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卉
摘 要:幼兒戲劇教育活動,是以繪本為主要載體,圍繞繪本內容進行繪本創編,開展劇場表演的一項教學活動。借此鼓勵教師借助繪本創建多元化的戲劇活動,發揮其綜合性特點。基于此從下面幾點討論在繪本視閾下如何開展戲劇教育活動的策略。
關鍵詞:繪本視閾;幼兒教育;戲劇活動;策略研究
引言
幼兒園戲劇活動是一種整合文學、美術、音樂、舞蹈等多元要素的教育活動;以幼兒的參與為根本,以促進幼兒多方面發展為目標。繪本是幼兒喜愛的讀物,其內容充滿趣味性,圖畫具有敘事性,在圖文配合中將幼兒成長所需的道理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表現出來。這些特點使得繪本在幼兒戲劇中不但可以作為主題和內容的來源,還可以在表演實踐中促進幼兒戲劇的生成。
一、挑選角色豐富的繪本
戲劇本是一種社會性的藝術,可以反映人生。幼兒在戲劇舞臺上的動作與表情都是對真實生活中狀態的模仿與展現,進而引導其從另外一個視角觀察世界。所以幼兒戲劇比較注重其角色的情感認知,希望幼兒通過此可以了解到故事中角色面臨的問題,與其產生情感共鳴。在此幼兒戲劇中要加強對角色體驗情感的引導,選擇角色豐富的繪本,如《長頸鹿不會跳舞》中角色有獅子、長頸鹿、大象、犀牛等十多位。以清晰的角色定位,為教師設置戲劇角色提供空間。但如果繪本中的角色少怎么辦?在此可挖掘無生命的事物作為“角色”,并通過戲劇的方法將此進行變身,在此需要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將靜態的物體變為角色演繹出來,如花朵、河流、石頭等。如《山田家的氣象報告》中可引導幼兒利用自己平時對氣候的觀察,結合肢體動作,用自己的表情與動作,演繹山田家的天氣,用不同的角色表示天氣,同時還代表幼兒不同的心情,發揮幼兒想象力創造出一個個生動、富有生命的角色。
二、分析故事,了解戲劇元素
在讓孩子們表演戲劇之前,老師應該先指導他們分析圖畫書,試著了解戲劇元素。首先,教師應該指導孩子們嘗試確定戲劇的主題是什么;第二,打印設計應注重戲劇和沖突的結構。然后嘗試設計對話、獨白、敘述等語言。最后,嘗試設計角色。只有挖掘出戲劇元素,孩子們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表演圖畫書。以《不要再笑了,裘裘》這個故事為例子,帶領孩子們嘗試分析故事,并圍繞戲劇元素進行分析。首先,老師帶領孩子們講述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什么,作者想表達什么主題。之后,老師帶領孩子們分析他們作品中最大的沖突是什么。孩子們認為負鼠的特點有矛盾,喜歡笑,不能笑。教師還引導孩子們思考如何設計對話,展示人物:“你覺得小負鼠怎么樣?我們應該注意什么來展示它的特點?很多幼兒注意到負鼠愛笑的特點,認為應該像笑一樣行為,真誠地、有傳染性地笑。也有幼兒從母親的角度進行分析,認為母親一定認為小負鼠特別叛逆,無助。挖掘出這些戲劇元素后,孩子們可以捕捉圖畫書的主要內容,推導出人物的特征。分析歷史時,老師應該指導孩子們,不僅要表現出每個角色的“形”,還要表現出每個角色的“魂”。只有既有形式又有精神,表現出每個角色的內在活動,才能更好地塑造角色,演出戲劇。
三、參與劇目改編與生成
這是一種戲劇性的學習方式:一個孩子愿意打扮成別人,在腦海中幻想別人和其他事物的動作、語言和情感,用自己的身體模仿別人和其他事物的行動,感受周圍世界的獨特性和美麗。在教師的指導下,幼兒很容易產生新的想法,并在虛構的情況下將內心的想法轉變為可見和可以理解的行動。在戲劇的形成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尊重幼兒的創造性想法,還要善于激勵幼兒參與。例如,在劇本《大熊的生日會》的創作過程中,教師與幼兒充分交流和討論:首先,讓幼兒大膽講述自己喜歡的故事情節或角色;其次,由本研究組的人員依次記錄幼兒的想法;最后師幼聯合,圍繞戲劇活動的主題商量、改編劇情,在反復講述和調整后,“孤獨的大熊”“生日舞會”等新的劇目順利完成。筆者發現,在熟悉角色對話的過程中,幼兒會不自覺地驚嘆或者大笑。從幼兒的愉悅情緒體驗可知:他們既獲得了劇目帶來的快樂,又體會到自主改編帶來的成就感。
四、升華思想情感,表達交流
孩子們表演結束后,老師還應該組織他們進行互動討論,談談他們的創意想法,以及他們是否與同齡人合作,以便順利完成活動。最后,老師還應該指導孩子們整合各自的觀點,以促進他們對圖畫書歷史的更深入理解。《田鼠阿佛》它不僅是面向行動的,而且是意識形態的。孩子們用這部作品作曲后,老師引導他們討論演出的內容,談談他們的感受。教師激勵孩子們從不同角度思考:“你認為阿佛收集的東西重要嗎?如果所有的田鼠都不采集食物等東西,但像阿佛一樣也采集陽光、色彩等,那么田鼠的生活會更幸福嗎?根據對孩子們的故事和表演經驗的分析,“如果沒有食物,田鼠就會挨餓,而如果沒有陽光和顏色,田鼠就會寒冷寂寞,所以我認為兩者都很重要。”通過這種分析,孩子們認識到精神食物和物質食物一樣重要,所以兩者都不能忽視。他們對圖畫書有更深的了解。
五、摒棄提前錄音,幼兒現場發揮
放棄提前的演出對話錄音,讓幼兒現場表演、臨場發揮。這樣的嘗試有很大的風險,幼兒可能存在突然忘詞的現象,但在實際操作中,我們發現幼兒表現的很好。他們輕松隨性地說出角色該有的一些臺詞(沒有規定要一字不差說某句臺詞,在排練中也只需要幼兒表達故事情節中的大概意思),幼兒的表演更靈動了,他們不再被提前錄好的臺詞時間點所限制,還可以更自由和開放地一邊說臺詞一邊做動作表演,他們充滿自信、神采奕奕,有了更多現場發揮的可能。另一方面,對于觀眾而言,摒棄錄音的現場表演給了家長和其他在場群眾更好的觀看體驗,感受到了戲劇教育對于孩子的改變。沒有錄音,現場發揮對幼兒來說確實是一項巨大的挑戰,但實踐證實了這樣操作的可行性。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充分挖掘繪本的教育價值,積極為幼兒創設戲劇活動的空間與表演平臺,為幼兒的戲劇表演精選繪本、提供素材,增強幼兒的參與體驗感;在戲劇主題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充分挖掘繪本故事內容的核心經驗,支持與指導幼兒開展戲劇表演,不斷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有效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等多種能力。
參考文獻:
[1]瞿亞紅,吳曉云.幼兒戲劇教程[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9.5.
[2]吳學姣.以繪本為主體來源的幼兒園創造性戲劇活動的實踐研究[D].2019.
[3]張金梅.幼兒園戲劇綜合課程研究[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