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愛
摘 要:隨著新時期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的能力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重視,作業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科學的設計作業不容忽視。小學語文教育的出發點是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旨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潛力,引導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在教師傳授新知識之前,對學生進行測試是一種作業的形式。然而,在以學生為中心的語文作業的設計和實施中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問題,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低下。現在小學語文課堂作業的規劃和實施過程中,正是由于作業目標不明確,隨機性大,缺乏整合和脫離課堂教學等因素,語文作業往往流于形式,效果不佳。在此基礎上,本文在深入研究課程標準和分析學生學習情況的基礎上,提出了總體規研究和策略。
關鍵詞:小學教育;語文作業;雙減政策
引言
小學作為學生世界觀和人生觀形成的早期階段,一直是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基礎階段。然而,由于傳統道德教育的強烈的目的性,由于過于強調說教和理論,很容易使學生產生抵觸情緒。完成作業是運用和鞏固小學語文班所累積的知識的過程,以及教師對語文課堂的補充。因此,要優化小學課堂作業的設計,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果,在為所有學生設計作業時,有效地結合他們的差異,增加學生對特色的興趣,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己總結并解決語文問題的方法,有效培養學生的文學思維,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當前小學語文布置作業的特點以及弊端
1、小學語文作業的現狀
小學生是學生生涯中的一個特殊階段,小學是正規教育的開始,學生剛剛開始培養自己的學習習慣、學習思維和獨立能力。因此,對于小學語文作業的布置,如何實現有效的作業設計值得所有語文小學教師關注。要實現課堂作業的有效性,首先要從根本上解決學生不能獨立完成作業的現象。在現代小學教學中,學生對語文課程普遍不感興趣,這與語文課程過于復雜的內容、過于枯燥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師過高的要求密切相關。教師對教材進行書面講解,不能長期照顧學生的心理,忽略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導致課堂作業無法完成或完成情況不理想的現象。
2、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教師語言乏味,缺乏激情,很難使學生對學習充滿熱情和興趣,因此,教師培訓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所以作為我們語文教師要想讓學生學好語文,就必須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使自己對教學充滿激情。過重的學習負擔是目前小學語文教育中最常見的問題之一,當教師完全忽視減輕負荷的效果時,學生的學習工作和學習負荷負擔很大,這就完全妨礙了學生的自主思考的積極性,可能會造成事與愿違的教育情況。過度的學習負擔,充分占據了學生大多的時間和自由活動的時間,使他們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個性化學習和提高整體學習質量。
3、當前小學語文布置作業的特點
新課程明確指出,教師教育教學必須貼近生活,根據現實生活設計語文作業,這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同時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效率。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對我國小學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最終實現學生基本素養的全面提高。小學語文昨天作為完成課堂鞏固知識和實際應用的過程,也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師應調整和優化中國小學語文作業的設計。小學語文作業設計不僅要充分體現語文教學的特點,而且要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
二、小學語文作業的優化的策略
1、完善語文作業目標的確立
在新一輪教育改革穩步推進、減負增效的基礎上,加強小學語文工作改革對提高語文學習效率和效果具有重要意義。針對當前語文工作改革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小學語文課堂作業的設計首先要豐富任務的內容。課堂作業的目標仍需在綜合分析教學標準的基礎上制定,以及配合語文學科的特殊性,以達到知識和技能的雙向培養。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必須考慮到大多數學生的個別差異。小學語文教師在設計小學語文課程時,應該以研究具體問題和研究有關材料為重點,注重課堂作業的的多樣性,而且從多樣性和發散性以及激發學生興趣中,讓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獲得知識。
2、創設趣味語文教學情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語文作業設計的出發點。充分利用教學情境的輔助和促進作用,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有利于在課堂上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也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小學生具有較大的被動特點,主要表現為認知能力有限、自我控制能力弱、思維不成熟等。教師應創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的問題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通過與學生積的互動與趣味的課堂教學,可以打破思維定勢,樹立學習自信,培養科學的學習方法和生活習慣。
3、以評改教,以教促學
一個好的教師不是按照自己固有的教學方法說話和做事,而是充分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作業是反映學生知識領域的一面鏡子。因此,要糾正作業中的不足,應找出學生錯誤背后的原因。例如:教師可以制作一個量表,在記憶知識、閱讀理解知識和社會實踐知識方面布置語文作業,學生可以在每次正確完成作業時記錄一張笑臉。教師不僅要評價學生的作業,還要不斷反思他們的課堂節奏是否能被學生接受。此外,教師應定期與同事討論或交流課程,以了解學生成績是否有所提高,從而為該班學生制定適當的教育計劃。
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的探索階段,小學語文作業實施之所以容易流于表面,與學生的學習態度分是不開的,只有教師對學生的作業計劃有了新的認識,重視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的日常學習感受,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并提高自主學習能力,通過應用各種有趣的語言設計,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語言水平和綜合潛力,實現我國素質教育的目標。因此,在語文小學課堂作業的設計中,我們還需要進一步努力,確保作業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應用發揮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王玉容.新教材背景下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與指導[J].中國新通信.2020-05-20
[2]汪海俠; 劉濤.立足以生為本設置小學生語文作業[J].華夏教師.2020-01-05
[3]李春光.小學語文前置性作業的教學價值與設計方法[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