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義瓊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的快速發展,國家對于高素質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小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的花朵,是日后社會上強有力的人才儲備力量。隨著素質教育的提出,學生的行為習慣,道德規范以及自身綜合素質成為了教育培養的關鍵目標。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規范其行為舉止,是學生未來邁入社會的根本。本文探究了如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有效的展開教學,希望為廣大教育者提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小學教學;實踐探索
引言
一直以來,我國都是以禮儀而著稱的東方大國,我國小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的接班人,也應該做到知禮懂禮,知法守法。《道德與法治》課程在傳統教育環境下并沒有得到學生與家長的足夠重視,但事實上,學生通過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可以幫助學生培養健康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下文中,筆者將會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闡述如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展開有效教學。
一、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現狀
一直以來,道德與法治課程會被學生與家長打上“不重要”的標簽,其原因是因為這門課程并不像語文,數學等科目會在未來直接影響到學生中考,高考的成績。同時,道德與法治的授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的教學方式也是傳統教學模式下一味的進行講解,這樣的教學方式枯燥乏味。長此以往,不僅不能夠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還會讓學生產生厭煩的心理,從而失去了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意義。
二、小學中年級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策略
(一)改變教學方式,跳出預設
隨著我國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許多優秀的教師大膽創新,提出了非常多先進、科學的教學方式。道德與法治授課教師可以借鑒這些先進的教學經驗或者自己創新一種符合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方式,以此來達到提升課堂效率,提高教學質量的效果。道德與法治課程在學生們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得到廣泛的應用,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將課堂上所學習的道德與法律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幫助學生拋開對分數的執念,讓道德與法治課程更具教育意義。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和學生共同討論一些社會熱點話題,幫助學生了解國家大事,開拓學生的視野。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明確學習,并不是為了取得更高的分數,而是為了學習更多的知識來武裝自己,日后為國家和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明確每節內容的教育目標,對課程中每一個環節進行反復推敲,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質量。在課堂上,教師應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互動,讓課堂氣氛變得更加活躍,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同時也能讓課堂教學更好地展開。
(二)巧借情境教學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
道德與法治在學生們的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比如,在公交車上,我們會主動給老人和行動不便的人讓座,平時在過馬路的時候,我們會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等。正因為道德與法治課程與學生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頻繁的讓知識內容結合學生們的生活實際,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明白自己所學的知識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培養其優秀的道德品質。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可以通過情境教學法對學生進行教學,教師可以根據本節課所講授的知識內容,為學生創設一個情境,通過讓學生切身的感受到優秀道德品質的美好,從而督促自己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情境教學的開展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三)基于合作學習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
在傳統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學模式通常是以教師進行理論講解為主,學生則是以聽課的形式進行被動的輸入。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存在許多復雜難懂的理論和定義,一味的講解很難讓學生理解其中的含義,長此以往,可能會讓學生產生厭學的心理,這是不利于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展開的。因此,教師可以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課堂上開展一些趣味性的小活動,以此來達到活躍課堂氣氛的效果。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在老師提問問題時,各學習小組可以搶答,每個小組答對問題,可以獲得一分,最后比一比哪個學習小組的分數最高。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學生們處于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這樣學生會更有興趣,更加積極,自主地參與到道德與法治課堂學習中來。
(四)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
近年來,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高速發展,科學技術已經被應用于各行各業。由于道德與法治課程理論知識內容比較多,單純的講解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加入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比如,利用信息技術和多媒體進行教學。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在于教師可以在多媒體課件中設置一些圖片和視頻,通過對學生的感官刺激,來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效果。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也應該把握好多媒體信息技術的使用程度,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合理的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
(五)開展生活化社會實踐
教師可以定期舉辦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們將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所學習的知識內容應用于日常生活中。比如,每逢重陽節,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共同前往當地敬老院,幫助敬老院中的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學生體會道德品質的美好,以及幫助別人所獲得的成就感。通過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加牢固的掌握課堂上所學習的知識,同時,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在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過程中,教師應提前做好準備,保證學生們的人身安全,保障實踐活動能夠得以順利展開。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育新背景下,要積極采用新穎的教學手法,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為學生營造更加高效高質的課堂。道德與法治是學生未來進入社會做人做事的基本,對于學生養成健康正確的價值觀也是非常有幫助的。因此,教師們應當不斷創新,不斷完善道德與法治課堂,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
參考文獻:
[1]張玉鳳,丁薇.音樂在影視動畫中的作用[J].宿州學院學報,2012(6):91-93.
[2]楊一倫,崔文.試解讀影視音樂中的人物形象及心理塑造[J].中國文藝家,2019(8):2.
[3]關蕊.如何制定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目標[J].現代交際,2016(15):1.
[4]宗海玲.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隱性教育[J].西部素質教育,2017,3(021):22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