形都是2根,3+49×2= 101根。又有學生說,我們先不要看第一根小棒,那么每個三角形都需要2根,50個三角形就是100根,再加上第一根就是101根。緊接著,筆者又問:“為什么就不是105根呢?你們分析的都有道理,但沒有很好地說明為什么不是105根,105根究竟錯在哪里呢?同桌再互相討論討論。”同桌討論后,有的學生還是不明就里,有學生說:“我可以用畫圖說明105根是錯誤的”,他邊說邊走向黑板,10個三角形確定是用了21根小棒,但50個三角形并非“5個10”這樣擺的,而是連著往后擺的,并沒有重新起行。如果是“5個10”擺的話,從第二組開始,每組前面都多了1根,那么總共是多了4根,105-4=101根,所以,應該是101根,而不是105根。”
講臺下頓時響起熱烈的掌聲,邊畫邊解釋的方式讓所有學生都豁然開朗了。從教學效果來講,利用錯例更有針對性,使學生想到了用畫圖來清晰表達自己的理解,進一步提煉學生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三、以問題為本,培養數學交流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是當今數學教學的重要環節。因此,復習課教學中也應注重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提出合適的問題,啟發學生獨立思考或與他人進行有價值的討論交流,讓學生在交流與體驗中形成對知識更深的理解與感悟,進而形成和發展數學核心素養。
在復習比例尺時,引導學生回憶什么是比例尺?怎樣求比例尺?然后發給學生每人一張圖畫紙,要求按合適的比例尺畫出自己桌面的平面圖并小組交流:1.桌面是什么圖形?它的長和寬的實際距離是多少?2.平面圖的比例尺要定多少?比例尺的大小是否適合圖紙的大小?3.怎樣計算出圖上距離?學生各抒己見,交流以上關鍵問題,然后由小組合作進行解答,并動手畫出作品。這種自主提問、交流、商議、尋找解決方案的方式,既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提高問題解決的能力。
四、以優化為重,提高解題能力
復習教學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方式。教學的開放性,能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去進行探究,這既是一個“優化”的必要前提,也是學習數學的本質所在。在復習教學中,教師應更加重視引導學生對不同方法進行比較,從而促進必要的“優化”。
參考文獻:
[1]邢紅軍.物理教學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166-175.
[2]王永春.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教學論[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