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方面存在許多問題,影響了問題情境價值的實現。在這篇文章中,本人首先分析小學數學問題情境存在的問題,接著,結合教學經驗,介紹有效創設問題情境的策略,為一線教師提供教學借鑒。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情境;創設問題;創設策略
眾所周知,問題是數學教學的核心,數學教學活動的實施離不開數學問題的提出。單一地提出一個個問題,很容易使學生產生疲勞感,不利于問題的思考和解決。解決此問題,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不妨以情境為依托,展現數學問題,借助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在課改背景下,問題情境備受廣大教師青睞,且不少教師在組織小學數學教學的時候,大力創設問題情境。不曾想,卻存在許多問題,嚴重影響了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下面,我將對小學數學問題情境創設問題進行詳細分析,以此為基礎,介紹有效創設數學問題情境的策略。
一、 小學數學問題情境創設的問題
(一)教師對問題情境內涵的解讀存在偏差
1. 將問題情境與課堂導入劃等號
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實施過程中,一些教師為了激發學生的數學探究興趣,使學生盡可能快地進入積極的數學學習狀態中,會在導入環節,大量地創設教學情境,其中不乏問題情境。小學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創設問題情境的目的是通過情境點燃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通過對問題的思考,感知新知,獲取新識,同時鍛煉數學思維能力。在導入活動中創設的問題情境是很難實現這一目的的,甚至部分問題情境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教學內容,浪費了課堂教學時間,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
2. 問題情況脫離數學教學內容
問題情境的創設是服務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有效實施的。簡單地說,在數學課堂上,教師所創設的問題情境需要展示出數學的本質,具有數學味。而且,有效的問題情境一般包括三個內容:第一,是能夠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數學問題;第二,是能夠清晰地顯示出數學背景;第三,是能夠激發學生探究數學材料的興趣。然而,在實施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一些教師只是為了創設問題情境而創設問題情境,忽視數學教學內容,簡單地向學生展示數學材料,導致學生在體驗情境的過程中,無法探尋到數學本質。
(二)問題情境創設流于形式
1. 問題情況只針對特定課
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不發達,但是,數學是一門非常抽象的學科。立足數學學科的特點,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有必要為學生創造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然而,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實施過程中,一些教師仍然受到知識為本教育思想的影響,機械灌輸知識,很少聯系教學內容,創設問題情境。除非是在組織公開課。針對特定課創設的問題情境,是難以實現問題情境創設價值的。
2. 問題情況偏離“三維目標”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問題情境的創設為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有效實施注入了新鮮血液。部分教師在組織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為了實現課改要求,在還沒有內化和吸收問題情境的內涵和形式的時候,將問題情境應用到課堂上,出現諸多問題,如忽視學生的數學學習實際情況,忽視三維教學目標要求等。
二、 小學數學問題情境創設對策
(一)多途徑解讀問題情境內涵
在小學數學教學實施過程中有效地創設數學問題情境,是以數學教師對數學問題情境的正確認知為保障的。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之所以出現將問題情境等同于課堂導入,問題情境脫離教學內容,問題情境限定于特定課,問題情境脫離三維教學目標等問題,都是因為教師沒有對問題情境內涵建立深刻的認知,存在理解偏差。為了解決以上提到的問題情境創設問題,有效地在數學課堂上發揮問題情境的價值,我在終身學習理念的指導下,借由多樣的途徑對問題情境的內涵進行探究。
具體地,在新一輪課程改革實施過程中,大部分小學數學受到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教學要求的影響,大力地探索問題情境,且結合探索結果和教學經驗,書寫了一篇篇以問題情境為主題的論文,出版了與問題情境有關的書籍。立足如此豐富的關于問題情境的教學資源,我利用網絡渠道,閱讀論文、書籍,并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對問題情境的內涵進行總結。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不斷的學習和探索過程中,我發現,所謂的問題情境,則是結合教學內容,借助數學場景展現數學現象,借由數學現象暴露數學問題,驅動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教學活動。而且,數學問題情境是貫穿于數學教學始終的,尤其,在組織小學數學教學的時候,教師要想對問題情境進行有效的應用,需要挖掘重難點內容,將問題情境有效地應用到課堂導入、課堂講解和課堂總結等環節,使學生在不同的環節,體驗問題情境的不同價值,同時通過體驗問題情境,產生數學探究興趣,理解數學知識,加深數學認知,潛移默化地提升數學學習效果。此外,在體驗問題情境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的發展。
總之,解決現存的小學數學問題情境教學問題,教師需要正確認知問題情境,接著在三維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驅動下,創設問題情境,將其落實到數學課堂上。
(二)多途徑創設問題情境
1. 聯系生活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數學是一門密切聯系生活的課程。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實施,旨在引導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思維發展相對緩慢,在理解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的時候,存在諸多的問題。在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教師可以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根據教學需要,選擇符合學生生活實際的常見的數學現象,將此作為創設問題情境的材料,使學生在遷移經驗的過程中,展開對生活問題的分析和探究,真正地進入數學問題情境,借由問題情境,理解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獲取數學學習樂趣,為今后自主地學習數學打下堅實基礎。
以“軸對稱和平移”為例,這節課教學的實施,旨在使學生掌握平移和軸對稱的特點,理解平移和軸對稱的內涵。在現實生活體驗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的平移和軸對稱現象是較為繁多的,而且,學生作為生活的參與者,也或多或少地接觸過平移和軸對稱。基于這節課知識點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我在組織課堂導入活動的時候,嘗試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同時,使學生在生活經驗的作用下,建構新知。具體地,在導入環節,我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了電梯運行、學校伸縮門開關、抽屜開合等畫面,創設出生活情境。在學生體驗情境的過程中,我圍繞所展示的畫面內容,提出問題:觀察這些畫面,你可以發現,它們具有什么共同點呢?受到視覺的驅動,學生可以輕松地發現,這些事物都是在沿著一條直線做運動。根據學生給出的答案,我繼續提出問題:那么,在生活中,你見過其他與之相似的現象嗎?學生在此問題的驅動下,調動已有的生活經驗,列舉諸多的生活現象,并繼續分析這些現象,總結特點,概括平移的含義。
2. 聯系知識創設問題情境,輔助理解
創設的問題情境是為小學數學教學服務的。在實施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要想有效地創設問題情境,必須分析知識內容,挖掘適合創設教學情境的素材,以此為切入點,創設問題情境。如此,學生不僅可以通過發揮主觀能動性,探究探數學問題,還可以借由問題的解決,獲取數學知識,提高數學學習效果,同時完成數學教學任務,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以“圓的面積”為例,探尋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是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所在。課程標準中針對傳統教學中,教師機械灌輸知識結論的教學不足,提出了引導學生體驗數學現象的教學要求。基于此,在組織課堂教學的時候,我以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探索過程為切入點,創設了動手操作情境,引導學生在此情境中,觀察現象,分析、總結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具體地,在情境中,我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形式,剪出大小相同的幾個圓,然后,將這些圓,平均剪切為不同的份數。在操作的過程中,學生剪切之后,進行拼接,發現,當剪切出來的份數越多的時候,拼接出的圖形越像是一個長方形。為了驗證學生的操作猜測,我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進行動態展示。如此,學生發現了圓與長方形的關系,借助所學過的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如此體驗問題情境,學生不僅成了數學探究的主人,還加深了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便于提升數學學習水平。
3. 聯系實踐創設問題情境,總結歸納
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創設問題情境,不僅僅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建構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還是為了使學生有效地自主建構知識結構,進行總結復習,提升數學學習能力。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針對數學知識總結歸納問題,不少教師會利用紙筆練習的方式。如此做法的弊端不用過多說明。學數學是為用數學。生活不僅是數學的來源,還是數學的歸途。所以,在組織小學數學教學的時候,教師不但要將生活引入到數學課堂中,還要帶領學生回歸生活,應用數學。為了實現這一點,我在組織數學教學的時候,會聯系實踐創設問題情境,驅動學生體驗生活,解決問題,總結所學,加深理解。
以“數據處理”為例,在組織教學活動之后,我圍繞課堂上講授的知識,為學生創設了回歸生活,搜集家庭用水和用電數據情境,并指導學生對搜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以小組為形式,提出不同的問題,就問題進行回答。
總而言之,在實施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首先要明確問題情境的內涵,然后根據教學的需要和學生的實際發展,采取多種方式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通過體驗生活化的問題情境,遷移經驗,建構新知,同時鍛煉數學思維能力,提升數學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晏偉華.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21):67.
[2]蔣玉國,黃磊.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數學課堂情境創設問題與改進研究[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8,32(9):106-110+129.
[3]吳麗芹.問題情境創設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14):86.
[4]房燕.試論小學數學情景教學的應用現狀、問題與構建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8(9):107+121.
作者簡介:
卞鴻達,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延平區塔前中心小學。