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學生學習的重難點問題。對于諸多教師與學生而言,作文課都是十分棘手的存在。而在新課改背景下,傳統的小學作文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新時代的需求,而隨著綜合實踐活動這種新型教學方法的出現,為廣大小學語文教師的作文教學開展帶來了福音。有鑒于此,文章將分析小學作文教學中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方法,希望能夠為相關教育者提供參考價值。
關鍵詞:小學作文教學;綜合實踐活動;滲入方法前言
一、 引言
所謂綜合實踐活動,就是指注重學生的實踐參與,強調學生在日常的生活實踐中進行的一系列的探索、體驗以及考察等活動。而教師在小學作文教學中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還能讓學生在一系列的綜合實踐活動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以及創新意識,可謂是一舉兩得。
二、 綜合實踐活動在作文教學課堂中的滲入
就當前我國農村小學生的寫作現狀來看,寫作水平不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兩點,第一,是學生的寫作基礎較差、寫作素材積累不足,學生缺乏經歷就容易造成沒有內容可寫的窘境。第二,部分學生還存在寫作容易偏題的問題,這也是學生寫作文最常犯的錯誤之一,針對此問題就需要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對于主題的正確理解,引導協助學生擬出恰當的作文題目。一篇作文的題目是作文的靈魂所在,好的題目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作文的寫作效果,尤其是對于現在常見的話題作文、半命題作文以及材料作文等。例如,對于一篇主題為“我最感謝的人”的作文題目而言,教師首先就應當帶領學生準確地把握“感謝”一詞的內涵。然后,教師就應當引導學生思考自己想要感謝的人是誰?又為什么要感謝這一個人?事實上學生想要感謝的人有很多,但是有很多學生就是不知道怎么寫感謝的原因,究其原因,還是在于諸多學生不善于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而我們開展作文教學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引導學生表露情感,所以教師一定要注重對學生內心情感的挖掘,并引導他們循序漸進地表達出來。針對此目標,教師就可以將綜合實踐活動引入到作文教學課堂中。具體而言,教師就可以依照學生們的實際情況將其分為多個小組,有的小組討論為什么要感謝自己的老師,有的小組討論為什么要感謝自己的父母,也有的小組討論為什么要感謝自己的朋友。教師在不同小組中設立不同的討論主題,在之后還可以讓學生在課后查找資料,學生在課堂小組討論中不斷交換意見與想法,不僅有效收集了素材,還進一步完善了自己的表述。再者,學生在課后進行資料的共享以及進一步的討論,不僅增強了團結合作意識,還在整個過程中收獲了更深厚的友誼與快樂。事實上,在這個過程中,每位學生的收獲以及情感體驗都是不同的,所以在談論的過程中,也更有利于學生自主找到寫作的思路,有利于他們創新意識的提高,而在實際寫作的過程中就能大大改善寫作偏題以及無話可說的問題出現。
三、 綜合實踐活動在作文教學課后的滲入
作文的內容大多來源于生活,故此寫作是于我們的現實生活十分貼近的。但是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有很多農村學校的學生都早早有了手機,使得手機成為陪伴學生成長的主要工具。學生長期使用手機就容易沉迷于網絡世界,而想要學生在寫作時打開心扉,表達在生活中的情感體驗就會十分困難。有鑒于此,教師在實際的作文教學中,一定要關注對于學生內心情感的挖掘,引導學生自覺打開心扉。但是在傳統的作文教學中,教師往往采用一種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教師一個人在課堂上口干舌燥地不斷強調學生的寫作如何立意、選材以及構思等,學生的課堂參與意愿不強,教師所收獲的教學成效也差強人意,這就容易導致諸多學生在寫作時找不到寫作要領,寫出來的作文大同小異,一點沒有自己的想法。當教師在課堂中苦口婆心地講解一通后,就會向學生布置課后作業,但是學生由于上課沒有認真參與,再加上手機的便利,有很多學生就干脆直接百度作文進行抄襲,完全沒有自己的想法,只是為了完成教師所布置的課后任務,長此以往,就會形成惡性循環,導致學生的作文能力始終得不到提高。針對此問題,教師就可以將綜合實踐活動滲入到作文教學課后。例如,有很多學生回家后喜歡看電視,那么教師所布置的課后作業就可以從這里入手,讓學生回家之后依照自己所喜歡看的電視劇寫一篇作文,將自己的所看、所思以及所想以作文的形式表達出來。與此同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應當強調學生的寫作結構,幫助學生理解、靈活應用寫作的一些重要結構。如寫作的總分總結構等。由于學生在課后所看的電視劇是自己喜歡看的,所以在寫作時就會更有激情,同時寫作的過程也會更加得心應手,再加上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于作文結構的強調,這樣不僅能有效提高學生寫作的成效,還能大大降低學生進行網上抄襲概率。
四、 綜合實踐活動在師生組織活動的滲入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大部分人都認為教學是教師一個人的事情,教師在教學中充當著絕對的主導地位。在傳統的教學模式種,教師常常都是滔滔不絕在課堂上講,學生就坐在下面安安靜靜地聽,然后教師不斷提出問題,學生相應地回答問題。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是必要的,但是最為關鍵的是教師的講解與提問是否能夠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與此同時,在教師的作文教學中,應當注重對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但是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的教學不僅不會發散學生的創新思維,還會限制學生的創新思維。故此,教師可以嘗試將綜合實踐活動滲入到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因為教師在教學中不僅是一個主導者的身份,而且還應當充當起組織者的身份,組織學生理解各種作文題型,必要時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實踐活動,以此來達到豐富學生實踐生活以及發散學生寫作思維等目的。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些討論會、辯論賽等活動,不斷引導發散思維。如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辯論賽的時候,首先就可以向學生講解辯論賽的主體,并將學生分為正反兩個小組。在這之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們利用課外時間搜集相關資料,做好必要的準備工作,學生在資料搜集的過程中,還可以有效豐富學生見識以及增長學生們的閱讀能力。在實際的辯論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對于辯論氛圍的調控,引導學生以更加書面化的語言開展辯論,注重聆聽對方的觀點,然后教師還應當讓學生將辯論內容記錄下來,以此來達到鍛煉學生寫作能力的目的。當辯論賽到了最后階段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對學生們的表現情況做出總結,對學生給予充分地肯定,并以適當的語言指出學生在辯論過程中的不足之處,讓學生們感到自己的努力獲得了回報,在寫作過程中也能激發學生的寫作動力,有效發散其思維,不僅能夠提高寫作教學課堂的成效,還能夠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五、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積累寫作詞匯
學生的文章精彩與否直接決定于所用詞匯的精準與生動,故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還應當注重對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生動精煉的詞匯。在實際及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課文中的優美詞句來輔助作文教學,讓學生從多個角度開展詞匯的練習與積累,不斷提高學生對于這些詞句的理解深度以及應用能力。在這之后,學生每學完一篇課文就會對其中的精妙語句贊嘆不已,并激勵他們自覺將這些優美的語句積累到自己的寫作寶庫中,等到真正寫作的時候,學生就可以順勢在自己的寫作寶庫中進行記憶檢索,將課文中的優秀寫作手法以及詞句等靈活地應用到自己的作文之中,這樣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例如,當教師教學完《廬山的云霧》這一篇文章之后,學生就能夠對廬山的秀麗景色以及神秘變換的云彩有較深的影響,并了解課文寫作的基本邏輯,記憶一些描寫廬山云霧的優美詞句,但是學生想要真正做到靈活應用還是有一段距離的。如文中的“流連忘返”一詞,教師通過在課堂中對于該詞的講解,然后再經過了課文的系統分析后,就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擬出“令人流連忘返的景物”這一篇作文題目。針對這一作文題目,有的學生寫的是以前去過的“長城”“西湖”以及“天安門”等景物,也有的學生就寫的最近剛去過的小山以及小湖泊等。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到學校附近的地方進行一次郊游,以這種外出時間考察的形式,讓學生們集體外出踏青,這樣能夠有效調動起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在實際的外出游玩中,一路領略沿途的風光,肯定會有所感受。當學生回來之后,教師就可以布置一篇寫景的文章,讓學生將一路上的所見所聞都描寫出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外出實踐活動在農村地區更加具有實用性,并能夠有效提高作文教學的成效。學生通過外出的實踐活動不僅開拓了思路,加深了對于優美詞匯的記憶以及理解深度,其語言表達能力也必然會隨之逐漸提高。我想綜合實踐活動更加符合小學生的天性以及身心特點,能夠使得作文教學中的“平淡乏味”也悄悄溜走,值得廣大農村地區的小學語文教師學習借鑒。
六、 結語
總而言之,教師將綜合實踐活動滲入到實際的作文教學中,不僅能夠有效提高作文教學的實際成效,還能夠調動起學生的寫作熱情,發散思維,促進其寫作能力的提高。與此同時,將綜合實踐活動滲入作文教學,符合當前新課改的要求,符合時代發展的需要,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值得廣大教師借鑒學習。故此,教師應當自覺轉變教學理念,不斷探索將綜合實踐活動滲入作文教學中的方法,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快樂,收獲成果,從而有效提高教師作文教學課堂的開展成效,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賈文.淺談小學作文教學中綜合實踐活動的滲透[J].學周刊,2017(15):208-209.
[2]諶岫云.讓作文教學回歸生活:淺談小學作文教學中綜合實踐活動的滲透[J].新課程:小學,2017(1):14.
[3]金巧英.以綜合實踐為依托,提升學生習作能力[J].小學教學研究:理論版,2019(2):66-68.
[4]郄良燕.淺談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寫作能力培養[J].好家長,2019(8):149.
作者簡介:
王秀霞,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興隆鄉川口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