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瓏 曾慶建
摘要: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城市化進程較快,在這大號背景下,卻潛在著“城市病”的問題。我國交通堵塞問題越發嚴重,旱澇現象頻繁發生,熱島問題愈演愈烈,這都極大地困擾著人們的正常生活,同時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重視。為解決這一問題,就一定要及時改變城鎮化發展弊端。首先就是發展市政工程,而市政工程想要取得較好的成果就一定要培養一批高素養、高水平人才,否則就只能浪費人力、物力、財力卻收效甚微。以下就高職市政工程技術專業深化產教融合加以分析與研究,希望對改善高職市政工程技術專業教學水平有積極作用。
關鍵詞:產教融合;高職院校;市政工程技術專業
引言
高職院校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一批社會需要的人才,需要不斷完善與更新管理理論,深入研究教學,積極改進教學方法,以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維持教學教學秩序,確保教學工作順利開展。結合高職教育的目標與發展方針,按照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合理分配高職院校的人力、物力與財力,通過高效的教學管理,良好的育人環境,完善的配套設施,追求最高的教學質量,以便向社會輸送優質人才。
1.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的必要性
1.1提高人才質量與辦學水平
高職教育的目的就是為社會、生產、建設等方面一線需要的優秀人才,要有具有較強的實踐水平,有著很好的職業道德素養。要想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綜合技能與職業素養,必須要滿足四個基本要求。首先是有經驗豐富的教師隊伍;其次是要提供一定的職業環境;再次要有對應的工作崗位;最后要不斷累積經驗。在培養其技能過程中,學生需要在教師的帶領下,在工作崗位上經過長時間的磨練,積累經驗,獲得知識,提高自己。所以,以往的培養方式已滿足不了高職教育的目標要求,必須積極創新培養模式,促使高職教育與產業深度融合,以增強高職院校學生的整體水平[1]。
1.2行業發展需要
假如機器設備等因素影響的是企業的下限發展空間,而員工素質及其綜合水平影響的就是企業的發展上限。培養一批高質量、高素養的綜合性人才目前已成為各企業的共識。通過更深入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的學生整體水平高,綜合技能強,一畢業就能夠上崗,就可以為企業與社會服務,實現了就業無難度。同時也給用人單位省去了一筆員工崗前培訓費,控制了企業成本。員工技術水平高、綜合能力強,肯定就可以帶動企業生產,提高生產效率,進而增加企業收益。
1.3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迅猛,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口紅利帶來的貢獻。伴隨著勞動力人口拐點的到來,以往的發展模式已滿足不了現代經濟發展的需求,一定要積極轉變“流汗模式”,投入到“智慧經濟”時代。所以,提高轉變方式,改變經濟結構,促使其上升至新的高度,是未來經濟“新常態”發展的趨勢。實現人才紅利,達到創新驅動,是目前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動力[2]。
1.4學生提高自身能力的迫切需求
高職院校實施產教融合的好壞,直接關系著學生畢業之后的發展情況,決定其能否在畢業之后直接就業上崗,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提前知曉經過三年的大學學習將會掌握怎樣的技能,進而明確自身的奮斗目標。產教融合的教學模式可以很好的增強學生的積極性,幫助她們創建良好的知識結構,更好的掌握技能,使其有“獲得感”。除此以外,明確學習目標還能夠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增強其學習動力,使得學生獲取更強烈的存在感,不斷提升自身價值。
2.高職市政工程技術專業深化產教融合的策略
2.1順應職業崗位要求
很多院校都應當及時有效的處理學校教育與社會需求相互鼓勵的問題,需要及時精準的了解當前社會對職業崗位的需求情況,以在教學期間有針對性的培養目標性人才,同時還需要明確職業崗位的重要性,不斷提高產教融合與市政行業的聯系。高職院校應當深入企業內部走訪與調查市政工程專業企業需求情況,切實掌握市政工程行業的走向。清楚這一行業的發展動態,同時還需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大膽預測,根據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開展產教融合的教學模式,確保培養的人才可以在最短的時間里順應企業的嚴格要求。在此期間,高職院校還應當按照各個職業崗位的需求,以崗位為單位開展產教融合教學,以便更好的提高學生的素質水平[3]。
2.2創建對應的實訓基地
高職院校在教學期間還應當不斷改善教學環境,引導學生走出課堂深化學習,不再拘泥于課本知識,要通過自身實踐找出答案,所以,高職院校在產教融合教學期間一定要提高對實訓基地建設的重視,以為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加強產教融合,因市政工程專業其本身有著一定的復雜性,項目類型不同,其發揮的實踐作用也不一樣,學校應當綜合本專業的發展情況設置有效的實訓基地。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加大人力、物力以及財力的投入力度,綜合學生的實踐能力,有針對性的建立專業性較強的試驗基地,基地的配套設備要完善,不斷提高仿真程度,以為學生提供更真實的實踐環境,進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建設仿真基地應當包含四部分,分別是隧道、管道、橋梁以及道路,另外仿真的內容最起碼要涉及工程識圖、制圖以及施工三部分。仿真基地要最大程度上提高真實性,還原真實工程。也能夠與市政工程專業聯系較為緊密的專業聯合創建實訓基地,拉進行業間距,求同存異,增強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的互補性以及共享性。另外,仿真季度還應當具備各方面的功能,以幫助學生通過基地實訓掌握多種項目工程的具體操作,進而有效提高其實踐水平,并且還需要適當的接納社會群眾,吸取經驗教訓,以豐富學生的閱歷,增強學生的交流與溝通能力,拉進學校與社會的距離[4]。
2.3校企合作
所謂校企合作就是圍繞企業需求,圍繞學生就業方向,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專業技能以及職業能力,合理分配學校與社會的教學資源,開展學校與企業共同培養人才的教學模式。對于校企合作的推進,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首先要不斷提高組織力度。開設校企合作教育科,專門進行有關校企合作方面的工作。其次要不斷提高與企業的合作力度。定期安排教師深入企業進行實踐學習,安排教師深入企業了解有關學生頂崗實習、企業用人方面的問題,邀請企業的工程師蒞臨學習授課;聘請企業專業作為畢業答辯專業;邀請企業工程師與高效教師共同制定培養計劃與方案;聯合企業開展橫向學科研究;最后要不斷提高服務力度。組織企業員工開展專業培訓,以為提供技術幫助。通過一系列的教學規劃,加深了高職院校與企業間的合作力度,為培養綜合水平較強的學生奠定基礎。
結語:
總之,高職市政工程技術專業深化產教融合應當與社會行業發展現在緊密聯系,切實按照崗位需求建設教學體系,不斷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順應行業的崗位要求,提高實踐教學力度,積極創建實訓基地,增強教師素養,進行校企合作等方法,加強教學體系的改革,深入貫徹校企合作、開放教學以及工學結合等理念,切實培養小虎兒市政工程技術專業的高水平、高素養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楊祖彬,程惠峰,李玲.基于"產教融合"的包裝工程專業工程化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7(1).
[2]汪濤,張順鋒,張峻峰.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產教結合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與實踐——以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19).
[3]陳明付.高職院校熱動專業產教融合的研究——以福建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熱動專業產教融合研究為例[J].成才之路,2020,No.643(15):73-74.
[4]何立.產教融合背景下的機電技術應用專業建設研究與實踐[J].職業,2020,No.543(05):69-71.
基金項目:本文為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項目:基于“雙高”建設背景下高職市政工程技術專業深化產教融合的研究與實踐(編號:2020YB02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