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素質教育是中國教育改革大力推行的一種教育方式,初中音樂與德育教育的有機融合,是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有利于促成初中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人生和價值觀。音樂是人類藝術中,最具感染力與影響力的藝術形式之一,能夠促進人類精神生活的豐富,讓人們獲得精神文化享受。德育教育在初中音樂教育中的有力滲透,能夠促進初中學生人格健康發展,二者整合具有重要的價值。文章主要分析了德育在初中音樂教育中滲透的作用,之后就初中音樂教育與德育教育整合的相關途徑與具體的方法展開探討,以期能夠促進德育與音樂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德育滲透;整合;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文化
新課程標準要求,將德育教育融入全科學科教育中,通過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音樂是一門藝術類學科,能夠通過藝術的形式表達人們的情感,同時還能緩解精神壓力,尤其是高雅音樂,能夠喚起人們感受美的本性。開展音樂教育,是塑造學生道德情操,培養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重要教育形式,不可或缺。藝術是德育的寶庫,風格不同程度地闡釋了人格。將德育與初中音樂教育有機融合,采取新型的教學措施,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結合實踐教學,發揮音樂教育與德育教育相互包容的作用,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 德育在初中音樂教育中滲透的作用
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融合了音樂的節奏、優美的旋律、音色、和聲、曲式等,結合諸多手法的融合,通過聲樂的形式表達人們的思想情感,能夠反映人的喜怒哀樂,可以稱之為是一種情感藝術。德育主要是側重對學生的思想與道德教育,主要是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加強學科教學與德育教學有機結合,并在相互促進與相輔相成的關系中,讓學科的文化知識與思想品德的教育同時完成,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學校音樂教育是美育實施的重要途徑,將思想教育與音樂藝術相融合,能夠促進音樂教育中德育內容的豐富,為德育教育提供重要的有效手段。初中音樂與德育相互整合,具有其他學科不可比擬的作用。
(一)有利于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
音樂作品是思想道德的外在與升華表現,美好的音樂語言,能夠將人們分辨善惡的能力激發出來。學生的思想情感,也容易受到音樂這種藝術形式的深刻影響,美好的音樂能夠帶給學生心靈的震撼,通過學習音樂,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真、善、美,用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去認識這個世界,能夠起到其他學科所不能媲美的效果。尤其是具有優美旋律,蘊含了積極向上的音樂語言,學生在學習這些音樂語言的時候,能夠獲得正向的情感體驗,進而不斷地凈化學生的心靈與思想,在對待人生的時候更加樂觀。同時還有利于塑造學生優秀的品行,用良好的行為習慣支撐自身的崇高理想,音樂教育與思想品德二者的有機融合,有利于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人生觀以及價值觀。
(二)能夠加強和促進學生的人際關系和諧
音樂是一門藝術,無關國界,不同國家和地域的人們都能通過音樂,完成思想與靈魂的交流。學生在接受音樂教育的過程中,可以促使其不斷地形成開朗的性格,用更加寬容的理念去處理人和人之間的矛盾,進而學習如何與身邊的人相處。比如,音樂表演中的合奏以及合唱,需要參加合唱、合奏學生通力合作,才能唱出不一樣的效果,奏出美妙的音樂。實際上,在接受音樂教育的過程中,不但可以促使學生通過共同合作,彼此之間形成良好的友誼,促進學生的人際關系和諧。同時,在優秀的合唱歌曲教唱過程中,還能不斷促進學生情感的共鳴。
二、 初中音樂教育與德育相互整合滲透的途徑與方法
初中音樂教育所具備的特有的德育功能,要求教師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高度重視與德育教育的整合,可以在不增加學生課業負擔的前提下,或者聘請專業的德育教師,在推動音樂教學效果的同時,還能促進音樂與德育的有機整合,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成效。就具體的整合途徑與方法而言,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和闡述。
(一)音樂與德育在課堂教學的融合
初中音樂課堂是教師開展德育整合的一線陣地,應該與音樂教學的教材內容相結合。教師應該將其中的德育資源進行深度挖掘,設定每節音樂課的教育目標,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源源不斷地受到德育力量的影響。在初中音樂的常規課堂上,教師要注重潛移默化的德育滲透,比如上音樂課之前,要用規范的動作保持良好的站姿和坐姿,訓練學生形成良好的文明舉止,要在課堂上遵守紀律,教師要多給學生創造機會,鼓勵學生勇敢地表現自己,用良好的演唱心態學習,要與同學培養良好的人際關系,尊重他人,完善自我。
1. 在歌曲教學方面與德育整合
初中音樂課堂開展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培養學生形成一定的歌唱能力,同時,還要在歌唱學習的過程中形成積極向上的審美情趣,以及健康的生活態度。而歌曲教學是音樂教學的重要環節,教師應該緊抓演唱、表演、創編等音樂活動,不斷地培養學生對祖國和生活的熱愛。比如,音樂教師在教唱歌曲《我的祖家是歌鄉》時,這首歌曲的學唱,首先要讓學生懂得歌曲的主題是愛家鄉,并在演唱的過程中表現自身的思想情感,用強烈的愛家鄉的責任感,通過邊唱邊動,及時地表現舞蹈動作與歌詞內容,從更加感性的角度獲得形象化的認識。這首歌曲的演唱不但可以讓學生獲得藝術的美感,同時還能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將思想認識與樂曲的情感有機融合,還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促成德育與音樂教育的有機整合。
2. 在音樂欣賞方面與德育整合
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另外一個組成環節,是音樂欣賞與鑒賞能力的培養,主要將具體的音樂作品作為鑒賞對象,讓學生以試聽的方式通過藝術聯想領悟和感悟音樂的真諦,可以說是一種審美活動。德育教育與音樂欣賞教學的整合具有形式多樣的方法,主要是側重對音樂作品風格、題材以及形式的轉變,帶給學生美的享受,并讓學生在藝術熏陶與全面思想教育的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例如,大型聲樂套曲《黃河大合唱》的音樂欣賞,在欣賞之前,可以讓學生了解這部曲的創作背景:主要是基于中華民族受到殘暴敵人的壓迫,通過黃河的氣勢磅礴襯托,歌頌了黃河兩岸人民在沉重苦難的壓迫下奮起反抗,保家衛國的豪情壯志,這首歌是對中國人民堅韌不拔的品格與偉大壯舉的頌揚。這首聲樂套曲的欣賞,教師可結合屏幕上激動人心的畫面,不斷地打動學生的心靈,這個過程可以讓學生受到愛國主義的德育教育。
除了歌曲教學與音樂欣賞教學兩方面與德育的整合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不斷地對教學形式進行轉換,有機整合音樂教材。比如通過給學生講故事的方式,讓學生了解一些音樂作品的趣聞軼事,了解音樂創作與名人之間有趣的故事,逐漸加深學生的印象;或者結合音樂游戲的形式,強化學生參與音樂游戲欣賞的親身體驗。教師除了讓學生感受優美的旋律,感受音樂外在的形象主體,同時,還要讓學生注重理解歌詞的內容,通過認識歌詞感悟人生,獲取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可以與創編表演形式相結合,或者鼓勵學生對歌詞進行改變,培養學生的音樂創作能力。
(二)音樂與德育在課外活動中的融合
音樂教育形式多樣,教師在教學時可以有效地結合課外延伸活動,不間斷地訓練學生的演唱與演奏技巧,提升學生的相關方面的技能,不但可以促使學生激發興趣,同時還可以鍛煉學生的藝術審美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參與審美教育的過程中,不斷了解藝術教育的內涵。課外活動為音樂教育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天地,教師可以結合形式各樣的音樂課外活動,通過增加音樂興趣小組的方式,逐漸讓學生在參與課外活動的過程中,形成協同合作精神,收獲集體榮譽感。
具體來說,初中音樂教師在選擇音樂實踐作品時,要注意優選具有美好律動色彩旋律的作品,讓學生在音樂體會與感受的過程中,不斷地凈化心靈,升華情感,促進美育與德育教育融合教育的目的。在對音樂作品進行選擇與挖掘的過程中,實際上就是優選德育資源的過程,在訓練的過程中,要讓學生懂得正確使用聲音藝術體現美的方式,并對音樂欣賞的過程中,逐漸地認識真善美,進而在學生的價值觀念方面做出正確的引導。教師可選擇具有愛國主義教育意義的合唱曲,比如《祖國頌》,讓學生首先了解歌曲作品創作的時代背景,了解作品想要表達的主題,并在對作品演唱的過程中融入自身的情感。
在訓練學生合唱合奏的技能時,想要促成協調統一的藝術合奏效果,教師需要做出科學的指導,讓學生均勻統一聲部的音量以及力度,要讓學生遵守集中訓練的規則,不但要保持迅速的動作,還要跟上節拍,與團隊的訓練動作相統一,以集體榮譽作為責任感。要尊重組織紀律性,真正讓學生懂得集體與個體的榮譽相連的關系,懂得個體作用的發揮需要融合集體,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三)音樂與德育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融合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在心理素質與道德觀念、價值取向等方面迅速養成的階段,通過學習音樂促成學生德育教育的優化,有利于減少初中學生煩悶的心情,更加積極樂觀地學習。首先,在播放課余時間的音樂時,學校里使用的方式主要是以校園廣播臺進行傳送,因此,需要結合廣播這個重要載體,給學生播放國內外的經典音樂作品。學生在聽這些經典音樂的時候,會受到美的傳導,不斷地了解和接受音樂美,進而依附于音樂美,不斷地陶冶情操。學校也可將刺耳的校園鈴聲,轉換成具有優美旋律的民間輕音樂,或者選取西方古典音樂,讓學生能夠在活潑愉悅的音樂氛圍下參加課外活動,讓學生獲得輕松的心情,降低心理壓力,緩解疲勞。
音樂教師可根據學校定期舉辦的歌詠比賽或者十佳歌手選平比賽,發展校園歌曲,讓學生汲取校園歌曲的力量。與此同時,還可以結合校園網,讓學生免費下載校園網里的歌曲,促進學生在美育的校園文化里沐浴,逐漸加深與校園的情感。同時,結合校園音樂,讓學生感受人類大愛的情操與人友善,逐漸懂得如何與自然界的生靈和睦共處,如何有效地保護環境,心生同情。
三、 結語
綜上所述,音樂作為一門藝術,學生在學習音樂的時候,能夠啟迪精神,豐富情感,陶冶情操,而音樂所特具的德育功能,又能促使學生在接受音樂教育的同時,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道德觀。因此,作為初中音樂教師,要通過音樂藝術,促進德育教育與音樂教育的相互整合和滲透。注重歌曲教學、音樂欣賞、歌詞內容,以及音樂形式等方面的整合,結合課外活動與校園文化建設,讓學生在接受音樂教育的同時,形成崇高的思想與道德品質。
參考文獻:
[1]錢瑩.解析初中音樂教育與德育整合的途徑與方法[J].都市家教,2019(7):253-254.
[2]林惠娥.初中音樂教育與德育整合的途徑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20(29):132.
[3]方建軍.淺談在音樂教學中如何實施德育教育[J].新課程:教師版,2019(1):6-7.
[4]宋梅歡.讓德育流淌在動人的音符間:在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方法[J].教育界,2020(19):28.
作者簡介:
劉曉英,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第七中學中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