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霞
【摘 要】 本文主要講述如何在小學第一學段識字寫字教學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如導入中華傳統文化,豐富學生學習資源;借助中華傳統文化,創建學習氛圍;挖掘漢字學習材料,精煉傳統文化內涵。旨在通過此提升學生識字寫字教學質量,實現“立德樹人”教學目標。
【關鍵詞】 小學語文? 第一學段? 識字寫字? 優秀傳統文化
前言:以教育為主陣地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優秀傳統文化發揮著重要作用。結合2011版的《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強化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建立語文學習自信心,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基于此,小學第一學段語文識字寫字教學中,滲透傳統優秀文化,讓學生在識字寫字的同時,加強對祖國文化的認知。
一、引入中華傳統文化,豐富學生學習資源
第一學段學生的識字寫字學習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需引入優秀的文化素材,豐富低年級學生識字寫字形式,借助多種傳統文化內容,以不同表現形式,引導學生參與到識字寫字活動中,在此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傳統文化作為教學導入材料,教師要充分利用其充分性與生活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其在主動參與識字寫字過程中增長見識。即在語文寫字識字教學中導入的傳統方式要靈活呈現,可以是趣味性故事,也可以是優美的圖畫、趣味性的動畫。例如一年級下冊《彩虹》一課教學中,導入環節可借助漢字的文化,即先出示圖畫,讓學生猜測此像什么字,以游戲的形式激發其學習興趣,開始調動已有經驗進行猜測;然后降低難度,出示彩虹的圖片,讓學生借助已有生活經驗進行回憶,然后猜測出此為“虹”字,以此培養學生對傳統漢字文化的親近感。另外還可運用漢字的字源字理幫助學生理解與記憶漢字,如“虹”字分解成“蟲”和“工”,讓學生分開認識與解讀,然后融合分析,進行進一步的記憶。
除了識字寫字專題課,教師還可借助閱讀課開展識字寫字課,借助傳統文化類的閱讀材料幫助學生擴展知識,鞏固字詞的認知。將傳統文化作為閱讀材料,不但可以以傳統的文學形式呈現,還可以以現代文形式展示。例如一年級下冊的《春夏秋冬》一課中以唯美的畫面配合詩句與詞句,教師在此配以中國古典音樂,在此氛圍中增進學生情感體驗,更能投入到古典文化情境中,加強體會,進而提升識字效率。在多種感官影響下提升對傳統文化的好感。再如《“貝”的故事》一課后面有一問題:“看圖,猜猜加點字的偏旁與什么有關?”利用偏旁歸類識字法,幫助學生引申學習內容。以此類比教師可提供《“王”的故事》《“金”的故事》等,以此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鞏固識字方法。
二、以中華傳統文化創建識字寫字氛圍
第一學段的識字寫字教學中,教師可借助傳統文化創建教學氛圍,幫助學生提升興趣,擴展識字量。低年級開展識字寫字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養成自主識字的意識與習慣,增強其對母語的熱愛。基于此,識字寫字教學不能只局限于課堂,需延伸到課堂之外,生活之中。例如《姓氏歌》教學中可運用中華姓氏文化,借助每個姓氏的發展脈絡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借助“張、王、李、趙”等姓氏的初步認讀,讓學生借助自己與同學的姓名,加強對課本內容的鞏固。如班級學生“馬宏馳、張馨月、李現”等。另外還可借助班級學生的姓氏,對其他特殊姓氏進行猜讀與認讀,如“周雨彤、姚志紅、閆梓涵”等,從熟悉到陌生層層遞進,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最后讓學生在班級中討論生活中見過的其他形式,通過交流擴展形式內容,挖掘更多形式。通過不斷地舉例、交流加深學生對中國姓氏的認知,加強對姓氏文化的熱愛。此類將學習空間擴展到歷史人物、家庭成員之中,實現縱向與橫向的擴展,進一步提升學生識字效果。
三、挖掘漢字學習材料,精煉傳統文化內涵
小學第一學段識字寫字教學中,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需深挖學習資料,精煉其中傳統文化內涵,助學生從思想上升華識字寫字的認知。中華傳統文化中有很多精神內涵是人們成長過程中的必需養料,所以在學生進行低段識字寫字學習中,教師要科學滲透優秀傳統文化,此不能只局限于知識上的積累,還要升華到人生觀與價值觀,讓學生能夠樹立積極向上的思維思想。漢字有關的符號系統中也包含古人的精神文化,教師要適當在其中加入傳統文化中思想層次的內容。如講解《天地人》知識的時候,可以滲透人與自然和平相處的思想。如“天”處于自然的最高點,其字的創造不是依據自然,而是依據人,即“人”頭上增加一部分為“天”。但單從甲骨文的天——〓〓入手,其模樣與人無異,此也表示“人”與“天”本就關系緊密,表達人們要尊重自然、愛護自然,能夠做到人與自然可以和諧相處。教師謹記在漢字教學中融入此類有哲理的內容時應以簡潔為主,不易長篇大論,深入簡出,讓低年級學生容易理解。
在此漢字教學中,除了其結構包含豐富的傳統文化哲學,教師提供的學習材料本身要包含深厚的傳統文化思想。例如《口耳目》教學中:“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臥如弓”中就包含中華禮儀文化。不但向學生介紹中國是禮儀之邦,衣冠上國。還將懂禮當作為世界展示的名片,有明顯的育人功能。
結論:綜上,第一學段識字寫字教學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可以提升學生識字寫字效率與學習興趣,落實傳統文化知識與情感的雙重沉淀,促使學生核心素養的多維發展,讓學生真正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全面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陳曉波,吳欣歆.2011—2019年“識字與寫字”典型教學經驗及啟示[J].語文建設,2020(14):18-22.
[2] 許海英.聾校第一學段人教版新舊語文教材中識字寫字內容的比較及教學思考[J].中國特殊教育,2019(07):2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