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文靜
摘 要:閱讀能力是英語教學的核心內容,也是學生所必須具備的英語綜合素養。切實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僅促進教學實效的提升,也能加強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因此,閱讀能力對學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必須要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貫徹新課實施標準,結合學生的特性來加強培育。
關鍵詞:小學英語;閱讀能力;培養
目前,英語閱讀雖然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環節,但教學實效卻不甚理想。閱讀是一項綜合能力的體現,從詞匯語句的理解,到詞匯語句的運用,這些都是閱讀能力的范疇之內。因此,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要以生為本進行教學優化,要充分讓學生掌握英語閱讀的方法,結合學生不同的能力,促進閱讀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對學生進行閱讀能力的加強培養是非常關鍵的。這其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趣味閱讀,掌握方法;情境閱讀,加強理解;分層閱讀,提高能力。
一、趣味閱讀,掌握方法
在文章閱讀中融入一定的趣味性,既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在這其中對學生滲透閱讀的方法。閱讀過程中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如果過于刻板的閱讀,難免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學生的注意力一旦失衡,也就降低了閱讀實效。因此,只有在閱讀當中增加趣味性,在課堂當中始終調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才能讓學生掌握閱讀方法,繼而改善閱讀能力,提升閱讀實效。
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級上《My weekend plan》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趣味對話”的游戲,既增課堂添趣味性,也通過這樣的趣味游戲加深學生的課文印象,從而進行有效閱讀。如,原文當中“Mike is going to see a film.John is going to buy his favourite comic book. What am i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麥克這周要去看電影,喬治要去買自己感興趣的連環畫,我這周要干什么呢?教師可以結合這對話變換一下形式,可以將最后一句稍作變化放在前面,這樣可以點明主題,同時也讓學生明白本篇文章的主旨。像,Hi Mike.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weekend? Im going to see a flim. And you?這時,學生則要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復述。同時教師要告知學生注意汲取其中的關鍵詞匯。像“going、weekend.”等這些都是文章當中的閱讀重點,在結合對話進行復述時,也要注意串聯這些詞匯。閱讀當中一定要注重摘取其中的關鍵詞句,這樣再進行運用時才不會出錯,既能貫徹主題,也能加深理解。如,可以做如下復述,“Im going to swimming.”以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將其中的關鍵詞匯進行運用,掌握閱讀方法,也提升閱讀實效。可以讓學生兩個人一組進行對話,一名學生提問,一名學生回答。一輪對話過后,兩名學生再進行調換,這樣可以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得到鍛煉。這樣既增添了閱讀當中的趣味性,調動了學生的課堂興趣,也從中加強了運用,掌握了方法,保證了閱讀實效。
二、情境閱讀,加強理解
閱讀能力當中對文章進行深度理解,了解文章中心是閱讀的關鍵過程。如果學生在閱讀過后,仍然對文章不明所以,那一切都是空談。因此,教師要優化閱讀方式,貫徹新課標準,讓學生融入到文章閱讀當中,才能加強學生的閱讀理解,從而提升閱讀實效。所以,為學生創設情境閱讀,改善閱讀氛圍,提升閱讀質量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級上《How do you feel?》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創設合適的情境,通過動態情境來加強學生的理解,既調動了學生的課堂積極性,也優化了閱讀教學。只有學生的理解能力得到提升,才能加強整體閱讀綜合能力。如,教師在貫徹課程內容的基礎上,可以創設生活場景,這樣能加強學生的代入感。像,文中“Mum,if i feel angry.”這樣的感覺也是生活當中無處不在的。教師可以制作一個動畫短片,將具體的故事情節代入其中,這樣就能夠引發學生的共鳴,注意將課文內容融入其中,使用英漢互譯的方式,這樣能加強學生的理解。像,情節當中小朋友被欺負的場景,就引起了所有學生的共情感。甚至有學生直接脫口而出,“I feel angry.”這就代表學生對課文的主題進行了明確的理解。當故事情境偏向歡樂愉悅的時候,學生也會說出“I feel happy.”學生已經完全融入到情境當中,也會隨著故事情節的走向正確用英文表達自己的感覺。這樣不但利用多媒體情境加強了學生的理解,同時也讓學生進行了靈活運用,也加強了學生閱讀能力的培育。
三、分層閱讀,提高能力
學生存在學習上的客觀差距,這一點是正常現象,教師需要做的是正視這樣的現象。根據學生不同的能力進行閱讀培養,讓學生的閱讀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這樣才能貫徹以生為本的重要原則。因此,在閱讀當中開啟分層閱讀,兼顧學生的實際情況,按照學生的學習發展循序漸進的提高閱讀能力是非常關鍵的。
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級上《Ways to go to school》中,教師要根據學生不同的能力開展分層閱讀,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加強培育。教師在進行基礎教學的同時,可以利用互動提問的方式,檢驗學生對文章閱讀的掌握程度。如,文中“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 I usually come on foot.”你怎么來學校?我通常步行來。教師可以以這個問題為基礎,與學生形成良好的互動,試問學生,平時怎樣來學校?學生則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回答。如果步行,可以回答“come on foot.”如果騎車來,可以回答“ride a bike.”以這樣的互動形式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根據這樣的互動,針對能夠流暢回答問題的學生,教師則可以針對學生的能力進一步拓展教學。除了讓學生掌握課本閱讀,還可以拓展課外閱讀,進行閱讀累積,也從中踐行自己的閱讀能力。針對不能流暢回答問題的學生,甚至對課文主題還不理解的學生。教師則要繼續鞏固學生的基礎,帶領學生進行有效閱讀,從中讓學生加強理解,掌握閱讀方法和技巧,循序漸進的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以這樣的方式,既保障了閱讀,也能加強學生閱讀能力的培育。
結束語
閱讀能力是英語學習的重要素養,不可缺少。教師不但要重視,更要合理規劃閱讀教學,切實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要讓學生有興趣進行閱讀,從中傳授方法。教師需要優化閱讀教學方法,加強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兼顧學生學習情況開展閱讀教學,才能加強學生閱讀能力的改善。
參考文獻:
[1]藍鳳英.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對策[J],散文選刊:中旬刊, 2021(1):1.
[2]劉芳.淺談小學英語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J],教育科學(全文版), 2016, 000(002):00213-0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