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雯
摘要:當前在社會不斷推行以人為本理念的背景下,高校為了能夠給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的新時代人才,高校學生的管理辦法中也應該融入這種以人為本的思想,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創新高校的管理辦法,對學生實行更加人性化、現代化的管理,不再讓學生生活在傳統管理方式下,學生能夠有更加全面的發展,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高校實行人本理念下的管理方式也能夠從側面提升學校的綜合水平。本文闡述了高校學生管理中人本理念的內涵,分析了當前高校管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了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融入人本理念的必要性,并針對性地提出了在高校學生管理過程中貫徹落實人本理念的具體措施,希望能夠為相關人員提供一些參考.信息。
關鍵詞:人本理念 高校學生管理 學生管理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對于綜合素質強的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斷增加,高校為了能夠為社會提供更多高水平、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就應該順應時代的要求,提升高校的辦學質量,在高校學生管理辦法中融入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改變傳統的管理理念和教學思想,在人本理念下不斷創新管理路徑,提升學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整體水平,為學生營造更加輕松、舒適的學習環境。
一、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人本理念的內涵
人本理念簡單來說就是把人放到活動的主體地位上。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融入人本理念也就是在平時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生作為管理工作的重點對象,在學校展開學生管理工作時應該尊重學生的意愿和想法,要客觀考慮到學生的個人情感,學校在真正了解學生內心的想法之后為學生提供更加貼心的教學資源和相應的教學服務,為學生的個人發展提供幫助,鼓勵學生全面發展,提升個人綜合素養,學校為學生提供更加舒適的學習環境。
但應該要明確的是,人本理念并不是指高校在進行學生管理工作時,一味地順從學生的需要,學校并不能放縱學生的不良行為。對于學生不當的要求或行為,高校學生管理在進行管理時應拒絕提供資源、服務并及時制止不當行為,之后以柔和的方式教育學生,與學生進行溝通,糾正學生的錯誤想法。
除了為學生提供合理的資源和服務之外,高校學生管理應當不斷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管理,培養學生的自主性,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與創造性,讓學生主動加入教學過程中來。在教學過程中因材施教,讓每一位學生自身擁有的潛力都能被發掘,讓每一位學生鮮明的性格都能得到尊重與發展,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學校得到鍛煉和成長。在真正明確學生的需求之后尊重學生的選擇,除了鼓勵學生加強專業技能的提升以外,還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二、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
1.依賴傳統管理辦法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所接受的都是教師“填鴨式”教學下輸出的教學內容,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都很少有自主決定權,不能發揮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只是一味地依賴于教師的教學,久而久之學生也就會習慣于這種模式,不愿意主動展開學習,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和管理過程中也都是機械地完成任務一樣把教學知識傳輸給學生,沒有想要創新教學和管理方式的意識,使得學生越來越厭倦這種管理方式,學生逐漸失去配合教師的積極性,課上教學氛圍不好,教學效率也就會降低。因此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管理方式,加入人本理念展開管理工作。[ 1 ]
2.學校過分注重形式
有些高校會依據教師帶領的班級的學習成績和管理情況來對教師進行評價考核,這種決定會讓教師更加注重管理的形式而并非從學生角度出發展開管理工作,這樣的措施會讓教師們對自己帶領的班級的管理更加嚴苛,對學生要求更加嚴格。或許學生成績會有所提高,學校管理工作難度也能適當減輕,但這種方式對于學生們是不利的,會給學生們帶來更大的壓力,不利于學生身心的發展,同時嚴苛的管理制度會導致師生關系惡化,不利于后續學生管理的進行。
3.高校學生管理權模糊
如今,按照相關制度的要求,高校學生管理的自主管理范圍與之前比起來增大了很多,但是高校學生管理對于學生管理的權限還是不明確,有些模糊。以至于有些高校學生管理對于學生的管理過于嚴苛,限制學生的許多行為,甚至合理行為也要受到限制和制約,這種行為損害了學生的合法權益,極其不利于學生的發展。
4.忽視學生個人的成長與感受
在傳統教學課堂中,教師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對象,完全主導著整個教學過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學生無法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其次,有的高校由于資金不充足無法為學生提供更加舒適的教學環境,甚至可能不能提供學生所必需的教學資源;另外,在整個教學和管理過程中,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學校或者教師可能會帶給學生過大的學習壓力,而忽視學生自身的承受能力,長久下去可能會對學生的身心造成不可挽回的影響。
5.高校相關管理人員專業素養不夠
完成高校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員很多都缺乏相關的專業素養,在開展學生管理工作時完全按照相關的規章制度進行管理工作,而且由于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和管理經驗,很容易在工作過程中出現失誤;其次,高校制定的管理制度很多都是缺乏人性化的刻板規定,不能體現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
三、高校學生管理中融入人本理念的重要性
1.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更加全面
在社會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于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除了要求人才能夠掌握基本的專業技能,還需要人才能夠有更加鮮明的個人特點,在追求全面發展的過程中保留自身的個性特點,這也就需要學校能夠尊重學生的發展規律。
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除了要掌握基本的專業技能以外,還要注重自身的身心健康。人本理念融入到管理辦法中更加注重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增加學生的自信心;并且在管理過程中,教師會逐步發掘每位學生的潛能,鼓勵學生展示自己的個性,這對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以及今后發展是有利的。
2.學生抵觸心理的產生
教師通過傳統方式將知識灌輸給學生,對于學生來說太過于被動,學生難免也會感到乏味。同時,教師管理制度嚴苛,對于學生要求過于嚴格,會打擊學生積極性,使學生產生逆反、抵觸心理,從心底厭惡、抵制學習,甚至直接逃課,這對于學校的管理是極為不利的。因此,貫徹以學生為主體的人本理念的管理理念就顯得尤為重要。
四、在高校學生管理過程中融入人本理念的具體措施
1.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高校學生管理過程中融入人本理念首先應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夠讓學生有發揮的空間,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真正參與到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甚至是主動解答其他同學的疑問,而不是一味地被動接受。
2.明確高校管理相關單位的職責
高校在展開學生管理工作之前,首先要明確相關部門的職責以及管理范圍,如果不對這些方面進行明確的劃分,就有可能會在執行管理工作時限制學生的合理行為。學校應該在制定學生管理規章制度時融入人本理念,從學生角度出發,切實維護學生的個人權利。同時,管理工作人員在展開工作時也應該盡可能做到為學生考慮,要具有人情味。學校可以定期向學生征集學生對學校管理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幫助維護提升學校管理工作的工作質量。[ 2 ]
3.培養專業的管理團隊
要想在學校管理工作中融入人本理念,就需要組建一支專業素養較強的管理團隊。教師在展開教學工作之前首先要具備優越的專業素養,還應該接受人本理念的相關培訓,培養自身對人本理念的理解和運用能力。教師能夠運用人本理念來組織學生參與到課上教學工作當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新能力。與此同時,教師也需要知道如何與學生溝通,只有充分溝通后,教師才能夠更好地了解學生,從而關心每一個學生,并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教師在通過一系列考核以后,才能站在講臺之上,正式為學生授課。
4.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老師與學生的關系應當是平等的,就像朋友一樣相處,彼此尊重、互相幫助,這樣融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教師與學生的后續溝通。平等的關系也會使學生與老師沒有距離感,更愿意與老師溝通,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5.學生自學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
高校學生管理依照人本理念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學生自身能力,學生的自學能力以及自我管理的能力對于學生現在的學習以及今后的工作、生活都十分重要,因此在進行學生管理時必須重視起來。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向同學們講述應該如何進行學習,鼓勵學生們自主學習。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只是起到輔助的作用,逐步引導學生們進行學習;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采取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同學們發表自己的意見,一起交流學習的方法,進一步提升學生自學能力;同時,教師可以在班內舉辦“一日班長”的活動,讓同學們加入管理過程中來,能夠實現學生之間相互督促的效果,加強學生的管理效率;校內也可以定時舉行相關的比賽或是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進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五、小結
人本理念下的高校學生管理辦法是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真正為學生發展而實行的措施。人本理念下高校學生管理辦法能夠做到注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并幫助學生提升綜合素養,在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同時還幫助學生全面發展,更加有利于學生的個人發展。人本理念與高校學生管理辦法的融合也同樣有利于高校學生管理辦學質量的提升以及優良學風的建設。總之,高校學生管理在進行學生管理時,應當從始至終都貫徹人本理念。
(責任編輯:劉占行)
參考文獻:
[1]周佳佳..人本理念下高校學生管理的路徑創新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20(21):119..
[2]黃燁..人本理念下的高校留學生管理工作探究[J]..人文之友,2020(2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